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工作的开创性探索及启示

2016-02-18 23:48谢卓芝谢撼澜
关键词:长征红军少数民族

谢卓芝,谢撼澜

(1.广西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2.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党建部,重庆 400041)



红军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工作的开创性探索及启示

谢卓芝1,谢撼澜2

(1.广西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2.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党建部,重庆 400041)

长征期间,党充分认识到民族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从大力宣传党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和主张、开展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帮助少数民族人民建立自己的政权、帮助民族地区恢复和发展生产等四个方面对民族工作进行了开创性探索。这些探索对我们现时期的民族工作依然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与启示意义,它启迪我们:要加强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促进民族平等团结;要注重培养少数民族人才,推动民族地区发展;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民族地区稳定;要打好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战,提高民族地区生活水平。

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由弱而强、由小及大、从衰微走向振兴、从颓败之势走向欣欣向荣的涅槃重生之路。在这期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分别先后绕道大西南和大西北,摆脱了国民党反动军阀的围追堵截,战胜了恶劣的自然条件,实现了史无前例的战略大转移,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奇迹,谱写了中国革命史的壮丽篇章,在人类行军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长征有大部分时间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行进,故此,党和红军在长征期间对民族工作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解决了历史遗留下的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为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重要保障。

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重温党在长征时期的民族工作,对于发扬党和红军的优良传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促进民族共同繁荣和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长征时期党对民族工作的充分认识

红军长征前,由于党主要在汉族地区活动,并且是以夺取大城市为中心,而在这一时期,民族问题并不显现,因此也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然而,长征经过的大多数地方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红军不可避免地要与少数民族群众打交道,这一客观事实要求党首先要对民族工作有全面的、充分的、科学的认识。

(一)长征中民族工作的重要性

在长征中,红军先后通过了十多个少数民族聚居或杂居的地区。无论是红一方面军,还是红二、六军团,亦或是红四方面军,他们经过少数民族地区的时间和行程,都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如果认识不到民族工作的重要性,不能团结好少数民族,红军就很可能走不出漫漫长征路,或者说至少在长征途中会遇到更多、更大的困难。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早在长征之初就已经深刻地洞见到民族工作之于中国革命的重要地位,1934年11月,红军总政治部在《关于争取少数民族工作的训令》中指出,各团政治部“必须向全体战士解释争取少数民族的重要性”[1]。1935年8月5日,在毛尔盖会议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该决议一针见血指出:“争取少数民族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华苏维埃政府领导下,对于中国革命胜利前途有决定的意义。”[2]1935年7月10日,红军总政治部在《红星报》上发表了社论《以进攻的战斗大量消灭敌人创造川陕甘新苏区》,其明确指出:“不了解争取少数民族的重要性和不参加这一工作不配当一个好的红色战士。”[3]

(二)长征中民族工作的艰巨性

中国共产党不仅自觉认识到了民族工作在长征时期的极端重要性,而且也充分估计和预见到了其任务之艰巨性。具体来说,其艰巨性主要源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党与少数民族群众缺乏相互了解。我们党在成立后主要活动于长江下游地区,与西南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接触很少,对其缺乏了解。而国民党的忠实“奴才”——伪保长、伪甲长们又大肆污蔑党和红军,造谣说共产党要“共产共妻”、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丑化红军“头长八只角”“青面獠牙”“专吃人脑花和小娃娃”等,这无形中就使红军在少数民族群众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二是语言沟通存在障碍。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和文字,大多数人不懂汉语,红军中懂少数民族语言的人也很少,这就给党和红军的民族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障碍和挑战。如《关于二、六军团长征政治工作总结报告》中就提到,到达中甸后,我们在藏民区的工作遇到了语言不通的困难,原准备在此举行一次大的扩大红军与收集资财的动员的计划完全落空[4]。三是民族隔阂十分深厚。这与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大汉族主义传统思想有着密切关系,历代统治者们对异己民族实行民族压迫的政策,造成了各民族之间恩怨不断。特别是近代以来,蒋介石国民党政府从根本上否认中国有多民族的存在,把少数民族称之为“宗族”,也就是说,不承认他们的民族身份,这进一步激化了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民族隔阂愈来愈深。

