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外交部成立轶事

2016-02-18 16:18吴德广
世界博览 2016年3期
关键词:中国外交部周总理外交部

吴德广

1949年10月5日,王炳南率领首批外交部工作人员,搬进外交部街大楼正式办公。尽管这里的房子是老的,家具是旧的,人们的精神面貌却是崭新的。

1965年7月我毕业于外交学院,从校门走进外交部大门。我第一次迈进外交部大门的时候,心中无限感慨。我是一个出身贫苦家庭的孩子,能走进新中国外交部大门,感到十分庆幸,心情万分激动。进礼宾司之后,耳濡目染外交部的轶事甚多。

清朝外务部旧址

那时的外交部位于北京东单外交部街31号(现在是33号),原为清朝外务部旧址。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外事组的部分人员和北平军管会外事处的工作人员在东城的御河桥原日本使馆旧址办公,后来才搬到此。

当时外交部院内有东、西两楼。楼房已旧,但古色古香。东楼是一座希腊式的建筑。据说1900年八国联军打入北京订立辛丑条约后,德国皇太子要求访华,慈禧太后破例拨款修建的。后来德国皇太子因故未来,这座建筑就成为清朝外务部和袁世凯政府外交部部址。

孙中山先生北上实践“南北议和”也曾在这里住过。东楼和西楼,皆为两层,两楼之间有个带顶的走廊。我记得,除东、西两楼外,1952年在东楼的东侧盖了职工食堂。1953年在部的东面盖了工字式的宿舍楼。位于东楼的东北面还有一座小楼,是文印处,几乎所有的外交文件在此印刷。中央领导人为国宾举行国宴时用的祝酒辞、讲话稿在此印就,还专门为周总理举行国宴时用的大字体讲话稿。

外交部有两座大门,东大门是西洋拱顶式门楼,西大门是朱漆铜钉中国传统式大门。那时外交部工作人员上下班有专门进出。重要外交活动和部领导接见重要外宾及驻华使节时才走正门。朝南的正门为双层,上面为阳台装饰,下面的楼门古典而庄重,红木作框,内镶厚玻璃,雕刻着两条巨龙。

如何确定新中国外交部地址

新中国成立前夕,内政、外交等大事非常多。当时,党的对外事务由中央外事组负责,组长是叶剑英,副组长是王炳南。1949年9月某一天,周总理把王炳南找去,给他布置两项任务,一是抓紧组建新中国外交队伍,二是赶快寻找和确定外交部办公地址。王炳南按照周总理的意见,从军队和地方选调了一批文化水平较高、具有丰富斗争经验的干部,其中包括不少刚刚走下硝烟战场的高级将领进入外交部;同时又在北京各处物色新中国外交部办公地址。最后物色到三处:第一处是位于东交民巷的旧日本使馆;第二处是前门东处的六国饭店,第三处为东单外交部街31号。经比较,确定第三处为新中国外交部。

办公地点确定后,就派人进行具体考察、整理、装修和分配办公、会议室及接待房间。经过装修之后,确定了分配方案:东楼二层为部长、副部长和办公厅主任的办公室,并留有一间作会议室,东端的几间房供办公厅秘书处使用。东楼一层分配给了人事处、交际处、国际司、苏联东欧司和护照科等单位。西楼是美澳司、西欧司、亚洲司、情报司的办公室。1965年我调入礼宾司时,交际处已扩大为礼宾司,在东楼一层办公。

1949年10月5日,王炳南率领首批外交部工作人员,搬进外交部街大楼正式办公。尽管这里的房子是老的,家具是旧的,人们的精神面貌却是崭新的,大家都怀着极其喜悦的心情和特殊的使命感,开始为新中国外交履行自己的职责。

当日周总理召集王炳南、柯柏年等同志首次举行外交部工作会议,决定部内各单位排列的次序是办公厅、苏欧司、亚洲司、西欧非洲司、美洲澳洲司、国际司、情报司、条约委员会和政策委员会等。并决定于11月8日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正式成立大会。

外交部先开张后成立

10月1日上午,毛泽东主席在勤政殿召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下午3时,“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广场上欢呼声雷动,举国上下,万众欢腾。毛主席在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说,“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庆典一结束,周总理就指令新上任的外交部办公厅主任王炳南马上派人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和由他签署的致各国使节的《公函》,送往在大陆仍有留守人员的各国外交机构。

