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4-15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指导委员会和科学委员会联席会议在意大利罗马召开,日本、孟加拉国的4个传统农业系统被正式批准为GIAHS保护项目。
至此,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总数增至36个,分布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15个国家。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悠久的农业历史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距今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学会了种植谷物与驯养牲畜。开始农业生产后,很多人类不可或缺的重要农作物和饲养牲畜起源于中国。《诗经》中描绘了古时农业大发展、春耕夏耘秋收的农耕景象:“畟畟良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或来瞻女,载筐及莒,其饟伊黍。其笠伊纠,其镈斯赵,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获之挃挃,积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百室盈止。”《诗经·周颂·载芟》云:“春藉田而祈社稷也。”每逢春耕,天子都要率诸侯行观耕藉田礼。
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创造与发展的重要源泉。中华民族在长达上万年的生息发展过程中,凭借着独特而多样的自然条件和勤劳与智慧,创造出了种类繁多、特色明显、经济与生态价值高度统一的传统农业生产系统,不仅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保障了百姓的生计,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也由此衍生和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
中国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最早响应者。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GIAHS)保护项目,旨在建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有关的景观、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文化保护体系,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与保护,使之成为可持续管理的基础。按照FAO的定义,GIAHS是“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些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就在FAO提出GIAHS概念不久,中国就积极响应,经过农业部和中国科学院的共同努力,成功地于2005年将“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推荐成为首批GIAHS保护项目。并随后与FAO合作,在全球环境基金(GEF)的支持下,开展了GIAHS保护的探索与示范。十年间,先后有11个项目得到认定,数量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中国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最佳实践者。经过10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在GIAHS申报与保护、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促进遗产地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遗产地居民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和全社会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高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在管理体制与机制建设、人才培养与能力建设、科学研究与科普宣传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仅涌现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特别贡献奖”“亚洲模范农民”等先进人物,也使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成为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民增收与农业增效的重要抓手。
中国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推动者。中国政府利用南南合作、APEC会议以及其他单边与多边国际合作平台,积极推进GIAHS保护工作;李文华院士担任了GIAHS指导委员会主席,中国官员和科学家担任指导委员会和科学委员会委员等职务;2011年成功承办了“第三届GIAHS国际论坛”;2014、2015年成功举办“GIAHS高级别国际培训班”;发起成立“东亚地区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会(ERAHS)”等区域性交流平台,向外宣传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经验。从而使GIAHS成为农业国际合作的“一项特色工作”和中国与FAO40年合作的成功案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