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展望我国茧丝绸行业

2016-02-18 18:55程醉
中国纤检 2016年1期
关键词:鲜茧绸缎生丝

程醉

茧丝绸是我国的一个传统产业链条,它实际上涉及了农业、企业和商贸业等各个方面的利益。“茧丝绸”从字面结构上看,“丝”就好比一个连接点,一头连接“茧”,另一头连接“绸”。然而,笔者认为它们之间其实是相辅相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如果没有质量上乘的桑蚕茧,就会影响缫丝企业的出丝率,企业每吨生丝的干茧单耗数量必然上升。同时,如果没有高品质的真丝绸缎面料在市场自然就没有主动权和话语权。2016年,我国茧丝绸行业需要如何应对挑战逆势而上,如何化“危”为“机”,实现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值得关注的问题。

蚕茧:西部传统产区形势大好

据2015年中国丝绸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较之2010年我国传统五大蚕茧产区中,广西、四川和云南分别增长了30.42 %、7.04%、42.16%。东部地区的浙江和江苏则下降了20.15%和31.7%。由此可见,我国西部地区的蚕茧生产增幅明显,而东部沿海地区蚕茧生产的萎缩现象也比较显著。

四川省南充市生产茧丝绸的历史悠久,同时茧丝绸文化更是斑斓绚丽。但受到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蚕茧价格波动大、农户养蚕收入不稳定等方面的影响,一度在很多乡镇栽桑养蚕却成为了“记忆中”的事情。值得高兴的是,最近几年当地相关部门提出变“一片桑”为“多边桑”蚕桑发展新模式。使得广大栽桑养蚕的农户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自觉自愿地加入到蚕桑生产中来。

以当地蚕农李双全为例来看,他2015年在家养了两张纸的春蚕,收获三背篼春茧大约90公斤。2015年6月12日起,南充市蚕茧生产区开秤收茧。四川省本年鲜正茧的收购辅导价钱为每公斤34元至38元,李双全的90公斤春茧依照每公斤鲜茧36元计算则可收入3000多元。

而到了8月底,夏茧收购工作基本结束时,虽然茧价平均只有28元每公斤,李双全的两张纸夏蚕产量也有所降低,约80公斤,但他通过养殖夏蚕又可获得2000多元的收入。与此同时,他家将近3亩地还能产出2000公斤左右的桑树枝。当地有种蘑菇的企业专门上门以3毛钱每公斤的价格收购,这一项又能为他带来额外的600多元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当地还有一部分农户在科技人员的帮助下已经将自己的桑树全部换成了叶果两用桑。这样到了每年桑葚成熟的季节,还会有专门的食品企业前来收购,此项又是蚕农们增加收入的一个门路。总的来说,只有农户的收入因为桑、蚕增加了,确实认识到“只要桑树在,就有钱赚”,才能使得蚕农不毁桑、砍桑,进一步调动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

另外,以往因为受到茧价波动幅度大,而每年个人受益波动也很大的普通蚕农目前抗风险的能力也在加强。这主要得益于“公司+合作社+蚕农”这种模式的不断完善。

山西省阳城县分别于2015年6月18日和8月18日由当地政府牵头举行召开了春季鲜茧和早秋鲜茧收购议价会。其中,在春季鲜茧议价会上最终确定了春季化蛹方格蔟茧(含水率14%以下)鲜茧中准价格为39元/公斤。而更值得关注和研究的则是早秋鲜茧收购议价会的过程。据了解,当时该县兴阳蚕桑农民专业合作社与3家丝厂进行议价。但经过两轮5次报价之后,3家企业的报价均低于合作社确定的每公斤36元上下浮动5%的蚕茧基准价格。因此,企业与合作社以及蚕农并没有达成收购意向。

随后根据相关约定,在议价程序流拍后,蚕农代表与丝厂代表进行公开协商。经过数轮双方你来我往的“较量”,最终确定该县早秋化蛹方格蔟茧收购价格为每公斤32.4元。再加上当地政府出台的“凡加入蚕桑专业合作社的蚕农每交售一公斤优质方格蔟化蛹茧予以补助4元”的优惠政策。2015年早秋鲜茧蚕农们实际获得了36.4元每公斤的收入。实事求是地看,通过议价制度之后这个收购价格在全国来看都属于同品质鲜茧中较高的水平。

