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田利
设施蔬菜生产存在的两大问题
王田利
设施蔬菜生产中,由于生产地的固定化,生产环境的封闭化,蔬菜的高产化,决定了其特殊性,设施蔬菜与大田生产完全不同,生产中极易出现地力下降逐年加重,连作障碍日趋严重,病虫害严重,环境对生产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等问题。寻找症结所在,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是提高设施蔬菜生产效益的关键之所在。现根据陇东设施蔬菜生产现状调查,对设施蔬菜生产中存在的两大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1.1 原因 土壤是蔬菜生长的载体,由于设施蔬菜种植地长期固定,蔬菜产量较高,多年种植蔬菜,土壤养分被大量透支,而目前农村养殖业的发展严重滞后,有机肥源短缺,有机肥施用量严重不足,导致土壤越种越薄,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土地的生产能力大大降低,并且病虫害多发。
1.2 对策 目前生产中应对连作障碍、培肥地力的有效措施主要有:
1)轮作倒茬。不同的蔬菜对养分的需求和病虫害发生情况是不一样的,进行轮作倒茬,可以减轻土壤连作障碍和土传病害的发生,特别是要注意与豆类作物轮作,以培肥地力。
2)增施有机肥。有机肥养分含量全面,肥效持久,施用后可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补充土壤养分,保持土壤疏松,为土壤微生物活动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可增加土壤中有益菌的数量,提高生产能力。要加大有机肥的施用量,在农家肥不足的情况下,应以施用商品有机肥为主,一般情况下应保证商品有机肥的施用量在1000kg/亩以上,在每茬作物播种或移栽前及时补充,要经常补充,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阻止地力下降。
3)休闲期种植绿肥作物。设施栽培多为反季节生产,夏秋季多休闲,而夏秋季温度适宜,降水较多,适宜绿肥作物生长,将绿肥作物翻压后肥地效果很好。特别是间作豆科绿肥,肥地效果相当明显,由于豆科绿肥根部有根瘤菌,可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因而豆茬是肥茬,在设施环境中种植绿肥时,要严格控制绿肥作物的生长,做到适时翻压,一般在绿肥作物花期前翻压效果好。翻压后及时浇水,以加速绿肥作物的腐烂,加快养分转化。
4)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秸秆生物反应堆在设施蔬菜生产中应用后,既可提高土壤温度,补充设施内二氧化碳含量,又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是非常有效的增产新措施。
设施蔬菜生产中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时以垄作为主,在土壤水平面以下埋设秸秆反应堆,按照埋设部位的不同,分为定植行下内置式和定植行间内置式两种。定植行下内置式通常是在定植行下挖宽70~80cm、深20~25cm、长度与行相等的沟,沟内铺放秸秆20~25cm,两头露出秸秆10cm,踏实找平。然后根据秸秆用量,按照秸秆∶麦麸∶菌种=500∶20∶1的比例,将秸秆、麦麸和菌种搅拌均匀后,用喷壶喷16kg的水,秋季和初冬,菌种现拌现用,晚冬和早春要提前3~5天拌好菌种备用。施用菌种前,在每亩秸秆上均匀撒施100~200kg饼肥或按1kg菌种加50g尿素的方法施用,以调节碳氮比,促进微生物分解,然后把处理好的菌种撒在秸秆上,并用铁锨轻拍使,最后回填所有土壤。行下内置式在操作时将沟两边的土回填于秸秆上成垄,秸秆上土层厚度保持在20cm左右,行间内置式回填土后反应堆上土层厚度应在10 cm左右,4~7天后,用14号钢筋每隔20cm打1个孔,孔深以穿透秸秆层为准。
