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

2016-02-18 03:40:54曾小亮李涛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畜牧食品局
中国畜牧业 2016年16期
关键词:达川龙头企业畜牧

文│曾小亮 李涛(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畜牧食品局)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

文│曾小亮 李涛(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畜牧食品局)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指具有相对较大的经营规模,较好的物质装备条件和经营管理能力,劳动生产、资源利用和土地产出率较高,以商品化生产为主要目标的农业经营组织。一般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是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对策,对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建设现代农业,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近年来,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大力培育新型畜牧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畜牧经营体系,按照“加快发展、逐步规范、创新机制、提档升级”的思路,培育发展了一批畜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牧场等新型畜牧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畜牧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

一、新型农业经营发展现状

1.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逐步壮大。目前,达川区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1个(省级1个、市级6个,县级4个),其中:生产企业7个、加工企业3个、饲料企业1个。

2.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目前,达川区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达到105个,其中:生猪专合社66个,肉牛专合社19个,肉羊专合社8个,其他畜牧专合社12个。

3.畜牧养殖专业大户发展良好。目前,全区畜牧养殖大户6375户,其中: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养殖户4764户、年出栏肉牛10头以上养殖户587户、年出栏肉羊30只以上养殖户764户、年出栏肉兔1000只以上养殖户8户、年出栏肉鸡2000只以上养殖户112户、年出栏肉鸭2000只以上养殖户64户、年存栏蛋鸡500只以上养殖户76户。

4.家庭牧场发展势头正足。目前,全区已培育发展家庭牧场4家。

二、主要做法

1.科学制定规划引导发展。立足达川区优势畜牧产业,科学编制了畜牧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了发展政策,积极引导经营主体发展生猪、草食牲畜、家禽等畜牧产业。

2.完善扶持政策支持发展。在用地保障、用电优惠、财政扶持、金融支持、畜牧保险、涉农资金整合等方面制定了扶持政策,区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不低于200万元的发展专项资金,通过先建后补、以奖代补、奖补结合、打捆支持等方式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

3.创新土地流转促进发展。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提高土地流转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促进土地向新型经营主体规范流转。

4.搞好指导服务提升发展。开展技术指导、人才培训、品牌打造、产品营销、信息发布等服务,指导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利益联结机制,制定示范合作社评选办法,积极开展示范合作社、家庭牧场创建活动,推进规范化建设。

三、新型农业经营存在问题

1.农民认知程度不够。部分养殖户对畜牧生产经营主体的性质认识不清,以为加入组织就会失去生产经营自主权。

2.内部管理不够规范。多数合作社以“松散合作”为主,主要向会员提供技术、信息和营销服务,产权关系比较松散,虽然制定了章程,设立了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但内部分工不明,运作管理随意性大,管理水平低下。

3.带动辐射能力较差。部分生产经营主体成员数量少,业务范围窄,市场开拓能力、竞争力不强,只局限在本乡本土范围内,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4.投资融资能力有限。畜牧生产经营主体与农民利益连接松散,对成员的约束力弱,成员只愿共享利益,不愿投入更多资金,受信用担保等因素影响,银行信贷支持力度不大,民间投资受短期获利动机制约,投资来源也非常有限,客观上制约了生产经营主体的发展。

5.土地集中程度不高。达川区属丘陵地区,土地十分细碎、分散,土地流转难度大,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型畜牧生产经营主体发展新要求。

四、对策与建议

1.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提升产业竞争力。龙头企业内连农户,外连市场,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关键。要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集中资源和财力,重点培育、扶持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大型龙头企业,坚持多部门培育、多渠道发展、多形式推进。对重点龙头企业应在资金、信贷、用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龙头企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联系紧密的龙头企业集群。在现有基础上,财政应加大农业产业化资金扶持力度,特别是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要将中小型龙头企业纳入重点支持范围。鼓励龙头企业增资扩股,以产权、品牌为纽带,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合作,形成龙头企业集团,提升产业市场竞争力。

2.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龙头企业所带动的基地规模不断壮大,农户日益增多,但由于缺少中介组织,企农之间的利益关系难以协调,利益分配机制也难以实现。为此,应大力培育各种类型的合作经济组织。要围绕特色产业和主导产品,积极兴办各种类型的产加销一体化和股份合作制的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利益和契约的联结,把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环节相互衔接,将分散的农户与大市场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和组织体系,提高产业化发展的组织化程度。

3.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提高新型主体发展效率。要着力改善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外部环境,财政应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发展专项资金,对从事特色产业给农户增收带动效果明显的中小企业,通过贴息、补助等形式优先进行财政扶持,支持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扩大生产规模、技术改造升级等。整合财政支农资金,继续增加农业补贴资金范围规模,新增补贴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提高农业扶持政策的效率。

4.加快土地流转,满足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要求。加快培育土地流转市场,围绕主导产业基地、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积极引导从事二、三产业和小规模的兼业农户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出来。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土地用途的前提下,鼓励经营主体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实行集中开发,连片种养。强化对土地流转的管理,统一规范土地流转合同,充分保护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确保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健康有序推进。建立土地流转激励机制,财政安排一定的土地流转专项资金,对流出方予以一定补助,对有一定规模的流入方,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建设用地等方面给予支持。

5.完善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发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服务功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壮大,离不开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以基层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以社会化服务组织为骨干,以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为主线,以拓展服务领域、完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能力为重点,加快构建覆盖全程、综合配套、机制灵活、运转高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疫、农产品质量监管、农村经营管理等区域性公共监管服务机构,全面加强能力建设。

6.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提高农业经营主体市场竞争力。科技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支撑,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实现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提高农业经营主体市场竞争力。要不断增强龙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根据市场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为切入点,开发科技含量高、加工程度深、产业链条长、增值水平高的产品,在新品种选育、加工技术等方面力求实现突破。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加大自主品牌开发和名牌产品培育,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提高原有品牌产品的内在质量,创建区域品牌,打造农产品特色地位。建立争创名牌奖励机制,对国家和省认证的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和标准化生产基地,政府给予一定奖励,实行新型经营主体抱团增长,扩大品牌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

猜你喜欢
达川龙头企业畜牧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当代党员(2022年9期)2022-05-20 16:24:34
达州市达川区:开展和谐劳动关系“春风行动”
《现代畜牧兽医》杂志征订启事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11-26 07:00:56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猪业科学(2021年6期)2021-08-12 06:42:42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2019年全国畜牧兽医
家禽科学(2018年10期)2018-10-16 09:30:52
达川区退耕还林典型经验调查报告
现代园艺(2017年11期)2017-06-28 11:32:51
对如何提高达川区造林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现代园艺(2017年11期)2017-06-28 11:32:39
2016年湖南省新认定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名单
湖南农业(2017年1期)2017-03-20 14:0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