客观地看,这种由政府主导下的竞价购销蚕茧的机制,最大程度上兼顾了蚕农、合作社和丝厂各方的利益。保证了当地蚕茧行业的公平、公正。在我国另外一些蚕茧产区,由于没有建立蚕农合作社导致大家养蚕都相对分散。蚕茧的生产规模上不去,前来收购的客商就逐渐减少。最终使得定价权和话语权都掌握在了少部分收购商的手中,蚕农利益自然受损,生产的积极性也日益降低。

实际上“公司+合作社+农户”这种农业生产模式,过去数年在蚕茧生产领域经过实践证明是比较科学和值得大力推行的发展模式。比如说,四川省相关部门提出的要培植一批“户有5亩桑、养蚕20张、收入5万元”的适度规模蚕桑专业户以及要建设“亩养4张蚕,年产3担(150kg)茧、年收1000市斤粮,开发桑资源、收入上万元”的高效蚕桑基地等一些愿望,都需要在建成较为成熟的农村养蚕“合作社”的前提下才真正有可能实现。

毋庸置疑的是类似“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蚕桑产业化经营模式,它们最终的愿景就是要达到缫丝企业与蚕农之间的“双赢”。因此,我们还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对这种先进的生产经营模式进行大力推广。

丝与绸:总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毋庸置疑的是,在整个茧丝绸的产业链中,生丝市场价格的起伏无疑是丝绸企业最为关心的事情。生丝的价格在经历了2011年上半年那一段“疯狂”的暴涨之后,这几年以来一直都还算是“风平浪静”。究其原因,无非就是以下几个主要原因。其一,近几年我国生丝出口和内销市场皆疲软,供需关系的变化导致其无法再次出现暴涨的可能。其二,近几年我国人工工资、物流费用等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缫丝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也形成了生丝价格不存在暴跌的可能性。其三,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近几年没有所谓的“热钱”来对生丝产品进行恶意炒作。

总体来看,由于受到蚕茧价格较高且有部分地区的蚕茧质量又出现下降;生丝的市场价格又长期在低价位震荡;企业融资困难和产业链上下游互相拖欠“三角债”等一系列因素的综合影响,目前我国缫丝行业确实还在寒冬里“瑟瑟发抖”。不过,其中具备设备条件和技术能力生产高品质生丝、绸缎的企业以及专门生产低端品质“鲜茧丝”的企业效益都相对较好。

但是,我们生产高端茧丝绸产品的企业毕竟占行业比例甚微。而生产“鲜茧丝”的企业又主要是指望着靠鲜茧里的蚕蛹“发财”,短时间内也不大可能研究出提升其生丝品质的技术,因此“鲜茧丝”虽然也是桑蚕丝但总归是很难上得了“台面”。实际上,全国各地的缫丝企业正在采取各种方式压产,其中部分甚至已经停产。

那么,我们的茧丝绸企业究竟应该怎么办?

经历和经验告诉我们,历史从来不会重复但往往惊人的相似。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因为人是理性的所以面对共同的选择会做出共同的决断。曾几何时,我们的茧丝绸行业特别是在桑蚕生产环节也同样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那时候国家及时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出台了举世闻名的“东桑西移”,才使得我们西部传统的桑蚕生产区,如广西、四川、云南的桑蚕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今天,当困难再次摆在面前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着眼于“东绸西移”“东织西移”“东纺西移”“东印西移”……把茧丝绸产业链上有条件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转移的环节,全部转移到西部地区来。假设能够这样,既有利于丝绸生产企业的脱困,也符合国家关于精准扶贫的大政方针。

按照四川省相关部门的规划,茧丝绸行业的布局为凉山州的蚕茧产业,三台县、乐至县的生丝制造业,南充市的绸缎以及真丝绸服装业。所以,我们仍然以茧丝绸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都曾经十分兴旺的四川省南充市的一些中小型丝绸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做具体分析。

南充市以及其下辖的阆中市的6家稍具规模的纺织企业平均每年要使用掉全省60%以上的白厂丝。表面上看起来确实还是不错,但是,他们主要生产的产品都是低端的坯绸。这些产品附加值很低,企业辛辛苦苦赚点“人工费”也就罢了,但由于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很多时候还得看人家的“脸色”。

