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张院萍
供给侧改革下的驴产业发展—2016全国驴产业技术创新会议在内蒙古赤峰市召开
文│本刊记者 张院萍
8月15~16日,对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日子,200多名嘉宾从四面八方赶往敖汉,参加在这里举办的“2016全国驴产业技术创新会议”。此次会议由中国畜牧业协会、全国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
这200多名“驴倌儿”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常信,中国农业大学常务副校长张东军,内蒙古农业大学副校长芒来等。他们是全国从事驴的教学科研、技术推广单位的专家、学者和管理工作者,以及养殖、饲料、疾病防控、产品开发、文化营销等驴产业相关产业代表。他们千里迢迢,来到敖汉,目的只有一个:为驴产业创新发展出谋献策。
会上,大家回顾了驴产业走过的辉煌,分析了目前面临的形势,指出了今后发展的重点。大家一致认为,驴产业能有今天的成就靠的是创新,今后的发展仍然要靠创新。“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要抓住供给侧改革新机遇,统筹做好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结合驴业的自身优势和优势特点,找准发力点,坚持创新发展,驴业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会议由全国畜牧总站党委书记、中国畜牧业协会秘书长何新天主持。
“力侔龙象或难堪,唇比仙人亦未惭。临路长鸣有真意,盘山弟子久同参。”这是王安石写驴的诗。驴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大型畜力,曾被广泛应用于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中国的驴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但是,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就是随着驴役用价值下降,国内驴的存栏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五大国家级优良品种德州驴、关中驴、广灵驴、新疆驴、泌阳驴的数量萎缩严重,几乎濒临绝种,中国特色驴产业遭遇“时代危机”。
“驴业要发展,必须坚持科技创新,用现代科学技术引领、支撑驴产业发展,把‘第一生产力’真正打造成领跑驴产业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常信指出。
在全国畜牧总站党委书记何新天看来,发挥驴业科技优势,平台建设至关重要。他认为,平台建设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一是要积极推进创新资源整合,在大型科学仪器与试验基地、科技文献、科学数据、自然科技资源和网络科技环境等方面,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二是要在政策层面加大创新机制。例如以税收优惠、财政支持等多种形式,对相关驴企业、企业研发给予支持;三是要切实加大研发投入。研发投入是技术创新的保障,也是获得收益的前提。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常信
◎全国畜牧总站党委书记、中国畜牧业协会秘书长何新天
赤峰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农牧业大市,农牧业发展一直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5年全市粮食产量103亿斤,连续4年超百亿斤;蔬菜产量91亿斤,稳居内蒙古首位;牲畜年度存栏2285万头只,连续10年位居内蒙古首位。
赤峰市政府副市长汪国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加快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的同时,赤峰市委、市政府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把驴产业确定为优势特色产业,对加快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三五”时期,赤峰市将驴产业作为推动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的重点产业,计划到“十三五”期末存栏超过100万头。敖汉旗作为赤峰市的农牧业大旗,在驴产业发展方面具有悠久历史,近年来通过引进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阿阿胶),驴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敖汉旗委书记邱文博介绍说,近年来,敖汉旗委、旗政府深入对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全球500佳”、旱作农业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品牌优势,依托丰富的土地资源、饲草饲料资源和悠久的肉驴养殖传统,将肉驴产业确定为全旗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在旗委、旗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全旗各地积极发展肉驴养殖。2015年,引进了国内知名企业—东阿阿胶,建设了黑毛驴标准化养殖项目,自此结束了敖汉旗肉驴产业发展缺少龙头带动的历史,实现了肉驴养殖由分散饲养向集中饲养的重大突破,肉驴价值由生产资料向生活资料的重大转变。
