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紧张与职业人群健康研究进展
高晓燕, 刘继文
(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教研室, 乌鲁木齐830011)
目前由于经济全球化、人口流动加快等因素,使得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而这些改变务必将带来一些好与不好之处。其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目前这种社会形势下对于各行各业的职业人群所产生的那种无形的压力或紧张。1994年国际劳工组织就指出,现在的社会人群正承受着强烈的紧张情绪。目前其已成为大众人群一种广泛的心理感受,也是目前最常见的一个医学心理问题。此外,因为医学模式的改变,对于劳动人群的健康影响因素的重视,已经逐渐由生理因素转换为社会心理因素,而职业紧张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因素。当职业人群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状态时,很容易产生焦躁、疲劳、忧郁等不良情绪,从而导致其出现消极怠工、工作能力下降甚至旷工等情况的发生。目前,职业紧张所引发的职业卫生问题开始受到关注。职业紧张虽不会引起特定的职业病,但却能对劳动者的生理健康造成影响,如诱发或导致心血管疾病、抑郁症、睡眠障碍等疾病[1],使其缺勤率和工作失误增多,甚至带来更严重的意外事故甚至死亡,从而严重影响其职业生命质量[2-3]。
职业紧张已普遍存在于职业人群中,其能导致精疲力竭症、过劳死等一些极端紧张状态,从而对个体和社会造成损害,并且会降低职业人群的职业生命质量。在西方国家,职业紧张的危害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职业卫生问题,此外更重要的危害是其所引发的经济问题。因此,西方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本文主要是对职业紧张对职业人群健康造成的影响综述如下。
1职业紧张对职业人群生理健康的影响
1.1心血管系统对于职业紧张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主要以职业紧张与高血压之间关系的研究居多。高血压是以动脉血压持续过高为特征,同时伴随着心、脑、肾等器官的病理改变,所产生的病理改变主要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发中风、闭塞性心血管疾病、肾衰竭等严重的致死、致残疾病。职业紧张作为一种长期慢性应激,会不断刺激机体的HPA轴,从而促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大量分泌,同时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发生心率、呼吸加快及血压升高的现象。
对于职业紧张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国内外学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工作中的紧张因素会增加职业人群患高血压和心脏病的危险性,并且职业紧张可能是导致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4-5]。影响血压的主要紧张因素是工作中存在的控制、需求及责任等因素;其中,人际关系差、缺乏机会及劳动负荷重是导致职业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工作责任(事故)和角色特征是职业人群心电图异常的危险因素[6]。董雅娟等[7]进一步分析发现,工作特征中超负荷工作、工作职责及分工模糊等主要职业紧张因素可引发高血压,通过控制和调整其他混杂因素后,结果表明随着职业紧张程度的增加,高血压的患病人数也随之升高。
1.2免疫系统近年来,许多研究认为紧张主要是通过刺激HPA轴,从而对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免疫系统在紧张和疾病之间起一种中介作用。其过程是中枢神经系统接收到外界的紧张信息刺激后,通过整合该信息后将其传送到丘脑下部,刺激其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然后CRH刺激垂体产生并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RH),ACRH又促使肾上腺皮质加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尤其是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因为糖皮质激素的大量分泌,从而对免疫功能的多个环节产生抑制作用[8-9]。此外,免疫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受到刺激后会合成和分泌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称为细胞因子。通过与其相应的受体结合,从而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和效应,调控免疫应答,因此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有资料报道大学生在学习紧张期如考试时会出现促细胞分裂剂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降低,细胞活性和外周血白细胞产生的干扰素显著下降。应付能力差的大学生都感到压力很大,他们的细胞的活性较低,多种淋巴细胞亚群发生明显的变化[10]。此外,国外学者对人群紧张与免疫的关系进行Meta分析后发现,紧张确实会导致机体对抗原的增殖反应和NK细胞的活性降低,而这可能与外周血白细胞的数量和百分比、免疫球蛋白水平以及抗病毒抗体有关。当工作需求超过个体应对能力时会产生职业紧张(职业应激),而应激心理紧张的化学信号可能通过HPA轴以及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的传导,经免疫系统T淋巴细胞上CD3受体和B淋巴细胞上CD19受体介导,从而使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生理或病理变化,进而影响工作者的身心健康[11-12]。
1.3血糖和血脂多项研究表明,职业紧张会引起血糖和甘油三酯浓度升高。其机制可能是紧张信号刺激HPA轴和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使得糖皮质激素和儿茶酚胺类物质浓度升高,而儿茶酚胺会引起肾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甲状腺激素、降钙素等多种激素分泌的变化,从而使血糖升高和血脂代谢紊乱[13]。国内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在控制了非职业因素的影响之后,通过消除或降低职业紧张水平,可以有效地控制职业人群的血糖和血脂水平,因此认为职业紧张可能是导致血糖和血脂异常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14-15]。Brunner等[16]研究还发现,工作压力和肥胖发生的风险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而肥胖者的脂肪代谢特点是血浆游离脂肪酸升高,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脂等血脂成分普遍增高。