究其原因,众所周知,这些企业大多都没有能够真正实现设备升级、技术升级、管理升级、产品研发能力升级等。这又是为什么呢?原因也很简单,缺钱!目前,我国的丝绸企业绝大多数自有资金有限,有的还需要为收购蚕茧准备庞大的现金流。再加上丝绸企业融资困难,所以我们很多的企业家实际上早就想到了必须要实行产业升级,但确实在现实中又面临着相当大的困难。

他们其中的一家纺织企业,曾经从牙缝里省出一笔资金购买了意大利生产的数十台奔特系列的剑杆织机。据了解,这种箭杆织机能够生产宽幅达3.2米的绸缎,而传统织机最多只能生产宽幅1.6米的绸缎。众所周知,一匹绸缎的宽幅将会直接影响到后期深加工的产品。宽幅小的绸缎只能生产披肩、手绢等低附加值的传统丝绸产品。而宽幅大的绸缎,就可以生产床上用品、真丝绸服装等附加值高的产品。

据了解,宽幅绸缎附加值是传统绸缎的3倍,如果加上后期的深加工,附加值将提高到8倍左右。这家丝绸企业就凭借着其“咬牙切齿”似的对设备、技术升级的决心,再加上后来陆续新增加的一些高级纺织设备,目前其产品已经成为国内诸如富安娜、罗莱等大牌家纺企业丝绸面料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同样也是因为进行了一系列的产业升级,这家丝绸企业已经逐渐从本地的丝绸企业中脱颖而出,在整个行业中崭露头角。

除了丝绸企业的产业升级,另外值得我们关注的则是对于困扰缫丝企业多年的税收“高征低扣”的问题有望得到解决。部分省、自治区已经将蚕茧为原料生产销售的生丝一般纳税人,纳入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范围。通过这次税改,不但能使缫丝企业吨丝税负下降50%左右。同时还能够倒逼缫丝企业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考虑到税收方面的减少,势必“买好茧出好丝”。

实事求是地说,我国茧丝绸行业是一个对外依存度很高的行业,外销差不多占了总量的70%,茧、丝、绸的价格均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很大。近几年国际丝绸市场的长期低迷,给我们的丝绸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生存压力。全面实行技改创新,实现产业升级,并且逐步实现丝绸产品由数量型经济增长向质量效益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才能化“危”为“机”,健康发展。

市场:内销确实是个“大”问题

在我国茧丝绸行业外销形势处于继续不明朗的当下,业内几乎一致认为应当继续深挖内销市场潜力。但究竟应该如何拓展内销市场,又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般的建议和看法。有的高喊着“互联网+”,互联网要+上丝绸;有的则呼吁“工业4.0”,丝绸工业也要4.0;有的又强调一定要走高端路线,把国外最高级的设计师“弄”回来搞丝绸产品。但更多的业内人士还是在踏踏实实地走着按部就班跑渠道、跑市场、跑销售终端的“老路”。

值得引起我们高度注意的是,现在各行各业都对“互联网+”非常感兴趣。似乎很多人认为,不论什么产品只要被“互联网+”上去了就成了皇帝的女儿再也不愁嫁了。但是,请不要忘记互联网只是一种工具,它本身并不会生产产品和创造效益。而产品本身的品质才是其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比方说,您打算吃一盘上等的回锅肉,首先得找到一头好猪,再来一位上等的厨子,还需各种上等品质的作料、配料等等原材料。最后,炒出来一盘让色香味俱佳的回锅肉。当然,您可以通过互联网订餐,当快递员敲开您家门把这盘回锅肉放到您面前的时候。那么不好意思,您和这盘回锅肉都还没有算是被“互联网+”上。

“互联网+”的关键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让这个+真正有价值、有意义。通俗来说,“互联网+丝绸”,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茧丝绸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因此,我们的茧丝绸产品是不是符合国内消费者的需求,才是能否拓展开内销市场的关键。消费者是通过“互联网+”来买你的茧丝绸产品,还是在实体店选购,这个过程并不对这件茧丝绸产品的市场拓展起决定性的作用。我们传统茧丝绸企业只有通过采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来改造原有茧丝绸产品及其研发和生产方式。这才是真正的“互联网+茧丝绸”。

