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循环发展的“东林模式”
近年来,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东林村紧扣建设“现代田园城市、美丽金太仓”的总体目标,探索开展农牧结合、种养循环生产,有效弥补了恶性农业循环破坏生态环境的不足,走出了一条以优化发展生态产业、保护和修复生态涵养、节约减排生态保护、资源集约生态循环为主线的生态友好型农业新路径,成功打造了绿色生态循环生产“东林模式”。
紧扣“城乡一体化发展”主题,通过土地整治完成土地复垦和拆村并居,实现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和高标准规模化农田建设;同时结合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创新,组建东林合作农场,创新形成了融承包制和合作制优势于一体的经营模式,为现代农业发展途径作了有益探索。
通过多方调研,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农场经营管理体制,全面实行“大承包、小包干”的经营管理模式。“大承包”是指聘请了两名本村农机手担任农场分场场长,承包管理农场2200亩土地(1100亩/人),每人每年包产量:水稻550千克/亩、小麦300千克/亩,超产或减产定奖赔各20%(自然灾害除外),包每亩费用(化肥、农药、水电、人工等)1200元/亩,节约或超量定奖赔20%(农场员工集体参照此标准,最终村里留60%),通过竞争和考核来充分调动农场所有员工的积极性;“小包干”是指农场员工包干管理费用,稻麦380元/亩,根据各自能力认定包干面积。包干管理要严格执行农场统一的用肥、用药及田间管理要求。依照“成本核算、绩效挂钩”考核方法,按月考核打分,并与稻麦产量挂钩奖赔各20%进行结算。这一新型经营管理模式,大幅提高了员工工资,大大调动了农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近年来,随着农业基础设施、物质装备建设的不断加强,东林村的农业生产技术日趋成熟,农业生产向着全程标准化、机械化、科技化的方向发展。一方面,大力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牵头全市8家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试点单位,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8家农机合作社总计拥有农机库房1万多平方米、各类农机设备330多台套、烘干设备69台、烘干房近13000平方米,秸秆收集设备30台套、农机手130多名,基础力量雄厚,主要进行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面积约2万亩。该项试点工作涵盖耕、种、收到产地初加工的全过程服务链,具体环节包括:工厂化育供秧,机械化施肥,植保统防统治,机械化收割、粮食烘干、秸秆收集及相应的技术指导和服务等环节。另一方面,切实强化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紧紧围绕“十个统一”,即统一育秧、统一旋耕、统一机插、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管水、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收割、统一销售、统一秸秆综合利用,开展生产服务。
系列社会化服务的开展,将农机合作社与农场合作社衔接起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提高先进农机利用效率,解决规模化粮食生产过程中播种、机耕、植保、收割、烘干、秸秆处理等六个粮食生产主要环节的难题。最终实现了农业生产资源共享、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提质增效、粮食生产节本增效的目的,并使之成为可复制、易推广的农业生产服务模式。
东林村始终以“生态、低碳、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现代农业发展始终,不断探索适宜苏南地区农业发展新模式,提出了“田养畜、畜肥田”的生态循环模式。在成功运作“猪、肥、稻、果”循环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养羊业,充分利用秸秆加工作为羊饲料,羊粪发酵后作为有机肥还田,减少因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对土壤环境产生的污染,既可增加合作社的经济效益,又能解决秸秆处理这一老大难问题,还有效延伸了产业增值链,大致可分为两个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2010—2013年,完成了全村良田改造,建立生态合作农场,实现了“猪—肥—稻”循环。简言之:用青糠养猪,猪粪下田,种植富硒稻。
第二阶段,2014年至今,在前阶段实施的基础上,坚持农业部提出的“一控、二减、三基本”,以农业秸秆全量利用为重点,以养羊产业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机械化、科技化、生态化为发展方向,努力实现农业增产、土壤改良、化肥农药减量、秸秆饲料高效利用、农村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生态目标。
