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确山县植保植检站,河南 确山 463200)
确山县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李娜
(确山县植保植检站,河南 确山 463200)
河南省确山县属典型的农业大县,其中小麦播种面积较广。但是,条锈病是影响小麦生长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着小麦的生产产量。针对此,分析确山县小麦条锈病的发病特点与发病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小麦条锈病;发病特点;发病规律;防治措施
小麦条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及叶鞘,破坏叶绿素,造成植物光合作用效率下降,并且夺取植物养分和水分,导致小麦千粒重下降,造成小麦减产。在小麦条锈病发病初期,在受害部位产生黄色疱状夏孢子堆。夏孢子堆为狭长形,有些是椭圆形,和小麦叶片叶脉平行排列,在小麦苗期呈轮状排列。
小麦条锈病发生地分为越夏区、越冬区和流行区。西北、西南等高寒麦区为菌源的越夏区;湖北、安徽和河南南部为菌源的越冬区;华北麦区为条锈病的流行区,该区主要以外来菌源为主。小麦收获前,夏孢子在夏季西南季风作用下传播到海拔较高地区,最后在冬麦区小麦上越夏。夏孢子在秋天随风传播到低海拔的冬麦区,在播种较早的麦苗进行危害,然后病菌在小麦植株体内潜伏,越冬以后产生夏孢子开始流行危害。在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的情况下,会大面积流行,气温高,降雨多,湿度大,结露时间长,条锈病易大面积流行。
3.1 种植抗病品种
利用抗锈良种是防治锈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小麦品种对锈病的抗性表现有不同的类型,大多数品种都表现为全生育期抗病,但有的品种表现为成株期抗病、苗期感病,少数品种表现为苗期抗病、成株期感病。在推广抗病良种时,要做好品种合理布局,防止品种单一化。
3.2 加强管理
避免过早播种,可有效减轻秋苗发病。在冬小麦区于11—12月加强田间调查,了解小麦病情发展情况,带药侦查,一旦在麦田发现病叶,应及时进行药剂防治,杜绝病害传播蔓延。小麦发生条锈病后失水过多,要加强灌溉,以减轻病害,特别是灌浆期,灌水的保产作用远大于提高田间湿度降低条锈菌侵染的不良影响,但降雨过多,田间有积水,需开沟排水。此外,在小麦中后期管理过程中,合理配方施肥,如果后期施肥过晚,有可能造成小麦后期贪青晚熟,利于条锈病加重危害。小麦收获后,要及时用大型农业机械深耕,消灭麦田中寄主,减少越夏菌源数量,减轻来年条锈病危害。
3.3 药剂拌种
采用戊唑醇、烯唑醇等杀菌剂进行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对减轻小麦苗期条锈病的发生效果明显,是一种高效多功能病害防治技术。同时,还能对其他多种病害有防治作用,具有一药多效、事半功倍的作用。
对苗期常年发病较重的地块,用种子量的0.03%~0.04%三唑酮(有效成分)拌种,播种后保持90%左右的防治效果达45 d。也可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02%药量(有效成分)拌种,持效期达45 d以后仍达90%左右的防治效果,并可兼治白粉病、腥黑穗病、散黑穗病等。
3.4 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是大面积控制锈病流行的重要手段,也是以种植抗性品种防治为主要措施的补充方式。要充分发挥药剂的最大防锈、保产效果,必须根据当地锈病的发生流行特点、气候条件、品种感病性及药剂特性等,结合预测预报,确定防治对象田块、用药量、用药适期、用药次数和施药方法等。
大田防治时,如果病叶率达到5%,严重度在10%以下,667 m2可选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 g,或15%戊唑醇乳油40 mL,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 g,兑水50 kg喷雾防治;还可选用25%丙环唑乳油40 mL、12.5%氟环唑悬浮剂54~60 mL、50%粉唑醇可湿性粉剂25~30 g、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40 g以及62.25%腈菌唑·锰锌可湿性粉剂6~10 g,兑水50 kg喷雾防治。根据发病早晚和流行快慢,间隔期为7~10 d,连续喷药两三次。在病害流行年如果病叶率在25%以上,严重度超过10%,就要加大用药量,视病情严重程度,用以上药量的一两倍浓度喷雾。根据发病早晚和流行快慢,决定连续喷药一两次,间隔期为7~10 d。小麦锈病、叶枯病、纹枯病混合发生时,在发病初期,喷施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 000~2 000倍液,效果优异,既防治锈病,又可兼治叶枯病和纹枯病。
S435.121
B
1674-7909(2016)29-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