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华阳
如今,智能化的印刷生产已经成为印刷行业的发展趋势。在印刷“智”造的过程中,印后加工新技术的使用和发展至关重要。印后加工涉及到装订、产品外观、产品平整度、防伪、包装等方面,如果每一方面都能做到极致,就可以将印刷升级为纸片艺术。本文就和大家一同探讨印后加工新趋势:印后“智”造。
我国印后加工的现状分析
近两年印刷行业的持续低迷,使得普通印刷产能有了较大程度的过剩,同行之间的竞争到了白热化程度,印刷厂正面临着无法逃避的“微利”挑战。印刷厂不得不重新审视工厂内部各个生产环节的投入与产出,找出亟待优化的环节和降低成本的办法,往往因为一点成本的增加而放弃一项本可以锦上添花的印后工艺的情况也时常发生,印后加工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例如,印后加工的装订环节,能使用骑马订的就不用胶订,能折页成册的就不用骑马订;折页环节,不少设计炫酷的关门折、阶梯折、宝塔折等折页方式都会因为太过复杂,而被客户要求换为相对简单的对折或者三折页;包装印后整饰环节,包装印后加工工艺的大量减免在日前市面上的产品包装上也有所显现,以前常用于包装印后的烫金、压凸、浮雕等印后加工,现在都比较少见。这两年普通印后设备销量的大幅下滑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印后加工业务的萎缩。
那么,目前这个窘境是否宣判了印后加工永无出头之日?其实不然,印后加工是印刷品的成型环节,目前,印前、印中环节进入同质化竞争,印刷品的差异化主要体现在印后加工环节,越来越多的印刷厂已经开始意识到:印后环节将是印刷厂下一个增效节支、展现实力的焦点。通过不同的印后加工工艺,可以呈现不一样的视觉和宣传效果,印刷品的设计者及包装创意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将纸片艺术发挥到极致。印刷厂也可以借此丰富产品的呈现形式,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宣传效果,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或是增加产品的吸引力。
何为印后“智”造?
印后“智”造是一个概括性的描述,从设备角度来说,印后“智”造的趋势就是数字化和自动化。目前市面上的不少设备具备了自动化功能,但是距离智能化水平还有一段距离,自动化体现在单机能力,而智能化则体现在生产加工的解决方案上。
在这里,笔者将给大家介绍天津市委文印中心的案例。天津市委文印中心于2014年5月引进了1台智能化装订生产线,用以解决市委和相关部委的文印加工。在购买这台智能化装订生产线之前,天津市委使用的是3台配订折加工设备,这3台设备可基本满足印后装订的生产需求。但缺点是这3台设备至少需要6名操作人员,而遇到批量小的书册时还必须手动分本,更增加了劳动力需求。最为致命的是,由于对缺张、多张的检测不能做到100%,因此在生产中还增加了一道人工检查页码的工序。新订购的这台智能化装订生产线完美地解决了以上问题。该生产线可以直接和卷筒纸数字印刷机连接,数字印刷机印刷完成后的半成品直接进入分切机构进行分切,分切后的半成品进入折页单元进行折页,折页后再进入装订单元等待后续书帖,如果这本书是四个书帖,机器就会等待四个书帖后继续运行,进入装订单元进行装订,然后进入裁切单元完成书本的三面裁切。如果是采用单张纸数字印刷机印刷的,印刷结束后可以将一托盘半成品直接放在输纸台上,自动输入进入折页单元进行折页,然后进行后续自动加工。每张半成品上都有条形码,每本书的印张数可通过条形码反馈给机器,所以该生产线既可以批量生产书册,也可以加工个性书册,上下两本不一样的书册都可以放在一起加工,根本不受批量限制。如此,缺张、多张的故障就不会发生,因为缺少任何一张纸,这本书册都会从废本书册出口自动排出,成品书出口的书册会保证100%的准确。如果完全联机的话,印刷、折页、装订、裁切等多种工序可一次完成,整条生产线也只需要两个人来操作,在大量节省人力的同时,也提高了生产的稳定性和精准度。
印后“智”造单单有设备还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印后“智”造有很多工作还是需要人来完成,人、机合一才能算是真正的“智”造。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印后生产的规划上,根据公司现有的产品类型以及未来想涉及的业务范畴,采购“私人定制”式的加工设备,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产能,也能使所购买的设备实现价值和利润的最大化。当前市场上中、高端的印后加工设备都具备了一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每个中型以上规模的印刷厂都可以打造“私人定制”式的印后加工设备,而这个打造过程需要印刷厂家和设备供应商共同参与。
印后“智”造是否适用于大多数印刷厂?
印后“智”造听起来好像很高大上,好似大多数印刷厂根本没有条件实现。但现实情况又如何呢?
我们可以先来看看ERP管理系统在印刷厂的使用历程。2000年以后,ERP管理系统开始进入印刷行业,当时市场的反应是“与我无关”。经过4~5年的铺垫和发展,不少大型合资和外资印刷厂已经使用ERP管理系统,而各省的新华印刷厂也开始逐步了解甚至启动了ERP管理系统的项目。而大型印刷厂动辄几百万元的ERP管理系统项目的投入,让当时众多印刷厂感觉到,ERP管理系统只适用于大型印刷厂,中小型印刷厂即使想用也用不起。而时至今日,如果企业还没有上马ERP管理系统,可能就已经处于竞争劣势了,其也将无法涉足这两年热炒的网络印刷领域!那么,ERP管理系统是不是价格高到让很多印刷厂无法承受的地步呢?其实,印刷厂使用ERP管理系统的模块越多,费用才会越高,如果规模较小的印刷厂,只需要进行日常的生产、管理使用,几万元也能上马ERP管理系统。
印后“智”造和ERP管理系统有几分相似。印后加工环节众多,如果印刷厂所生产的印刷品的印后加工工序较多,那印后“智”造的定制设备的价格就相对昂贵;而如果只使用比较常见的生产加工工艺,则印后“智”造的定制设备的价格也不会高到哪儿去。
这里我们再来看一个案例。对于商务印刷厂和书刊装订厂,折页、装订是最为常见的两道工序,也是必不可少的两道工序。我曾经在一家印刷厂看到,将折页机和装订机整合到一起,实现一体化的印后“智”造的定制设备。原理非常简单,就是折页机折完后的书帖自动进入装订机的输送链条,再进入装订机,完成装订和裁切。虽然只是简单的改变,但是至少节省了两个人,也省略了中间半成品周转的时间,缩短了交货期,提升了市场竞争力。这样一台设备的价格和一台骑马联动机+折页机的总价差不多,印刷厂也不会产生过多的资金投入。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任何印刷厂都可以实现印后“智”造,不关乎企业的实力。印后“智”造可以有多种模式和类型,充斥在印刷厂多个印后加工环节,能否完美实现,关键要看印刷厂管理者的智慧了。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印刷品小批量、个性化的趋势愈发明显,交货时间的逐渐缩短,印刷厂的利润空间正在被不断压缩,印刷品多样性和小批量的特点也在考验印刷厂的设备和印刷厂管理者的智慧,印刷厂会逐渐意识到印后“智”造的重要性。印后加工工序复杂、人员繁多,印后“智”造在大大提升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可帮助印刷厂赢取更多利润和后续发展,早日摆脱“红海”的厮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