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真相大白非但不白,还带着伸手不见五指的黑,人性之阴暗,罪恶之幽深,细思极恐啊。
相信不少人和我一样,观看《唐人街探案》的心路历程与剧情一样曲折,从蔑视笑点开始,到背脊发凉结束,眼看着陈思诚逆袭成功,不仅带来了惊吓,更带来了惊喜。尤其摆在一众蠢得令人心疼的国产喜剧片面前,《唐人街》足以感到智商上的优越感:剧本的智商在线,观众的智商也得到了尊重。于是我满腔的傲慢与偏见瓦解在了陈导的思维与诚意面前,不由喘着受惊的小心脏,倒抽一口凉气地感叹:不想当演员的编剧果然不是好导演。
来势汹汹的陈思诚再临中国电影的“乌托邦”——泰国,在充斥着飙速、失控、荒诞、情色、阴暗的环境里,一个大开大阖、大情大性、大红大绿的剧本,被他打磨出了环环相扣、粗中有细的精致感。剧情杂而不乱,线索繁而有序,就算影片带观众坐过山车似的急转加抖震,抖到最后剧情没崩、人设没崩、谜面谜底也都没崩。虽然王宝强一人强撑的前半小时略显尴尬,让人恨不得把他操着港普的舌头捋直,还好后期有贱兮兮的陈赫、傻登登的肖央、蠢萌萌的小沈阳与之顺利“会师”。陈思诚知人善用,把几个谐星打造得热血与汗臭兼备,自私与血性共存,警察、盗贼、侦探三条线竟也迸发出了盖·里奇式的黑色幽默。以此为诟病的观众不用较真,作为贺岁档,把这些或尴尬或干瘪或油腻或巧妙的笑料共冶一炉,也算尽忠职守。
陈思诚的野心并不为复刻另一版《泰囧》,从他不断致敬、抖包袱、掉书袋就可以看出来,这电影他酝酿了良久,也寄托了许多。处处流露出的情怀,真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于是,有不少片段和场面给了我们难得的惊艳:王宝强和刘昊然换装之后走在人行道上腾起的白鸽,那是吴宇森的英雄情结;医院的打斗戏里,《往事只能回味》的老歌放慢了火拼的节奏,横向平移的长镜头里,一层是枪林弹雨,一层是病人的滑稽逃窜,杀伤力可比塑胶3D眼镜给力多了;案件重演的部分借鉴了杜琪峰和《神探夏洛克》,还把卷福的“记忆宫殿”移植到了神奇少年的脑洞里,定格的记忆追溯甚至比前者看得更令人心惊胆战……情怀这种东西用得好了,处处看到的都是用心、都是手艺,顺道还能堵住企图挑起“山寨”刺的悠悠之口。虽然抑止住了在自己的电影里露脸的冲动,但对一个有表演欲的导演来说,这样的炫技倒是不令人反感的自恋。
凌驾在一切技法之上,全赖电影有一个过硬的本子。本格推理这瓷器活还真没贻笑大方,节奏和细节的交代上虽有瑕疵,但瑕不掩瑜。作为一个久经各种悬疑惊悚“荼毒”的观众,我没有被数度反转的案情绕晕,却着实被无公害萝莉的邪异一笑给瘆住了。仓皇中回头,发现一度嗤之以鼻的尿点片段,居然也都在织粘着案情的蛛丝马迹。无厘头的笑料都是障眼法,就等着突峭的冰凌浮出水面,给你浑身一个激灵。我们不能小看这个反转,有悖于政治正确的“天网恢恢”“善恶有报”,让它别具意义:一部“坏人得逞了还跟我们炫耀智商”的电影居然过审了(记得看《烈日灼心》“傻子”作为最聪明的漏网之鱼最后跳崖有多泄气吗)。真相大白非但不白,还带着伸手不见五指的黑,人性之阴暗,罪恶之幽深,细思极恐啊。以至于看到片尾全体演员扭起来的大秧歌就跟“跳大神”似的,整个人抽离在了歌舞升平之外——这分明就是裹着喜剧外皮的邪典嘛,拿这片子贺岁,也真是够心大的。
然而还不够,对于思诺如何杀害死者儿子丹这一案中案的潦草交代,还是让人有如鲠在喉的感觉。于是,抱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态度二刷,果然,包袱抖完还有坑——就像网友们猜测的那样,影片里有意无意地埋着一条隐藏线。陈思诚向很多推理作家和作品致敬,却唯独没有提到秦风书架上的《白夜行》。所谓的“完美犯罪”,在东野圭吾的书里,即是把自己也当做罪恶的一部分,与之共生。于是也就存在这种可能,丹在遭受同性恋父亲长期凌虐之后,与作为变态禁脔的思诺形成同谋,策划出了一整起案件。
不过,无论有没有这条隐藏线,都不影响故事的成立。或者应该这么说,这条隐藏线和影片本身共同凑成了电影的最后一个局,即使是导演也不一定能给出绝对的答案。作品在完成的一刻即与创作者脱离了关系,如果一个导演拍出了一部自己都未必能Hold住的电影,便算是一部作品最好的结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