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思考

2016-02-17 03:35廖程静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14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专业课程医学

◆廖程静

医学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思考

◆廖程静

基于医学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思考、探索该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对于提高专业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医学信息素养有着积极的意义。

医学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信息素养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4.107

信息技术正在给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教学方法等带来巨大的冲击,国内外许多专家预测,这一冲击将孕育教育的第二次革命。因此,为了顺应时代发展,各个学校应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本文主要对医学院校计算机课程改革进行探讨。医学院校计算机课程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以及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许多医学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仍以应用基础为主,随着新时期教育的第二次革命的开展及社会对医学复合型人才的需要,积极思考和探索课程改革,能有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 医学院校计算机课程现状

教材与医学专业关联度不高 当前医学职业院校选用高职院校计算机类教材居多,如《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这一类教材所授内容大多涉及计算机概述、系统操作、Office等,较为基础。而现代医学信息化,诸如医院管理、门诊诊疗、远程诊断等医疗信息系统早就应用于临床实践,现有教材与临床实际脱节,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教学方式“固态” 由于计算机课程在医学院校一般属于基础文化或选修课程,相对于医学专业课程受重视度不高,学时也相对较少。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多为“理论+操作”的模式,往往会造成单一模式教学的“固态”,导致教学与学习效果均不理想。

课程体系单一 当前医学院校计算机课程在选取教材时多为应用基础操作一类,虽然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照顾学生因知识结构不同而造成的差异化,但相对于现代医学教育培养目标和信息化的要求相去甚远。单一的课程体系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医学信息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知识学习的需要。

2 医学院校计算机课程改革思考

情感与价值观并重 医学院校计算机课程由于非医学专业课程,在医学院校大都不受重视,课程学习也往往单一。该专业课程改革目标就是要改变以往单一重视学生知识层面的学习,过于强调“知识本位”,而忽视学生认知、情感、价值观念等培养的模式,重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认知情感与价值观念的协调发展,以使各要素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从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

学知识与学会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程改革强调学习知识与学会学习并重。根据当前医学院校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医学发展的联系,选择有利于职业生涯的必备知识与技能,重视课程引导,教会学生学习,以利于知识学习与学习方法掌握的相互促进。

重视直接经验 加强计算机课程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是对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又一考量。课程改革与课程结构的设置应多关注学生的经验培养,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锻炼,让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究,这也符合对当前医学教育教学规律和医学教育改革创新的客观要求。当前医学教育偏向间接经验,学生在接受新知时,机械记忆,强化记忆偏多,教学和学法的单一也对学习效率和教育质量有一定影响。因此,重视课程结构的改变和课堂的改变,有利于促进学生直接经验的养成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3 医学院校计算机课程改革与探索

加强教师培训 为了加强内涵建设,探求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团队整体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改革中应首先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挖掘内部资源,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充分调动学习工作积极性,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不定期开展以“学习、实践、分享、提高”为主题的内部培训活动。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计算机能力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

模块化课程 倡导课程结构“模块化”,也就是将计算机课程根据教育内容和教学要求的不同,划分为多个模块,每一个模块相对独立,都有各自的任务目标和完整的教学内容,以及相对独立的考核标准,每个模块又构成统一的体系。结合医学院校计算机课程特点,实施“模块化”教学,能更好地以某个或某项操作技能入手,实施以能力为本位,以计算机操作训练为重点,以全面提升为目的的课程目标。

课程设置医学化 当前医学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在选择计算机教材时,多选用计算机基础知识一类的教材,主要侧重于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与掌握,课程设置不能体现医学特色。新时期注重复合人才的培养,计算机课程改革就是在“三基”训练的同时,注重医学实际与计算机知识的结合学习,开设相应的课程学习。比如现代医院都是信息化管理系统、电子病历、远程诊疗等,学校可以开设诸如医学信息技术基础、医学信息检索等方面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根据不同医学专业临床应用对计算机要求的不同,而开设有针对性的计算机课程,使课程更贴近专业化、医学化。

课程教学阶梯化 阶梯化课程教学是指针对医学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不同内容、阶段,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将课程知识以分层分类的形式进行讲授的一种教学方法。当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需要,加上学生知识结构与能力基础的不同,单一的课堂教学也不能更好地顾及全体学生。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思考将医学院校计算机课程实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注重计算机专业实践,课程分为理论教学、技能操作、实用技术等与课程相适应的多个阶梯,阶梯间体现知识结构的难易和纵深,以期以更好的脉络和不同的角度提高医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水平和信息化水准。

课程考核多样化 当前医学院校计算机课程考核仍以应试为主,结构方式较为单一,而课程考核方式的单一从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方式与方法。结合培养医学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和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改变医学院校课程考核的方式与结构,对不同专业要求的学生采取差异化考核,有效提高考核质量,也有利于学生发展。

4 结束语

教学改革是为了增强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升教学资源利用率。教师应根据当前医学信息化要求的不断变化,认真思考医学生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顺应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造就具备高素质计算机信息素养的医学生,满足他们将来在岗位中的需求,同时促进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做到教育的与时俱进,跟随第二次教育改革的潮流,提升教学质量。■

[1]尚宪刚.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初探[J].软件工程师,2013(11):50-52.

[2]杨盛春.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探讨[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1,32(5):307-309.

[3]王苹,唐燕.医学院校研究生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7):137-140.

G712

B

1671-489X(2016)14-0107-02

作者:廖程静,四川护理职业学院(610100)。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专业课程医学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医学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医学、生命科学类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