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附加值分析

2016-02-19 17:05王晶戚建梅
经济与管理 2016年1期
关键词:制造业出口

王晶 戚建梅

摘 要:采用附加值统计方法,利用WTO-OECD最新公布的TiVA数据库数据,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附加值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制造业所有九个部门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率在1990—2009年都出现了下降。从附加值内部构成结构来看,制造业九个行业中所有产业的出口附加值都是间接附加值占主导地位,比重都超过了60%。中国制造业的出口附加值一直占中国全部出口附加值的55%左右,说明制造业是中国出口附加值的最主要来源,这也反映出中国制造业开放程度是所有产业中最高的。主要贸易伙伴的附加值在中国制造业出口中所占的地位是不断提高的,日本、韩国和美国创造的附加值在中国制造业出口中所占的比重最高,并呈现出逐渐增加的态势。

关键词:附加值贸易(TiVA);制造业;出口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6)01-0054-05

一、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越来越深地融入到全球分割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中国制造业一方面进口其他国家提供的中间产品,进行组装加工,另一方面又将这些经加工、装配后的产品出口以满足世界其他市场的需求,中国制造业已经成为全球价值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中国利用自己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优势,参与到全球分割生产中,对外贸易快速增长,贸易规模屡创新高。根据商务部统计,2013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出口国,按照传统的贸易统计方法,中国进出口总额已经达到4.16万亿美元,其中出口2.21万亿美元,贸易顺差为2 597.5亿美元。大量贸易顺差使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不断,严重影响了中国与主要贸易国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在这么大规模出口的背后,中国究竟获得了多少贸易利益?是不是出口贸易中的附加值都是中国创造的?在以商品总值为统计标准的情况下,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时将整个产品的出厂价计入中国的出口总值中,也就是说按照所有的附加值都是中国创造的标准来进行统计。如果中国进口中存在中间产品,或者存在中间产品出口又进口生产最终产品,这就会导致重复计算,并且难以准确计量中国参与全球贸易的真实情况。为了克服传统贸易统计方法的缺点,一些学者开始采用附加值贸易核算方法,该方法比较科学地测算了全球贸易中各国真实的增加值在国际市场中的流动过程(陈雯 等,2014)[1],找到国际分割生产条件下,各个国家参与贸易所获得的利益。

许多学者在附加值贸易的核算问题上进行了研究。Koopman et al(2012)提出了计算国际贸易中本地附加值的公式,将全部出口分成了五个部分,避免了重复计算的问题[2]。Johnson et al(2012)提出附加值与总出口的比重指标来分析各个主要国家的生产份额和增加值,研究表明制造业的附加值出口比重与服务业相比较低[3]。近几年,中国学者也开始关注中国产品出口中的附加值问题。王岚(2013)利用附加值贸易的统计方法对中美之间的贸易差额高估的程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995—2009年中美贸易顺差的高估程度达到90%[4]。罗长远 等(2014)对中国附加值贸易的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出口本地附加值比重低主要是产业内部本地附加值比重下降造成的。同时中国出口行业创造附加值的能力较低,是中国出口产品附加值比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5]。这些研究都是从中国经济总体来进行分析,制造业是中国所有产业中采用中间产品最多的行业,对制造业出口附加值进行分析对掌握中国出口的竞争优势、了解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有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Johnson et al(2012)的研究框架来分析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割生产的情况。Johnson et al假定世界共有S个生产部门,F种生产要素,N个国家,每个国家的一个部门都生产一种产品,因此共有SN种产品。每个国家每个部门的产出都是采用国内生产要素和国外的中间投入,国内产出可以用于满足国内和国外的最终需求,或者作为国内和国外生产的中间投入。对任何一种产品来说,可以定义i为产品的来源地,j为产品的目的地,s为产品的来源部门,t为产品的流向部门。因此产品的市场均衡条件为:

(二)数据来源

本研究中采用OECD/WTO联合在2013年1月发布的全球附加值贸易数据库(TiVA)中的数据进行研究,该数据库是基于经合组织的跨国投入产出表和双边贸易数据库整合开发出来的,共包括56个国家和地区,涉及18个产业部门,时间跨度从1995—2009年。

三、中国制造业出口附加值分析

(一)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率分析

表1反映了中国整体和各类制造业产品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率,从中看到中国整体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率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1995年中国出口整体的国内附加值率为88.13%,这表明中国产品出口的国内附加值占到全部出口的88.13%。2000年降至81.89%,2005年降为历史最低点,只有63.61%,即中国出口的国内附加值只占63.61%,其余为国外获得的附加值。2008年和2009年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率有微小的提高,到2009年为67.37%。这些年的变化反映出中国出口越来越深地融入到全球价值链分工中,越来越多的外国中间产品参与到中国出口产品的生产中,所以本国的附加值率出现下降,外国产品的附加值率增加。从制造业产品来看,各类制造产品的出口附加值率从1995—2009年都出现了下降。食品、饮料和烟草产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是所有制造业中最高的,1995年出口附加值率为92.26%,而到2009年降至74.88%,这个产业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率高的原因在于该产业对外开放的程度不高,因此增值主要来自国内。纺织服装、皮革和鞋产品的出口附加值比重也较高,1995年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为86.45%,2009年高达79.29%。纺织、服装、皮革和鞋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一直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产品,因此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率一直保持比较高的比重。其他制造业和回收产品的出口附加值率也保持在70%以上。木材、纸、纸制品、印刷和出版业产品,基础金属和制造金属产品、机械设备和运输设备产品的出口附加值从1995年的80%以上,降低到2009年的65%左右;化学和非金属矿产品、电子和光学设备的出口附加值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1995年该两类产品的国内附加值率分别高达87.08%和86.68%,而到2009年已经降低到59.06%和57.42%,可见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这两个部门出口采用国外的投入越来越多,所以国内附加值出现了急剧的下降。

猜你喜欢
制造业出口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年1~2月我国轻工产品主要出口市场统计
2018年1月我国轻工产品主要出口市场统计
2018年前8个月越南天然橡胶出口增长9.2%
2016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50强排行榜
2016上海制造业企业100强排行榜
努力找出口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