蔬菜设施生产中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时,一定要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施用,生产中要注意控制浇水量,在第1次浇水湿透秸秆的情况下,定植时只少量浇水即可,不能浇大水.要防止地温过高现象的出现,通常发酵初期易出现地温偏高现象,应通过浇水、通风等措施,防止植株徒长。每次浇水后,必须重新打孔,以保证微生物所需的氧气供应及反应堆二氧化碳气体的释放。在前2个月,浇水时不能冲施化肥、农药,尤其禁止使用杀菌剂,以避免降低反应堆菌种的活性。
5)科学施肥。总体上蔬菜作物具有吸肥量大,偏好硝态氮,喜钾,对硼、钙元素敏感的特点。设施种植蔬菜种类相对较少,各种蔬菜食用部位各不相同,对营养元素的要求差别较大,需肥量不相同,对不同的土壤元素的消耗也不一样,生产中应根据蔬菜种类,合理施肥,以补充土壤中被消耗的养分,防止土壤养分出现大的亏缺而影响生产。例如:每生产1000kg黄瓜,要从土壤中吸收2.73kg纯氮、1.3kg五氧化二磷、3.47kg氧化钾;每生产1000kg番茄,要从土壤中吸收3.54kg纯氮、1.95kg五氧化二磷、3.89kg氧化钾;每生产1000kg韭菜,要从土壤中吸收3.69kg纯氮、0.85kg五氧化二磷、3.13kg氧化钾。我国设施蔬菜生产中普遍存在有机肥施用不足、化学肥料施用过量,氮磷钾比例失调、氮肥施用过量的现象,导致土壤理化性状变劣,土壤盐渍化现象日益加剧,蔬菜的硝态盐含量迅速积累,影响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因而在设施蔬菜生产中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增施生物肥,优化施肥措施,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施用化肥时注意以多元素的复合肥为主,少施用单元素肥料,要高度重视氮磷钾配施,严格控制化肥用量。一般情况下,化肥每次施用量要控制在25kg以内。
6)施用土壤调理剂。设施蔬菜由于处于密闲环境中,施用化肥量比较大,盐渍化现象较明显,应经常检测土壤,当土壤出现酸化现象时,及时施用钙镁土壤调理剂,改良土壤,提高产能。
2.1 原因 设施蔬菜生产周期长,病虫积累量多,加之环境密闲、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病菌和害虫的扩散蔓延,因而病虫害发生严重,防治难度大。特别是沤根、闪苗、冻害、气害、药害、烧苗、疫病易成片危害,严重影响生产,另外猝倒、立枯、根腐、茎基腐、线虫病也极易成灾,生产中要高度重视,防止成灾。
2.2 对策 病虫防治是设施蔬菜丰产丰收的保障措施,生产中通过综合应用多种措施进行人为干预,将病虫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以减轻危害,促进生产效益最大化。生产中应用的主要措施有:
1)夏季高温闷棚消毒。在7—8月份高温期,在设施内每亩均匀撒施2~3cm长的麦草和生石灰各300~500kg,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5000kg,深翻30~50cm,使草和生石灰均匀分布于耕作层内,然后做成高30cm,宽60cm的垄,灌透水,上盖塑料薄膜,将膜铺平拉紧,压实四周,闭棚升温,每隔6~7天充分灌水1次,然后高温闷棚10~30天,使耕层土壤温度达到50℃以上,可杀灭土壤中大量的有害病菌及各种虫卵,减轻病虫危害。
2)种子消毒。干热法处理是将含水量低于10%的种子,在70℃恒温箱中处理72小时,对病毒、细菌、真菌和虫卵都有良好的杀灭效果。湿热法处理即温汤浸种(55℃)和热水烫种,对防治病虫害有一定的效果。
3)嫁接育苗。利用砧木抗性强的优势,防止土传病害及根结线虫危害,同时嫁接栽培砧木强大的根系也有利于抵抗不良环境,促进植株生长,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4)调节环境的温湿度,防止苗期沤根、猝倒、立枯等病害的发生,并补充二氧化碳,保证苗木健壮生长。
5)科学浇水。设施栽培中应推广双行地膜覆盖栽培,实行膜下沟灌或滴灌,以降低设施内的空气湿度,提高土壤温度,增强植株抗性,减轻病害的发生。
6)用药以烟剂和粉尘剂为主,少用可湿性粉剂、胶悬剂,严格控制设施内湿度,减轻病害的发生。
王田利,甘肃省静宁县林业局,邮编743400。
2016-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