1.4其他影响研究表明工作中的职业紧张因素可能是生殖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国内研究发现,职业紧张会影响女性工人的生殖内分泌功能,造成月经紊乱或痛经[17]。这可能是因为职业紧张会刺激下丘脑-垂体-卵巢系统,出现与生殖系统有关的内分泌障碍,从而引起女性工人的生理或生殖问题。此外,职业紧张因素可能会引起劳动者的肌肉骨骼疾病(WRMSD),而社会心理因素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18]。
2职业紧张对职业人群心理健康的影响
作业环境和劳动过程中的社会心理紧张因素可以影响职业人群的心理健康。对于职业人群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职业紧张对职业人群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包括认知能力和情绪状态。
2.1认知能力认知能力(cognitive ability)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们对事物属性的把握力。其是人们成功完成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心理条件。人们的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力都属于认知能力。
职业紧张因素影响机体认知能力主要表现为作业者在工作中出现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思维紊乱,从而在工作上出现犹豫不决等现象。在工作中,轮班作业会严重影响工作者生物节律,从而影响其思维效率、工作情绪以及睡眠时间和质量的下降,导致其作业能力下降[19]。近几年,国外学者通过队列研究发现急性心理应激和认知能力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血压、心率和皮质醇水平与急性应激任务的强度有关。低认知能力与心血管反应降低有关,而低生理应激反应与一系列的不良行为与健康结局有关[20]。同时,有学者发现,当机体长期暴露于紧张反应时,认知能力会发生改变,只要是人脑认知加工效率下降,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竞争有限的注意资源和认知资源所致[21]。
2.2情绪状态现代心理学把情绪分为快乐、愤怒、悲哀、恐惧4种基本形式[22]。根据这些情绪发生的强弱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又可以将人的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应激等几种情绪状态,而其各自对人的身心影响与其程度有关。积极的状态往往有利于人们健康的发生和发展,而消极的状态则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消极悲观的心境,会降低人们认知活动的效率,使人们丧失信心和希望,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则会损害健康;消极的激情会导致人们认识范围狭窄,限制人们理智分析的能力,自控能力降低,从而不能正确地评估自己的行为后果;强烈的应激会使人们过度兴奋,从而出现注意和知觉范围缩小,言语不清楚、不连贯,行为动作混乱,紧张而又长期的应激甚至会引发休克和死亡。
在工作环境中,各种各样的因素都会引起职业人群心理上的变化,而情绪状态是职业人群心理变化的一种较为直观的表现形式。早期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工作中,低职位者之间的竞争意识明显高于高职位者,并且与紧张有关的疾病发病率升高。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工作时,有职业紧张的人容易发生情绪抑郁[23-24]。此外,研究发现工作紧张会使职业人群的工作满意度下降,躯体抱怨和抑郁症增加,对职业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发现,除人际关系敏感外,SCL-90量表中的8个征候群(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意、恐怖、精神病性)均呈现增高的趋势[25-26]。目前对于职业紧张与抑郁症关系的研究较多,是目前研究的热点[27-29]。可能是由于抑郁症属于一种严重的精神心理性疾病,而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不良因素是引起这种疾病的主要原因,而其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控制,会引起很严重的后果,一般病人会有较强烈的自杀倾向。
2.3其他影响职业倦怠是职业紧张所引起的一种不容忽视的更为特征性的问题。职业倦怠一词最早于1974年由外国学者提出,经过了近40年的研究和探索。职业倦怠(burnout)主要是指个体在工作压力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状态。研究发现,职业倦怠与多种职业紧张因素有关,大致可以分为工作特征因素、组织因素及个体因素三大类[30]。此外,长期处于过度职业紧张状态时,会明显地降低劳动者的工作满意度,尤其是当付出和回报失衡时。由此还会引发缺勤率升高以及工作能力和绩效降低等行为问题。
3不足与展望
目前国内对于职业紧张与健康这一课题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大多都是对不同职业人群职业紧张状况、影响因素以及与某些特定疾病关系的研究,存在很多的局限性和不足。主要包括:(1)研究对象多选择的是医护人员及教师,缺乏对于一些特殊职业人群的研究;(2)研究设计多为描述性的横断面研究,研究结果所能提供的数据支持级别相对较低,因此缺乏干预和队列研究这样能提供高级别数据支持的研究;(3)研究内容较单一,且设计不够严谨,缺乏有创新性和特色的研究课题;(4)学者们大多只局限于自己的学科专业,而缺乏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例如开展与社会经济学结合的职业卫生经济研究;(5)研究成果大多是用于发表论文和报告,不能应用与社会实践,因此缺乏实际意义。
今后的研究应该针对局限性和不足,开展一些深层次的高级别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地研究职业紧张与职业人群健康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不能将其研究结果仅仅局限于发表论文和报告,而是应该加强与政府的联系,使研究结果可以落到实处;不仅仅限制在研究结果有统计学意义,应该进一步地发挥其真正的价值,使其产生实际意义,为社会劳动者提供一些良好的干预措施,同时政府采取应对方式或放宽某些政策来缓解职业人群的压力,从而为促进职业人群身心健康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Kim CJ, Schlenk EA, Kang SW, et al. Effects of an internet-based lifestyle intervention on cardio-metabolic risks and stress in Korean worker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A controlled trial[J]. Patient Educ Couns, 2015,98(1):111-119.
