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资》记者 赵光辉
品牌故事与故事营销(71)
“故事新娘”之米:销售沟通的“先声夺人”
□ 《中国农资》记者 赵光辉
农民和经销商都希望被尊重,其中你沟通技巧的专业就是一种尊重的体现。夫君,在今后的数周中,我们来介绍国外专业口才调教师的培训课程。最终大家会明白,不论是卖一套房子还是卖一袋化肥,需要的专业程度是一样的。
销售人员的第一工具是什么?是沟通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具——口语。每次开口说话,都是影响他人的机会。自信、生动的语言带来的就是说服力和肯定,更能先声夺人、打动他人。怎么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树立独特的风格,让人过耳不忘。现在产品的同质化那么严重,消费者再听大同小异的推介,能有兴趣吗?所谓风格就是不同于别人的特点。
我曾见听过一位土专家培训草莓种植管理技术。在讲到要控制合理的水分时,他既讲了原理又造了情趣。他说草莓根在土中有氧气,如果浇大了全是水,就把空气挤走了,根怎么呼吸?他又打比方说:你们看电影见过坏蛋把地下党按进水中刑讯逼供吧,你的草莓被你这样对待,能幸福吗?培训专家说:营销人员必须是沟通高手,因此要不断学习。记者是出于写作目的,形成了有闻必录的习惯。专家建议营销人员也要养成习惯,在每次沟通交流中,把“老套”的说辞归纳出来,尽力避免;把“原创新奇”的说法记录整理下来,吸收应用到自己的营销中。这样久而久之,你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表达习惯。
第二是自信的语言表达。培训专家说,如果你自己都含含糊糊,常用“我觉得……”“可能是……”“或许应该是吧”等句式和词汇,你的听众一定躲你远远的。因为你的胆怯的语言传达的是你的不确定,他的感受是你的产品和服务不靠谱。人家不买你的账怪谁?有的营销人员会说那是些口头禅,不碍大事吧?实则不然,所有下意识冒出来的口头禅都会给你的沟通对象留下深刻印象。口头禅是语病,而营销人员带病上岗显然不妥。有办法摆脱吗?有,要诀就是放慢语速,让每一句话都经过大脑。经过这样的训练,一定能把不良的口语习惯改掉。
还有就是避免常见的不良表达方式。专家归纳出四个类型:退格键型。他们说起话来老是在修改,像在不断敲退格键,一句囫囵的话总被切割得惨不忍闻。对此专家建议:第一个从口中冒出的说法通常是最好的。压抑住头脑中不断自我修改的冲动,不要死命让不重要的信息达到纤毫毕现。芝麻绿豆爱好型。他们会卡在产品的细枝末节不断描述。其实消费者最想知道的是产品的功能和带来的好处;至于发明制造过程,大概专利局最关心吧。过度解释型。他们会反复解释某些既非重点又不必要的内容,像大话西游中唐僧对待悟空一样对待消费者,要当心人家急了给你一棒。陈腔滥调型。这类型尽说些冠冕堂皇的废话,做的是无用功。夫君,对这些问题,个人值得注意,管理培训上也值得改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