段春明
(东明县东明集镇政府,山东 东明 274509)
山东地区小麦种植技术优化研究
段春明
(东明县东明集镇政府,山东 东明 274509)
在北方地区,小麦是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产量高低与国家粮食安全和市场稳定密切相关。考虑到小麦产量受种植技术的影响比较大,现实中应注重从种植技术优化入手,来有效提高小麦产量,以此来达到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维持市场稳定的目的。基于此,结合山东地区的气候特点,就小麦种植技术优化提出一些建议。
小麦;种植技术;优化建议;山东地区
小麦在山东地区的种植面积相对较广,且是该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所以,小麦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山东地区粮食市场的稳定情况,甚至还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1.1 现状
受到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山东地区的小麦生产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小麦种植技术可以简单理解为:对作物结构和轮作方式等可能影响产量的因素进行合理控制,以达到产量最高目的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系列方法,其中涉及到种植制度和多项技术要点。对此项技术进行优化,不仅关系到小麦生产的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小麦能否实现持续生产。当前,种植技术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已经得到了重视,山东地区也围绕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多项深入研究,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首先,山东农业大学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精量播种有助于小麦产量的增加,但大量播种则会造成产量降低,带状模型可以起到一定的补偿作用,有助于减轻内行少种对产量造成的负面影响;其次,省农科院和国际组织围绕垄作栽培开展的研究项目也取得了重要成果,不仅可以使小麦根系得到改善,还能够使田间气候实现有效调节。试验数据显示,该项目的技术可以将小麦产量提升至原来产量的110%,同时植株出现病害和倒伏的概率明显下降。上述技术除了有助于提高小麦产量之外,还能够起到明显的节水作用,节水比例高达40%。
1.2 优化思路
就我国的情况来讲,小麦种植一般有2种方式,一年一熟和一年两熟。受到气候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实行一年两熟种植方式的地区以黄淮平原和西南地区为主。采用一年一熟种植方式的地区分为春麦区和冬麦区,其中前者主要是指长城沿线以北,后者则指的是我国北部地区。春麦区的播种时间一般在春季,收获时间一般是夏末秋初。小麦收获后,实行小麦连作或者作物轮作均可,种植模式一般是一年一熟。冬麦区受到气候的影响比较明显,年均积温通常处于2 200~3 500℃,小麦的播种时间与收获时间分别是秋季、夏末,收获后多进行轮作。
在种植技术优化方面,山东地区有必要正视热量资源不足的限制条件,并通过套种、混种等方式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考虑到山东地区的实际情况,建议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灵活选用多种套种方式,将其与玉米、棉花等多种作物进行套种。或者选择与豆类进行混作。当前北方地区在进行小麦套种时选择的作物多为玉米,具体方式为:在收获季节到来之前,在麦田中进行玉米套种。这种套种方式可以防止二者的生育期重合,能够减轻生长季节有限对作物产量的抑制作用,同时还可以促进种植模式的优化,实现一年两熟。在实行上述套种方式的前提下,玉米的生长期被人为的“延后”,抽穗期也将因此免受旱涝灾害的影响,影响产量的因素大为减少。如果现实中与小麦进行套种的是油料作物,比如花生或者芝麻等,则需要考虑实行条垄套种,并把握好套种时间。以花生为例,在选用此种作物时,需要将其种植在垄背位置,对于套种时间则要科学确定,以防过早套种造成老苗,对花芽分化不利。
另外,关于小麦种植技术的优化,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优选小麦品种。选种应结合当地气候与环境条件进行,并适当考虑土壤环境因素。其次,合理选地。虽然小麦具有适应性强的优势,但其生长状况与产量依旧会受到土壤质量的影响,所以选地必须经过综合考虑。最后,种植过程中应结合小麦生长状况进行管理,此举能够减轻不利状况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在保证产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地区的土壤条件与环境均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对小麦种植技术进行改良与优化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鉴于小麦在山东地区粮食作物中所处的地位十分重要,当前阶段不仅要加紧技术研究,也要注重将研究成果在现实中推广开来。
S512.1
A
1674-7909(2016)15-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