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乒乓外交”

2016-02-17 22:41李肇星
海外文摘 2016年2期
关键词:姚明使馆外长

李肇星

体育常常在促进国家关系和人民友谊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乒乓外交拉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序幕,中国女足、女排、体操也为促进两国关系发挥过特殊作用。姚明的出现,更让人看到体育在对外交流中的独特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姚明在美国的知名度超过历任驻美大使。20世纪70年代初,我驻肯尼亚使馆曾以体育文化交流为突破口,推动两国关系走上正常发展轨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更是被誉为“人文外交的盛宴”。

我从小爱玩,初中时是班上的篮球、乒乓球、足球队员。虽然很少赢球,可还是喜欢。北京首次主办亚洲运动会时,我出人意料地当过中国代表团副团长。申办2000年奥运会时,我担任奥申委委员。1993年我们申办失利的蒙特卡洛之夜,我远在美国,一个人伤心了好长一阵子。2001年申奥成功时,我在长安街上,与数不清的群众一起欢庆了一夜。之后,我写过一首短短的顺口溜《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发表在《天津日报》,并把稿酬捐给边疆地区一所希望小学,给孩子买几件运动背心。

我的外交生涯中,也经历过“乒乓外交”。2005年6月19日,我作为外长到以色列正式访问。以方为显示友好,安排了一场体育活动。原来,以色列外交部早就想和中国驻以使馆举行一场乒乓球友谊赛。他们和使馆商量,把比赛定在我到访的当天举行,让两国外长参加。

比赛是在会谈成功结束后进行。沙洛姆外长笑着说:“听说你是乒乓球高手,我打不过你。”我回应:“我是业余的,在中国外交部内比赛也排在第32名以后,踢足球都上不了场。不过我相信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沙洛姆说:“好极了,那就友谊第一。”他可能平时很少打球,我轻松地赢了他。

赢得了一场“国际比赛”自然高兴,但转念一想,觉得有点儿问题。我到以色列访问,把人家的外长打败有点儿不尊重主人。“中国外长打败以色列外长”有可能成为缺乏建设性的新闻。我又不能打假球,便和使馆同事商量一下,建议再举行一场双打比赛,由我和沙洛姆对中国大使和以外交部礼宾司长。经过激烈较量,中以外长联手取胜。

赛后,我和沙洛姆外长在各自使用的球拍上签字,并相互交换作为纪念。这场比赛给我的以色列之行增加了乐趣。第二天,以报纸刊登了这条消息。我上街的时候,一位以老人把我认了出来,问:“你不是昨天打乒乓球的中国外长吗?”看来电视也报道了。这可能是我的体育活动第一次上电视。

我出访时同利比里亚女总统打过乒乓球,在钓鱼台国宾馆同来访的基辛格博士打过乒乓球,都是只求共赢同乐。

其实,我第一次“乒乓外交”更纯属民间性质。那是1965年,我还在北京外国语学院读书。我被借去给时任北京新华印刷厂厂长姜信之率领的印刷考察团当翻译,到了德国的多特蒙德市。乒坛名将容国团刚在该市为祖国夺得首枚国际乒乓球赛金牌。我们住的饭店的职工,从总经理到服务员,误认为每个中国人都会打乒乓,便硬要跟我们比试一下。从不打球的抗日老英雄姜团长让我应战。我年轻、好胜、认真,全赢了。

猜你喜欢
姚明使馆外长
State Councilor and Foreign Minister Wang Yi and Myanmar’s Foreign Minister U Wunna Maung Lwin Inaugurating the Consulate-General of Myanmar in Chongqing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与缅甸外长温纳貌伦共同为缅甸驻重庆总领事馆揭牌
俄乌外长会结束,没停火
像姚明那样诚实
姚明受伤让08奥运蒙上阴影
姚明也要练跳绳
群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