[2]Gärtner FR, Nieuwenhuijsen K, van Dijk FJ, et al. The impact of common mental disorders on the work functioning of nurses and allied health professionals: a systematic review[J]. Int J Nurs Stud, 2010,47(8):1047-1061.
[3]张莹,梁多宏,史新竹,等. 沈阳市医护人员职业紧张和生命质量状况调查[J]. 环境与职业医学,2012,29(9):572-575.
[4]刘宝英,程怀民,张文昌,等. 职业紧张与高血压发病关系的横切队列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2):819-821.
[5]Jovanovic J, Stefanovic V, Stankovic DN, et al .Serum lipids and glucose disturbances at professional drivers exposed to occupational stressors[J].Cent Eur J Public Health,2008,16(2):54-58.
[6]姚三巧,范雪云,金玉兰,等.职业紧张对职业人群心血管功能的影响[J].中华劳动卫生与职业病杂志,2003,21(1):20-22.
[7]董雅娟,王俊杰,王敬,等.三级甲等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和手术室青年女性护士职业紧张对心血管疾病易患因素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5):4279-4282.
[8]余善法,姜开友,王生,等.职业紧张对皮质醇分泌的影响研究[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3,20(5):338-342.
[9]Huang CJ, Edmund OA. Occupational stress: the influence of obesity and physical activity/fitness on immune function[J].Am J Lifestyle Med,2011,5(6):486-493.
[10]刘继文,王治明,王绵珍,等.心理紧张与免疫[J].劳动医学,2000,17(3):181-183.
[11]刘占红,谷春,孙洪敏,等.健康教育缓解医院护理人员职业紧张效果研究[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1,22(4):269-270.
[12]高艳红,于青琳,田亚平,等.应激对舰艇官兵生化参数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8,26(2):86-88.
[13]Kitsoka-Higashiguchi K, Morikawa Y, Miura K, et al. Burnout and risk factors for arteriosclerotic disease: follow-up study[J]. J Occup Health,2009:51(2):123-131.
[14]任南,刘宝英,连祥霖,等.职业紧张对血糖、血脂影响的研究[J].高血压杂志,2003,11(3):275-278.
[15]张星,宋辉,陈楠,等.视屏作业人员职业应激与血糖和血脂及血压的关系[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7,25(3):142-144.
[16]Brunner EJ, Chandola T, Marmot MC, et al. Prospective effect of job strain on general and central obesity in the Whitehall Ⅱ study[J]. Am J Epidemiol, 2007,165:828-837.
[17]金士杰.职业紧张对超净车间女工生殖内分泌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z1):267-268.
[18]Bolton GC, Cox DL. Survey of UK sonographers on the prevention of work related muscular-skeletal disorder (WRMSD)[J].J Clin Ultrasound,2015,43(3):145-152.
[19]Dutly CA,Mcgoldrich AE.Stress and bus driver in the UK transport industry[J].Work Stress,1990,4(12):17-27.
[20]Ginty AT, Phillips AC, Roseboom TJ, et al.Cardiovascular and cortisol reactions to acute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cognitive ability in the Dutch Famine Birth Cohort Study[J].Psychophysiology,2012,49(3):391-400.
[21]Pesonen AK, Eriksson JG, Heinonen K, et al. Cognitive ability and decline after early life stress exposure[J].Neurobiol Aging,2013,34(6):1674-1679.
[22]霍晓敏,关荐.从现代心理学与传统中医学视角论心身疾病的内源[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6):68-70.
[23]Matthews KA, Räikkönen K, Everson SA, et al. Do the daily experiences of healthy men and women vary according to occupational prestige and work strain[J]. Psychosom Med,2000,62(3):346-353.
[24]Weinberg A, Creed F. Stress and psychiatric disorder in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and hospital staff[J]. Lancet,2000,355(9203):533-537.
[25]姚三巧,王广荣,白玉萍,等.职业紧张对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2,28(5):291-293.
[26]李佳萌,罗莉.职业人群心理卫生状况的Meta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3,19(1):4-6.
[27]李皙睿,王索艳,艾炎军,等.护士职业紧张工作倦怠与抑郁症状关系的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3,42(10):894-896,902.
[28]孙亚强,毛利锋,冯建良,等.某电子企业洁净车间作业人员职业倦怠感和抑郁倾向及紧张状况[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3,31(7):504-507.
[29]Fan LB,Blumenthal JA,Watkins LL,et al.Work and home stress: associations with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ymptoms[J].Occup Med,2015,65(2):110-116.
[30]陈惠清,丘创逸.职业紧张及其对健康影响的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18):2308-2313.
(本文编辑王艳)
[收稿日期:2015-11-10]
doi:10.3969/j.issn.1009-5551.2016.04.005
中图分类号:R1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551(2016)04-0405-04
作者简介:高晓燕(1990-),女,在读博士,研究方向:职业紧张与健康。通信作者:刘继文,女,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职业紧张与健康,E-mail:liujiwendr@163.com。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60424,8146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