(三)长征中民族工作的紧迫性

由于少数民族群众受到国民党反共舆论的蒙蔽和欺骗,对我们党和红军充满了疑忌、偏见、排斥、恐惧和敌意,大部分老百姓在红军到临前就携家带口逃进山中,甚至一些土司头人还经常躲在林子里打红军的冷枪[5]。加之国民党反动派武装在后面穷追不舍,使得红军的处境十分危险。对此,党和红军认识到,做好民族工作,争取到沿途少数民族群众的支持与拥护非常迫切。1934年11月29日,在进入西南民族地区时,红军总政治部便发布了《关于瑶苗民族中工作的原则指示》,号召全党全军“必须不知疲倦地做好民族工作”[6],争取弱小民族同情和拥护中国共产党并参与到红军反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共同作战中。在途径甘肃时,红军总政治部在《关于回民工作的指示》中又深刻指出,必须“加紧争取与帮助回民走到抗日反国民党军阀卖国贼的战线上来……这是党和红军极迫切的重要政治任务”[7]。

二、长征时期党对民族工作的开创性探索

在长征以前,党对民族工作还比较生疏,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符合我国多民族特点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但是,中国共产党从来就注重实践、勇于探索的。在长征时期,党和红军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为思想指导,结合我国民族问题的实际情况,对民族工作进行了开创性探索。

(一)大力宣传党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和主张

长征期间,为了消除民族隔阂,加深少数民族群众对党和红军的认识和了解,党和红军发布了大量涉及到民族政策的文件和指示,还通过喊口号、印发传单、张贴标语以及召开军民联欢会和群众大会等形式,向各少数民族广泛宣传党关于各民族的政策和主张。

概括起来,党对少数民族的政策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1934年11月29日,红军总政治部在《关于瑶苗民族中工作的原则指示》中告诫:我们对少数民族的基本主张,是反对民族压迫和剥削,坚持各民族平等[8]。1935年5月,红军总司令朱德在进入大凉山彝族聚居地区后,颁布了著名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指出“一切彝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赶快团结起来,共把军阀驱逐”[9]。二是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民族是一个有着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共同文化的稳定的共同体,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偏好、禁忌和宗教信仰倾向,这些正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属性。1936年6月,红军主力在进军甘肃、宁夏回民集中地区后,对回族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政策作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红军的“三大禁条”和“四大注意事项”,即“禁止驻扎清真寺,禁止吃大荤,禁止毁坏回文经典……讲究清洁,尊重回民风俗习惯,不准乱用回民器具,注意回汉民族团结”[10]。三是主张民族自决。即支持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1934年11月,红军总政治部在《关于对苗瑶民的口号》中强调,“实行民族自决,苗民的一切事情,由苗人自己解决……苗人的首领由苗人自己选举,不要国民党军阀委派”[11]。1935年5月,在对彝族群众颁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再次重申“设立彝人政府,彝族管理彝族”[12]。

(二)开展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

少数民族上层人士是处理好民族工作的“关键少数”,包括土司、牧主、酋长、寨主、活佛、阿訇、祭司等,他们是本民族的公众领袖,在少数民族群众心中拥有较高的威信和话语权,而且这些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大多具有反帝、反军阀的爱国立场,有的还与国民党反动政权进行过长期流血的武装斗争。因此,对其做好统战工作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党和红军对民族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体现在许多决议、指示之中。1934年11月29日,红军总政治部在《关于苗瑶民族中工作原则的指示》中指出,“瑶民的土司管事等,在瑶民心目中还有极大的权威与威信……同他们订立各种政治的、军事的联盟”[13],不应过早对其发动阶级斗争。在藏族地区,党规定,“不打番人土豪……不立即提出没收土司的财产土地……不没收喇嘛寺的土地和财产”[14]。1935年5月,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与彝族果基部落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下深厚情谊的史实更是被时人及后人赞誉为党对民族上层人士统战工作的光辉典范。党的这些努力赢得了许多民族和宗教上层人士。在广西、云南、甘肃等地,一大批少数民族首领或抛家弃业参加红军,或竭力支持和援助红军安全过境,或在地方坚持民族解放的斗争,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与贡献。此外,党和红军针对贵州白军在组织成分上多苗、瑶等少数民族的特点,对其发起了统战攻势,对白军的瓦解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帮助少数民族人民建立自己的政权

少数民族的解放最终要靠少数民族自己必须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党和红军在组织领导少数民族开展革命斗争、帮助各少数民族建立自己的革命政权或自治政府等方面做了大量实质性的工作。