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公司与农户之间的合作,各个畜牧业大区之间的交流,更离不开“产学研”之间的协同。此次会议的主办方之一“全国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于2014年8月,是由东阿阿胶牵手全国26家企业和科研单位发起。它率先开展的全世界首个“毛驴全基因测序”研究,将为我国传统阿胶生产设立令消费者放心的质量门槛,提升整个行业尤其是上游毛驴产业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水平。
会议期间,敖汉旗成立了内蒙古天龙驴产业研究院,东阿阿胶与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签订了肉类食品开发的战略合作协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国畜牧业协会肉驴业分会暨全国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成员及工作细则,专家学者们围绕《黑毛驴饲料营养研究最新进展》、《驴奶主要成分检测及蛋白种类初步鉴定》、《驴文化的价值研究》等主题进行了专题研讨,并实地参观了四家子镇林家地村松树沟组养驴情况、金厂沟梁镇罗洛营子村西洼子组养驴情况、贝子府镇太吉河窖村养驴小区、丰收乡房申村肉驴养殖小区、敖汉旗凤华养驴农民专业合作社、东阿阿胶内蒙古黑毛驴产业化项目。
“驴产业的发展需要模式的创新。”中国畜牧业协会驴业分会常务副会长、东阿阿胶副总裁周祥山对记者说。他分了两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在养殖模式上,既有小规模大群体的敖汉模式,也有目前在山东聊城等地快速发展的小区和大户集中养殖创新模式。在理念上,将一二三产业融合,把毛驴当药材养,将短期育肥模式转变为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母驴繁育模式,通过活体循环开发,提升驴产业价值链整体价值,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养驴精准扶贫,带动农户脱贫致富。
除此之外,周祥山还认为,驴产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科技的支撑。他说,由于养驴模式的创新变化,出现了许多过去农户散养所没有的新问题,催生了更多更新的科技需求。相对于猪牛羊而言,目前全世界对驴的科研都非常少,很多领域处于空白。这需要我们加大对驴研发的投入,需要整合国内外的科研资源,聚集全世界相关专家的智慧,一起来进行驴产业科研的创新研发,填补国内外科研的空白。我们要进一步促进驴品种的改良,提升繁育技术;开发低成本高效能的营养日粮,防控疾病的发生;研发全产业链高价值新产品,全面提升毛驴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养殖效益。
驴皮是阿胶最主要的原材料。东阿阿胶在2002年就发现了驴皮资源紧缺的问题,十几年来,阿胶在滋补市场越来越火热,但毛驴却越来越少。毛驴少了,驴皮市场价格不断飙升。16年前,每张驴皮价格二十多元,2013年每张驴皮已飙升至600元左右,现在更是涨到2500元左右。
阿胶是滋补国宝,没有驴皮就没有阿胶。中国畜牧业协会驴业分会会长、东阿阿胶总裁秦玉峰说,毛驴以前的主要用途是“役用”,有品类无产业;今天的毛驴主要用途是商用,以驴业为原点、以阿胶行业为主导的“全产业链”形成后,一个有品类有产业、前景更加广阔的毛驴产业就会形成。
为了建立真正的产业链,东阿阿胶进行了很多探索。秦玉峰认为,光靠驴皮拉动不了整个产业链,必须以肉谋皮。在“以肉谋皮”策略下,“东阿阿胶”不仅建成了二十个毛驴药材标准养殖示范基地,还帮助重建了毛驴产业。
“无数的养殖户因此受益,我们驴皮资源的紧张也因此得到缓解。以前由于驴产业不被重视,存栏量逐年急剧下降,很多老专家都改行研究兔子去了。如今这些国宝驴倌儿们,全都回来了。”秦玉峰说。
敖汉旗是东阿阿胶的战略伙伴,这里建有东阿阿胶最大的养驴基地之一,也是东阿阿胶的“双百计划”(两个“百万头”养驴基地建设计划)的实施地之一。2015年3月24日,东阿阿胶与敖汉旗签订了驴产业发展合作协议。驴产业已被确定为敖汉旗的绿色产业、朝阳产业、畜牧业内部引领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
在敖汉旗,驴真正与牛羊实现了“同等待遇”。敖汉旗针对养驴实施了多种扶持政策。比如旗委、政府实施“种谷养驴”的发展战略,按每5亩作物秸秆养殖一头驴计算,一农户饲养五至八头驴,饲草充裕;每年都将扶持老区的专项资金集中扶持老区发展驴产业,对于引进优质种驴给予资金补贴,对规模养殖场户给予棚圈和机械扶持,驴产业补贴资金直补到户。
多年来,敖汉旗一直坚持“小规模、大群体,抓大户,建小区”的养殖模式,大力发展养驴产业,毛驴养殖综合成本低、开发价值高、市场潜力大。截至2016年6月30日,毛驴存栏量达到21.5万头,成为全国毛驴存栏第一旗(县),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点。敖汉旗相关人员预测,2017年驴存栏将达28万头;养殖户达5万户,其中养驴大户500户;年出栏驴14万头,农牧民在驴产业中获得的利润将超4亿元。
秦玉峰认为,东阿阿胶与敖汉旗的合作,也凸显了东阿阿胶对原料端的掌控与布局。通过实施全产业链质量管控,持续给消费者提供大品牌质量保障。(更多资讯,请关注www. cav.net.cn)
◎会议期间,敖汉旗成立了内蒙古天龙驴产业研究院
◎东阿阿胶与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签订了肉类食品开发战略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