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点儿疯狂,生活就不值得过。听凭内心的呼声的引导吧,为什么要把我们的每一个行动像一块饼似的在理智的煎锅上翻来覆去地煎呢?——米兰·昆德拉《不朽》
《性学观止(上下册)》(美)贺兰特·A·凯查杜里安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作者贺兰特·凯查杜里安是世界著名的性教育专家,自从第1版于1972年问世以来,本书很快成为大学性学课程的标准教材。它也同样被广大的一般读者阅读,因此在此后的三十多年里,本书历经了五个版本。作者不拘泥于生理学、解剖学、病理学等医学范畴,而是拓出一个更为开阔和纵深的角度,将性视为生物本能、生理驱动、精神意志、道德观念、法律习俗的多元辐射聚焦的焦点,在以科学客观的精神进行专业探索的同时,更倡导一种正视、理解、宽容、不滥用、不利用的性态度。作者在《致中国读者》一文中说,“我们如何实践性行为,是我们私人生活和个人选择方面,以及社会性方面重要利害关系的根源。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的性生活往往也对他人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在本书中,我们既会探讨性与亲密、爱情、婚姻以及另类婚姻的关系,同样也关注性利用和性侵犯。这些讨论使得与某种特殊行为相关的潜在的危险性得以凸显。”
《偏执狂:“疯子”创造历史》(意)鲁格·肇嘉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纵观历史,偏执与妄想狂手握阴谋论的大棒,简单粗暴,却注定受到大众的追捧。这样一种简单、有效的观念把新生的反抗力量扼杀在摇篮里。相反,民主与和平的再生需要承诺、牺牲和理性——这些心智过程却又无法迅速激发或感染群众。无处不在的偏执狂制造了人类历史上一场又一场的浩劫。在《偏执狂》一书中,意大利心理分析家鲁格·肇嘉将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原型理论作为剖析偏执狂的方法与应用。抛开更大更深层面的意义,我们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偏执狂的现实意义和自身体验上。作者指出,轻度的偏执与妄想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之物。书中并没有把偏执与妄想视为一种疾病,而是视为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群之中的可能性。但是,这个心理特性或许也能够出现在任何日子里、任何人身上。它是我们内心的小“希特勒”。有这样一种说法:在我们每个人内心都存在两头狼,一头代表贪婪、强迫、嫉妒、猜疑、自恋、自大、偏执与妄想,另一头代表责任、勇气、宽容、善良、自知与自觉、理解与智慧。而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是,哪一头会长大呢?曾有智者回答:“长大的是你去喂养的那一头。”可以这么说,前者代表感性或者非理性,而后者代表理性。非理性的自恋、自欺、自大滋生了偏执与妄想,而理性的自知、自觉、自明便是疗愈的希望。作者讲了一则古代寓言,狼和羊的故事。狼绝不怀疑自己能够吞食羔羊。但是他必须证明自身行为的正当性。因此,他首先诉诸于受害抱怨,然后诉诸于形式逻辑,最后诉诸于偏执狂。狼首先说:“你在搅浑我的水。”“那是不可能的,我们是在同一条溪流中喝水,但是在你的下游。”“但一年前你说我坏话!”“不,狼先生:一年前我甚至还没出生。”“如果不是你,那肯定是你兄弟。”狼性偏执狂不仅幻想出弱者的错误,还把它们视为原发罪行,从而把自己的侵犯转变为“已经被其归于弱者的邪恶”之结果。乌合之众和有脑残粉体质的人生来就需要追随崇拜某个人或某些人,那个偶像、大师或领袖往往是偏执狂“患者”。他向普通人传授他们所不具有的一种新的心智建构。被蒙蔽的群体的每位成员借助把自己的不平衡归于另一群体而重新获得暂时的平衡。偏执狂的主要症状是:预设敌人,先发制人和强化理由。如今的社交媒体放大并强化了偏执症状,将聚光灯打在具有偏执人格的自媒体作者身上,想了解这一点可以多看微博热点新闻下面的评论,留心微信朋友圈里那些感性压倒理性的政治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