1934年7月,在黔东建立了土家、苗、汉等族联合的革命政权——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1934年12月15日,中央红军在黔东南的黎平建立了第一支苗族、侗族武装自卫队。1935年5月,在四川凉山地区建立了彝、汉人民联合政权——冕宁县革命委员会。1936年10月,红军在甘肃、宁夏交界的豫旺、海原一带建立了“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这是我党历史上第一个回族自治政权,是党对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最初实践。除此之外,在红军长征时期,还帮助各民族地区建立了泰宁博巴政府、博巴依得瓦道孚独立政府、炉霍博巴政府、甘孜县博巴政府、茂县回民苏维埃、绥靖回民革命政府等各类少数民族革命政权,这些革命政权下设若干机构或委员,分别负责地方武装、财经、交通、保卫、革命法庭、土地、劳动、粮食、内务、文化等方面的工作[15]。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通过帮助少数民族建立革命政权或成立自治政权和民族革命武装及各种群众组织,使广大少数民族劳动群众真正翻身得解放,当家作主,这极大地鼓舞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热情,他们对党和红军的态度也因之从开始的怀疑、疏远、恐惧、仇视逐渐转变为信任、同情、亲近、欢迎。与此同时,这些主要由少数民族组成的革命武装和政权,也反过来积极配合红军打仗,为红军运送弹药,照顾伤病员,提供粮食、物资援助,刺探敌人情报,扰乱敌人后方等,这些都对长征的胜利结束和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四)帮助少数民族地区恢复和发展生产

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处于高山峡谷、穷山恶水之中,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地瘠民穷,人民生活原本就困苦不堪,又加上受到战争的影响,国民党反动政府对红军所经之地进行严格的经济封锁。因此,这些地区的物资供应极其匮乏,大部分少数民族群众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也不能得到满足。

对此,党和红军提出,要尽可能地帮助少数民族地区恢复日常生产、努力发展经济、丰衣足食、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条件,并将这项任务作为开展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在那些建立了革命政权和民族自治政权的地方,这项工作开展得更为出色。共产党帮助少数民族地区恢复和发展生产主要是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发展工业。长征以前,民族地区的工业几乎没有,红军来了以后,帮助他们建盐厂、茶厂、服装厂,帮助他们组织一些手工业的合作社等。这一方面可以满足当地群众的生活、生产需要,另一方面,也可以为红军修枪械、打战刀、编斗笠、缝制棉衣、八角帽等,帮助其渡过军需物资欠缺的难关。第二,发展农业。红军在少数民族地区鼓励人民开垦荒地、多种粮食、多喂牲畜,教他们如何搞农业生产。组织代耕队,帮助军烈属和劳动力缺乏者耕地,帮助少数民族群众修堤筑坝。少数民族群众纷纷称赞:红军不仅打仗内行,做庄稼也是里手。第三,发展商业。少数民族地区的商业十分落后,基本上停留在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阶段。对此,红军通过“剥夺剥夺者”的方式,利用从土豪劣绅、地主豪强处得来的资本和物资办起了有利于当地群众日常生产和生活的“工农合作社”“贫农合作社”“百货铺”等合作性质的店铺,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发展商业,繁荣经济[16]。

三、长征时期党的民族工作的当代启示

党和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开展了深入细致、内容丰富且卓有成效的民族工作,为红军的顺利转移、长征的胜利结束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而且不止于此,它的理论与实践对80年后的今天依然彰显着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与当代魅力。

(一)加强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促进民族平等团结

一直以来,宣传教育工作是党的一大优势。党在进入少数民族地区后,立即将这一优势融入民族工作之中,通过各种途径向少数民族群众宣传我党的民族政策、纲领和主张。正是因为党和红军出色的宣传工作,才使得少数民族群众在较短时间内便从国民党的欺骗中觉醒过来,认识到党和红军是一支主张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彻底摒弃民族压迫的仁义之师,是“菩萨兵”,是帮助他们解放自身的,是和少数民族群众站在一起的,从而迅速获得了他们的信任、拥护和支持。

近年来,民族分裂主义分子时而兴风作浪,严重影响了民族情感、社会安定和国家安全。它的根源在于少数民族群众对我们党的民族政策不了解或者说理解有偏差,说明党对民族政策的宣传工作存在不足。因此,党中央和各少数民族自治区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民族偏见,使每一位少数民族群众切实感受到民族平等。

(二)注重培养少数民族人才,推动民族地区发展

少数民族干部是党的一笔宝贵财富,他们通晓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熟悉本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民族心理,与本民族群众情感相连、命运与共,在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促进民族地区革命运动的发展等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红军在长征时期就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对党和国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前,民族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培养政治立场坚定、作风素质好、改革意识强的少数民族干部,他们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指挥官、规划者、设计师,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另一方面,要培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各领域的少数民族人才,他们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不可或缺的引擎、主动力,要鼓励他们回家乡工作、创业,补齐民族地区人力资源上的短板,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民族地区稳定

党对解决民族问题具体方式的探索,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在建党之初,我们党曾主张以“民族自决”“联邦制”等来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这种做法不完全符合我国具体情况。长征开始后,党在对民族地区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了解后,逐渐认识到联邦制并不符合我国的历史传统以及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现实情况,因而主张在苏维埃政权的领导下建立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这一政权形式契合了少数民族群众的需要,为实现民族平等、民族解放提供了刚性的制度保障。