笔者从十几岁或者是更早的时候开始,除去外出求学的几年外,几乎每周都会路过两家专门售卖真丝绸纺织服装产品的商店数次。这两家店历史很久了,最开始的时候是本地国营茧丝绸公司的门店。据说企业改制之后,茧丝绸公司的几个内部职工便将其盘下来自行经营。

不过,这么多年以来给人的感觉他们卖的真丝绸产品几乎都大同小异。真丝围巾、真丝领带、真丝手帕等小件物品。另外还有一些大花色调的,看起来适合老年妇人穿着的,既有点像袍子又有点像睡衣还有点像褂子的一种说不清楚款式的真丝绸衣服。感觉这么多年以来就没有变过。

由于从小就从那两家丝绸商店门前路过,多少年已经感觉它们很自然地就应该在那个地方,似乎成为了这条街道的一部分或者说标识。虽然从没走进去过,但一直那里挂着的四不像的真丝服装在我心里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直到前几天发现她们在处理商品准备关门,才第一次清清楚楚地意识到这是一家卖丝绸产品的店。后据了解是因为几个看店的女职工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不愿再守着这“寂寞”的真丝商店。不知道,她们面对这些“耗费”一辈子青春的真丝产品如今这“凄凉”的境遇,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是哀其不幸,还是怒其不争?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我国真丝绸纺织服装产品之所以在国内市场遭遇“囧途”,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整个行业的绝大部分人的思想,仍然处于孤芳自赏似的自我陶醉之中。从当年出口创汇时的荣耀,到后来凭借国内廉价劳动力而成为“小暴发户”的眩晕,到现在处于即将凌悬崖的危地,仍然不愿意放低那个看似“高傲”的身段。

前段时间,本地一家专门倒腾绸缎的小公司老板跟笔者云山雾罩地吹嘘,在欧美地区,丝绸是“贵族”才用得起的高级东西。我悄悄告诉他美国最多是几个有钱的暴发户,从来都没有什么贵族。再看那成千上万专门去东京抢马桶盖的“中国大妈”,还有什么产品是现在的中国消费者用不起的?丝绸产品在国内卖得不好,是因为没几家丝绸企业在真正按照国内消费者的需求生产。大多数丝绸企业还在苦苦等待,等待着国外市场回暖的那一天。比如说,看目前市场上这些大部分以花花绿绿为主色调的真丝绸服装就可得知,这些产品要么是给非洲兄弟量身定做的,要么就是给东南亚那些朋友预备的。

实事求是地说,转变惯有的思维确实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但是,对于正处于转型期的我国茧丝绸行业来说,转变总是得去做的,而且早晚必须去做。

还有就是茧丝绸行业的质量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据了解,近年来,四川省相关部门把推广优良品种、小蚕共育、方格蔟自动上蔟作为蚕茧提质增效的关键技术措施,并大力推广仪评收茧方法确保优质优价调动蚕农积极性,蚕茧质量稳步上升。2015年,四川蚕茧综合质量名列全国前茅,并且在被抽检的41个产茧县中,四川绵阳市涪城区桑蚕干茧的各项质量指标均位居全国首位。蚕茧质量是整个行业下游产品质量的根本保证,正是由于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蚕桑产业,基层在建设蚕农合作社等组织上的工作也做得踏实、到位。因此,才得以在蚕桑养殖的各个环节做到尽可能的规范,才得以生产出高质量的蚕茧。

而目前从市场来看,低端茧丝竞争白热化的趋势已经越发明显。今后,必然将是质量好的茧子会获得更好的销售价格。同时,缫丝企业因为使用价格高的好茧子生产出质量更好的生丝反而会降低生产成本。茧丝绸行业过去那种由于供小于求而导致的茧价推动丝价上涨的情况,很可能就从此一去不复返了。同时,利用高品质生丝织造而成的高端绸缎面料,即便目前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仍然处于比较良好的情况。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茧丝绸向高端化发展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向产业升级找出路,向内销市场寻发展,向产品质量要效益,我国的茧丝绸行业的转型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猜你喜欢
鲜茧绸缎生丝
河岸的花
鲜茧生丝与干茧生丝含胶率试验比对
鲜茧生丝与干茧生丝理化性状的比较研究
柔软工艺对生丝性能的影响
中国丝绸协会“鲜茧缫丝专题研讨会”在苏州召开
生丝国际标准的研究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