通过借助国内外科研力量,研制生物发酵饲料,将原本为废料的稻麦秸秆收集后,加工成牛羊饲料,实现了秸秆综合利用的最佳选择——过腹还田,形成了“绿色种植—秸秆饲料—生态养殖—羊粪还田—绿色种植”的生态循环农业“东林模式”。
1.建设万头生态养羊场。经多次考察,投资近千万建设高标准万头生态养羊场,饲养肉羊、种羊,并引进养羊专业技术人员及有多年营销经验的销售人才加盟,确保养殖到销售有效保障。该项目总占地面积50余亩,设计羊舍面积1.7万平方米,年出栏优质羊种30000头。
2.建设万吨级秸秆饲料加工厂。2014年,东林村投资1000余万元,从韩国引进秸秆收储机械10台套,创新开展农作物秸秆收集机械化技术,实现搂草、打捆、青贮包膜全程机械化,并将收集后的秸秆经过有益微生物菌剂发酵制作成饲料,开展规模化养羊,实现过腹还田。该技术成功实现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中的废弃物互为资源,循环利用,从而达到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率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目标,实现农作物秸秆循环再利用率达100%。2014年,东林村收集秸秆近万吨,全面满足了养殖场年产30000头羊所需的秸秆饲料(经测算,每头羊每天能消耗秸秆饲料0.8千克左右,按年平均存栏40000头,年可消耗秸秆饲料12000吨左右,可就地解决15000亩稻麦秸秆)。为此,从2015年起,东林村开始筹建万吨级秸秆饲料加工厂,工厂占地面积22亩,总投资4500万元,主要依托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作为技术支撑单位,投资3000万元从韩国引进年产4万吨秸秆饲料的生产设备。饲料厂利用发酵稻麦秸秆、豆渣及酒糟等农作物废料,生产含有有益菌的适用牛羊喂养的秸秆饲料,大大减轻养殖饲料成本并对外销售,实现变废为宝、保护环境的目的,投产后年可喂养12万只以上优质肥羊。
3.建设有机肥厂。建设的有机肥厂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主要依托现有养羊产业每年所产生的羊粪5000吨左右,辅以稻秆、菌棒、麸皮、米糠、残枝、树皮等,根据各原料养分含量组成特性进行优化配比,并施用高效复合菌种进行发酵,可实现年产高效羊粪有机肥6000吨以上。再根据施用对象不同,如粮食作物、果蔬、花卉等,研发专用有机肥,种植出高品质作物。将羊粪发酵后还田,既减少粪便直接污染,更成为不可多得的优质有机肥料。周边地区稻、麦、蔬、果对其需求量十分广阔,能极大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提升农产品质量。同时,东林村村已购置日本产有机肥抛肥机来解决粪肥还田机械化问题,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4.成立食品公司。该公司占地23亩,总投资1600万元,年屠宰商品羊20万头,生产的“牵羊人”羊肉制品深受市场欢迎。产业发展得到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大大提升了这一循环模式的整体效益。
东林村绿色生态循环模式的成功实践,形成了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的生态产业链,使“秸秆成为饲料、粪便成为肥料”,种养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既解决秸秆焚烧和粪便污染的环境问题,又大大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并提升农产品质量,有效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一是成功实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东林模式”的种植业化肥用量削减50%,并运用植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农药使用减量50%,有效减少了农业资源消耗和物资投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二是成功实现产业集聚发展,合理的产业结构布局、高效种养新模式,实现了稳粮与增收的有机统一,形成了富有东林特色的主导产业,增强产业集聚效应。三是有效确保了产品优质安全。通过测土配方增施有机肥、农业投入品管理、农业标准化生产、畜禽健康养殖等系列措施,有效推进了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打造了高效生态的精品农业。四是有效改善了生态生活环境。农业废弃物循环再生利用,实现了农产品品质改善、农田地力培肥、农村生态环境改良的共赢效果,切实保护和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维护了生态平衡。五是全面提升经济效益。生态循环生产技术,每亩节省化肥、农药等成本70元左右,农产品优质增产增效180元左右,亩均增效达到250元左右,实现了农业连年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