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作用与改进建议

2016-02-18 09:11文/金
传媒 2016年24期
关键词:资讯电视新闻受众

文/金 成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作用与改进建议

文/金 成

当前,伴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和新媒体的繁盛,社会大众越发活跃地就社会热点、焦点、疑点问题在各种媒体上发表意见,从而在短时间内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这些社会舆论鱼龙混杂,既有较为客观公正的,也经常有只顾一点而不及其余、放大或缩小某个片段,甚至故意歪曲解读等现象,使社会舆论发生扭曲,从而误导民众,影响相关部门正确决策,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电视媒体中有很多新闻评论节目,一直以其犀利的眼光、独特的视角、深刻的思想深受受众喜爱,加之其庞大的受众覆盖面、广泛的群众影响力,有着引导社会舆论的巨大功效。当前,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虽已取得骄人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完善。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

传播动态资讯,促进受众社会价值取向的形成。信息传播是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最为基础的功能之一。得益于当前先进的数字传输技术,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对突发社会新闻的捕捉、采集、编辑以及同步报道的时效性较之以前都有了明显提升。如CCTV-13推出的《新闻1+1》《新闻调查》《新闻直播间》等,都以动态资讯传播的丰富性、高效性而著称,充分满足了受众获取、解读最新资讯的需求。在当前众多的媒体中,电视媒体凭借其大屏、音像效果的清晰稳定以及内容的客观性、严谨性、权威性等优势,更容易吸引受众优先或重点观赏这一平台对于相关资讯的报道与评析。受众可以从新闻评论节目的简短评析中,大致判定动态资讯所涉及的道德、法治等相关信息,据此形成自身对于该事件的价值判断。因此,引导受众去关注各类资讯,精准、理性地进行评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受众的观赏积极性,并促使其形成科学的价值取向。反之,如传播不实资讯、不良价值观念,则会对受众的判断、认知产生误导。

解析社会焦点事件,帮助受众形成正确的认知和判断。进入本世纪以来,由于受到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强烈冲击,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不再被受众看作唯一或优先考虑的信息获取平台。但是随着近年来电视等传统媒体对互联网这一高效的信息传输媒介的积极引入,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既有的稳定性、客观性以及精确性优势再次得到凸显。尤其是在对社会焦点事件的报道与解析上,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以科学严谨的逻辑、清晰缜密的推论,比互联网媒体显现出更强的好感度与说服力。尤其是一些播出时间长、受众覆盖面广以及社会影响力大的老牌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如CCTV-1的《焦点访谈》、凤凰卫视的《铿锵三人行》、浙江卫视的《新闻深一度》等,就被大多数受众信赖并视作言论权威。加之其契合观众需求的多样化表现方式,使其对受众的熏染与引导更为明显。一般情况下当以上新闻评论节目对某一焦点事件做出判定之后,受众也大多会主动认可并接纳其所作的判定结论,并习惯性地将这一判定作为对其他焦点事件进行分析的参照。

突出警示性、反思性,引导受众形成良好处事理念。警示教育性、反思引导性一直是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基本途径。鉴于当前偏娱乐性节目的火爆及其对其他类型节目生存空间的挤压,不少媒体的新闻评论节目都开始淡化或消除其形式化的传统风格,着力凸显自身趣味性、思想性、实用性的一面,借此强化自身应有的社会影响力。近年来,国内主流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如央视的《共同关注》,凤凰卫视的《时事开讲》《一虎一席谈》,北京卫视的《特别关注》等,都融入了带有实践性的实用化价值理念,期望节目能发挥解疑释惑、典型示范、思想引导、情绪纾解等作用,使受众在观赏节目、调节心绪的同时,可以从中获取一些有助于改变自身偏颇观念、反思不当言行的劝诫性话语、信息,继而形成诚信、和谐、互助、包容的良好处事理念。

当前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存在的问题

泛娱乐化倾向降低节目权威性、可信度。当下国内各类媒体产业整体进入转型阶段,泛娱乐化倾向也愈发严重。对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来说,节目自身的定位就决定了其不能过度添加各类标榜娱乐性的元素。但是基于提升收视率、增加广告收入等目的,部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总是有意无意地通过报道未经核实的“噱头”“花边”以及“八卦”新闻,来制造话题,从而激发受众的好奇心、猎奇欲,吸引其持续关注自身的报道。这就严重偏离了评论节目对于资讯报道真实性、客观性、严谨性的导向,也使得媒体新闻节目的权威性大打折扣,可信度大大降低。

自检流程不健全导致不实信息泛滥。随着各类媒体节目竞争的加剧,追求快速收集资讯、同步播报成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打造自身优势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部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缺乏系统、严密、过硬的资讯统筹机制与能力,只能一味通过迅速搜集所谓的热点新闻,快速发布来抢占先机,并不依照相关程序进行信息验证,自然也就忽视了对于资讯真实性的核查,加之这些电视台自身又缺乏规范的校检、编辑以及核查流程,往往都是大致浏览便进行电视报道,这也就导致各种低级错误频繁出现,继而严重降低了资讯报道的真实性。

公共关系处理不当引发持续猜疑与误解。当下,信息传播过剩、资讯娱乐化倾向严重,媒体偶然出现一些错误也属正常,只要适时进行真诚、得体的公关说明,大多可以有效消除受众的误解。而部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由于缺乏危机公关意识,或在处理上存在诸多不当之处,如并未第一时间进行公开回应,对于问题的解释避重就轻,随着事态严重性的显现,电视节目的表态立场又模棱两可,仅作简短的事件回顾,并未展开后续的调查说明,这就难免给人以敷衍的印象,对受众无法产生足够的信服力,自然也会引发受众持续的猜疑与误解。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改进建议

强化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严谨性。首先,要确保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有的客观性、真实性以及严谨性,凸显资讯报道、评析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密切关联性,使观众能即时获取实时发生的各类社会信息。其次,要强化新闻报道与热点话题之间的适当融合,对专业术语严格把关,注重词句表达的精准、扼要,以此来展示社会系统的真实百态,引导观众确立客观理性的价值认知和判断。最后,要重点对热门的新闻事件进行集中回顾、公开报道、专业解析,揭示其与普通民众生活的紧密联系,提升受众对于社会发展的预测和判断能力。

建立舆论信息动态监测机制,督促媒体如实报道。一方面,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管理方应当积极寻求与各大主流门户网站、论坛以及公共微博等具有话语权优势的媒介长期合作,借助其对于信息捕捉、传播的影响力,实时监测舆论信息的发展动态,及时摒除一些有失公正、恶意抹黑、不负责任的言论信息;另一方面,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管理方需要完善与各类主流媒体之间的联系、互动,加深彼此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及时对社会上所出现的失实信息进行公开解释、辟谣,引导受众正确看待相关事件,保持自身在舆论引导上的及时性、准确性。

完善焦点新闻的受众参与,营造宽松的舆论氛围。要着力探索更为灵活的全民参与、交流互动的全新模式,吸引更多的观众主动加入到对新闻话题的解读、探讨中来,努力形成更加全面化的社会建言。同时,要鼓励受众在观看电视节目的同时,采用发送短信、拨打电话以及不同终端上网等多种形式,及时参与到对焦点问题的讨论之中,并与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嘉宾进行即时、公开的观点交换、意见交流,以形成具有共识性的价值观念、是非标准、行为方式,进而使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舆论引导功能更为突出。

作者单位 无锡太湖学院

猜你喜欢
资讯电视新闻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资讯Information①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电视新闻评论发声三策
电视新闻的三大功能性硬伤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
电视新闻解说词发展三趋势
资讯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