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慧霞
(泾源县水务局,宁夏 泾源 756400)
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和治理模式问题的创新研究
马慧霞
(泾源县水务局,宁夏 泾源 756400)
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和治理模式的创新,对于解决建设资金紧张以及村集体管理上的低效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对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和治理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当下水利设施建设和治理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创新思路,以期促进农村水利项目健康发展。
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治理模式
1.1 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受阻
投资渠道单一是农村水利设施建设面临的主要阻碍,农村水利建设投入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支出,而地方税收往往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村地区往往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方财政收入偏低,这就直接导致农村水利建设水平落后。可见,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投资渠道单一,严重阻碍了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发展。
与此同时,建设成本升高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我国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一线劳动力主要来自于农村当地居民,随着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农村当地劳动力严重不足,想要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就必须雇佣外来的劳动力,大大提升了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成本[1]。
1.2 我国农村水利设施治理模式落后
我国水利设施治理模式经历了集体治理模式、承包治理模式、用水协会治理模式的发展过程,集体治理模式的水利设施所有权和经营权统一归于集体,管理维护力度较大。但这种治理模式下,所有权和经营权归政府所有,投资主体、维护主体都是政府,使得政府面临极大的压力,随着水利设施管理需求的增加,这种治理模式的效率不断下降。承包治理模式下,村委会将水利设施的经营管理权承包给个人,使得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进一步明确了权责义务,但是难以规范管理质量。
用水协会治理模式成立了规范独立的农民用水协会,实现了水利设施管理的民主自治和民主监督,大大减轻了政府的压力,同时也从某种程度上保证了农民用水质量,目前这种治理模式己经迅速在我国普及。然而,这种模式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仅仅发动了农民的力量,而农民的力量对于现代农村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需求来说,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都是远远不够的[2]。
2.1 政府要扩大投资渠道
想要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和治理,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及农民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尤其在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的当下。政府需要与投资机构、慈善机构、个人建立合作,通过设立农村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展开项目融资等方式,来扩大投资渠道,从而保证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和治理资金来源的充足性。此外,政府还可以成立专项基金会,保证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和治理资金来源的持续性。
2.2 构建农村水利设施的PPP治理模式
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治理模式,即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合作的治理模式,基于这个理念的治理模式还可以进一步细分。总体来说,这种治理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政府单一投资渠道的治理模式,实现了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配置,缓解了政府的压力,对于私人部门来说,也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遇。我国相关部门应该构建农村水利设施的PPP治理模式,可以选择BOT方式的PPP治理模式,实现Build(建设)、Operate(经营)、Transfer(转让)一体化。承建农村水利设施项目的民营企业能够获得一段时间的水利设施建设的经营权,在一定期限以后,该设施收归国有。这对于政府来说,等于拿一定期限的经营权来换一个需要花大笔钱建设的农村水利设施。而政府为了促成更多的农村水利设施项目,也可以通过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如补贴、免税等,来鼓励民营企业承建农村水利设施项目。
水是农业的命脉,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对于农村农业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但是投入强度还是滞后于经济发展,治理模式也滞后于现代管理的需求。因此,加大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投入,优化农村水利治理模式,是当下农村地区刻不容缓的任务。
[1]黄泽钧.农村水利建设与改革的形势、对策与措施[J].西部资源,2012(3):67-69.
[2]崔洁.我国农村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海河水利,2015(1):28-29.
F323.213
A
1674-7909(2016)29-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