对于一个多民族国家而言,民族问题是我们必须长期面对的重要课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一直坚持和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将其作为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明确指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17]。

(四)打好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战,提高民族地区生活水平

红军在长征途中十分关心各族人民的疾苦,多次将没收军阀官僚、地主豪绅得来的粮食、盐巴、布匹、牛羊、大洋等分配给当地的穷苦百姓。红军总政治部还专门发出了《关于粮食问题的训令》,强调“绝对禁止强买粮食、私人买粮食、买粮食不给钱、群众不在家不给钱”[18]。广大红军将士严格地执行着这些纪律,所经之地,秋毫无犯。即使是在给养极端不足的情况下,红军拿了老百姓粮食的也都换算成银元放在米仓里,或写上借条,这在古今中外都是极其罕见的。正是这些关心少数民族群众的实际行动感染了他们,消除了民族隔阂,获得了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我们党一直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2014年9月29日,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打好扶贫攻坚战,民族地区是主战场”[19]。2015年1月,习近平在会见独龙族代表时强调“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20]。2015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审议通过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又提出,要重点支持民族地区脱贫攻坚[21]。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继而强调,“决不让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掉队”[22]。这一系列论述表明,党中央没有忘记少数民族地区及其群众在革命时期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始终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放在心上。

八十多年前,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千难万险的长征中开展民族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为革命队伍转移、革命力量壮大和革命形势发展积累了能力、增添了力量。今天,中国共产党又担当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责任和使命,仍然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历史定当启迪未来,我们要从红军长征开展民族工作的实践中不断汲取有益经验,提高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地把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开拓民族工作新局面,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千秋伟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衷共济、共同奋斗。

[1]中央档案馆.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C].北京:学习出版社,1996.141.

[2][3][12]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7—1949.9)[C].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306,297,277.

[4][5]肖锋.长征日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131,95.

[6][8][13]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与少数民族人民的解决斗争[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102,102,103.

[7]红军总政治部.关于回民工作的指示[N].红星报,1936-05-24.

[9]中共四川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写组.红军长征在四川[M].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363.

[10]中央统战部.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件选编[C].北京:档案出版社,1985.151.

[11]《贵州社会科学》编辑部.红军长征在贵州史料选辑[C].内部发行,1983.45.

[14]光明网.长征时期党在川康藏区民族工作的实践与启示[EB/OL].http://theory.gmw.cn/2016-09/28/content_22205256_2.htm.

[15]阳小勇.论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民族工作[D].湘潭大学,2007.

[16]田亮,赵煜.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与民族工作实践[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3,(5).

[17]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

[18]红军总政治部.关于粮食问题的训令[N].红星报,1935-07-03.

[19]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作重要讲话[EB/OL].http://www.tibet.cn/news/index/xzyw/201409/t20140929_2037937.htm.

[20]习近平会见独龙族代表:全面小康一个民族不能少[EB/OL].http://news.youth.cn/gn/201501/t20150125_6431469.htm.

[21]审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听取关于巡视五十五家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有关情况的专题报告[N].人民日报,2015-11-24.

[2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5-12-08.

(责任编辑 洮 水 责任校对 李晓丽)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Creative Exploration and Inspiration of Ethnic Work during Long March

XieZhuozhi, XieHanlan

(School of Marxism,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4;Department of Party Construction,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chool of Chongqing City, Chongqing, 400041)

During Long March, Communist Party had a clear idea of the importance, hardship and urgency of ethnic work. The Party had started creative exploration of ethnic work in four aspects: extensively disseminating the Party's policies and ideas concerning ethnic minorities; carrying out united-front work targeting the upper circles of ethnic minorities; helping ethnic people establish their own political power and helping ethnic areas restore and develop production. This very exploration is still of time value and inspiration for the ethnic work in our time. The main inspiration is as follows: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dissemination and education of ethnic policies, enhance ethnic equality and unity; we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training of ethnic talent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areas; we should stick to and perfect autonomy system of ethnic areas and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ethnic areas; and we should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ough fight of poverty alleviation of ethnic areas and enhance the living condition in ethnic areas

time of Long March;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ethnic work

2016-05-10

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研究”(项目编号:13BZZ007)

谢卓芝(1993—),男,湖南涟源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谢撼澜(1968—),男,湖南涟源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党的建设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K263

A

1001-5140(2016)06-0010-06

猜你喜欢
长征红军少数民族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少寨红军桥
十送红军
再唱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