王炳南主任马上派韩叙把上述文件送交在北平的苏联、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等国外交机构。那时韩叙是骑着自行车逐一向他们送上政府公告及公函的。同时又派曹桂生专程去往南京,将上述两份重要文件送达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埃及、缅甸、泰国、奥地利、葡萄牙、阿富汗和波兰等国使馆和转送在上海的外国领事馆。

10月2日,苏联副外长葛罗米柯代表苏联政府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建立外交关系。10月3日,周总理兼外长复函苏联同意建交。此后,中央决定派王稼祥担任新中国第一位驻苏联大使。王大使于10月20日赶赴苏联。11月3日王稼祥大使向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什维尔尼克递交新中国第一份国书。至1949年10月27日,已有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和民主德国等国相继与新中国建交。

外交部成立“开幕式”

11月8日晚8点钟,周恩来总理出席了新中国外交部成立“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当晚会场主席台的布置是:主席台墙壁上挂着毛主席像。台上铺蓝毯,放两盆鲜花;主席台右方设记录席。出席成立大会还有李克农副部长和王炳南主任等。周总理一进会场,看见会场坐满了人,非常高兴地说:“炳南,你找到了这么多人,真好!今天我们就宣布外交部正式成立。”大家热烈鼓掌。

当时全场近170人,大会由王炳南主持,大家围坐在桌子四周,周恩来幽默的“开场白”一下子拉近了和大家的距离,全场笑声不断。他说: “每一个机关都要开一个成立会,我们也不例外,这也算是‘形式主义吧。”

周总理打开花名册逐一点名,遇到不熟悉的,他都询问一下;凡是熟悉的,还开一两句玩笑。接着,他逐一介绍李克农、王炳南、伍修权、沈端先(夏衍)、乔冠华、龚澎、龚普生……从副部长到司长,再到科长、副科长、工作人员,周总理逐一念出他们的名字,遇到熟人还不忘幽默一下。

会场上不时发出笑声,气氛相当融洽、轻松而热烈。周总理开始讲话,他说:“今天,我们开这个大会目的不是为了登一下报,而是为了彼此见见面。我们是外行人办外交,对外交这一门学问是没有的;外语学校的同志主要是学习外文,其他的少数干部虽然办过一些外事工作,但是把这些工作经验加以整理,使它科学化,系统化,成为一门学问,还差得远。”听着周总理语重心长的讲话,大家频频点头。

他还说,“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一百年的外交史就是一部耻辱的外交史。我们可不学他们!”,“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要有信心。所以,凡是没有承认新中国的国家,我们一概不承认他们的大使馆、领事馆和外交官的地位。他们要是犯了法,我们一样依法办事!””

外交人员是文装解放军

外交部成立后, 周总理常常对干部郑重叮嘱。“外交同军队一样,不过是文打而已” 。“外交工作者不能乱搞,不能冲动。真正成为一个外交战士,必须磨炼自己。外交同军队一样,不过是文打而已,文打武打是一样的。”

解密外交档案显示,外交部建部后确立了“四大纪律”。此外,外交人员还需遵守“六项注意”。 四大纪律是:“一切服从组织命令;绝对保守秘密; 事前请示,事后报告;不与外人发生恋爱、婚姻关系。” 六项注意是:”外交场合的公文以中文为主;少饮酒;少说话;服装整齐,作风朴素;不接受礼物;不轻易答应人家要求。”

1951年8月周总理在向中央人民政府作外交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培养、选择外交干部的十六字方针:“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 十六字方针在新中国外交史上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他还要求外交干部必须努力做到“五勤”:即“要眼勤、要耳勤、要嘴勤、要手勤、要腿勤。” “外交大权在中央,必须要高度集中,不得自作主张,要实行严格的组织纪律制度。”外交人员“必须要有严格的纪律”。

我一辈子在外交部工作,直至退休。1966年初,河北邢台发生大地震,外交部搬迁到东交民巷15号,1970年后迁到东城朝内大街原科技情报所,1998年前后再迁至朝阳门南大街现址。我在上述几处都享受到外交工作的紧张和快乐。如今我也是退休干部了,走进外交部新大楼时,仍然深感幸福和光荣。

猜你喜欢
中国外交部周总理外交部
“非典型”外交辞令及其翻译——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发言人答记者问为例
北洋外交部鲁乔奇(L.Giorgi)档案纪要
周总理的标准餐
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的议题倾向性分析——以2012年外交部发言人的例行记者会为例
走进淮安周总理故乡 追寻一代伟人足迹
周总理运筹援越扫雷——访海军原副参谋长来光祖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