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平
建构主义背景下师范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效果提升路径研究
◆杜平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分析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师范生的特点、培养目标,通过调查分析与实践研究,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将理论内容与实践操作、将多种教学手段紧密结合,开展分层次教学,以提高师范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
建构主义;师范生;大学计算机基础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4.003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国内普通高校重要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课程实践性强,知识面广泛,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能熟练掌握操作技能,能独立使用计算机服务于工作、学习和生活。同时,由于河南科技学院大多数院系为师范教育,有必要根据现代教育思想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师范生自身特点、专业特点和师范生的培养目标,设计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将理论内容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增强师范生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课堂教学效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引导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深层知识的学习。学生之间应充分沟通、协作,边学边练,加强操作、重在实践、实施过程考核、重视平时成绩[1]。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学生计算机基础差异大,而教学层次一样 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普遍存在学生入学计算机基础差异大的问题,很多大一学生在中学就学习了信息技术,已经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还有一部分学生中学时没有或很少学习信息技术。此外,由于家庭条件的不同,有的学生基本能“玩转”计算机,有的甚至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这给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带来困难,在实践教学中表现尤为突出。传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往往是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这就容易出现“吃不饱”和“不消化”两个极端。“吃不饱”的学生对课程不屑于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和中小学信息技术内容没两样;“不消化”的学生觉得计算机课程太难,实践课更是寸步难行,渐渐两者都失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为此要区别对待基础较差、一般和掌握较好的学生,实施分层分任务教学,这将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有利于高校人才的培养。
学生专业不同,而教学内容一刀切 众所周知,计算机是服务于各项生产生活的工具,不同领域应用的内容、层次不一样,而不分专业的统一授课,学生学习目标也随之不明确,为了考证、学分等学习。尽管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内容广泛,包含常用办公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等,但通过课堂实践和调查访谈,发型不会文件排版、不会表格数据处理、不会程序管理甚至不熟悉键盘的学生比比皆是,更别谈图片和视音频素材的处理。由此可知,统一安排教学内容不利于帮助学生明确计算机作为必备生活工具的学习目标,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同时对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要求没有太大区别,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时不能与自身所学专业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培养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自觉应用计算机知识辅助专业学习的能力[2]。
注重操作实践,但实验内容单一 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验课时充分,师生注重操作实践,但大多数实验内容以授课教材和讲课内容为主,多为验证型实验。比如简单的验证快捷键功能或某一步操作的作用,且多用教材中的实例,与专业和日常生活相关的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综合型、设计型实验较少,没有任务、缺乏成就感。尽管对于初学者来说,验证型实验能帮助他们快速掌握基本操作,但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验证型实验就缺乏挑战,简单重复,不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导致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仅重视期末考核,且考核方式简单 目前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有两种形式,一是统一的笔试,二是笔试加机试。笔试能较好地衡量理论识记的知识,但不适合实践性较强的操作部分,学生描述每一步的操作过程难度大,且效果不好,难以衡量学生实际应用水平。笔试加机试的形式目前在高校应用较为广泛,存在问题是试题库较为单一,学生很容易猜题,大大降低了考核难度。
众所周知,本科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任务是对中小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信息化大环境为教学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师范生提出新的要求。师范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储备,还要掌握信息化环境下实施教育教学的技能(比如信息搜集、处理和整合)。这就要求师范生不仅要掌握信息搜索方法,以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还要掌握图、文、声、像的处理方法,以把教学内容更好地传递给学生,同时要有基本的计算机教学设备故障应急处理能力,不能因故障就终止课堂教学。最后还要求师范生具备良好的信息安全意识、良好的信息使用习惯等,这样才能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建构主义的教学、学习理论要求教师的教学从问题开始,以任务为驱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学习。为了把师范生培养成胜任信息化环境下实施教育教学的优秀教师,本研究依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根据高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和基本问题,结合师范生的培养目标,通过教学实践,探究此解决方案,以供参考。
教学内容专业化 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要与各专业相结合,按专业需求教学。对于广大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计算机只是一种工具,不同的专业使用计算机的功能、层次是不同的,因此应该根据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让学生能更好地利用计算机去解决专业领域中的问题及日常事务问题。例如:文科师范生对Word、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需求多,教师应侧重提供更多的常用办公软件学习的资源,让学生熟练使用Word编辑文件,使用PowerPoint结合中小学内容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美术专业的师范生可能对Photoshop等图形软件应用有更高的要求,教师则需提供图片编辑处理类的资源供学生学习,或提供更多的利用计算机直接绘图的方法,实现教学的重点因学生专业而异。
不仅如此,还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案例,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体验和领悟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为一体,把知识传授、素质提高、能力培养融为一体[3]。
教学层次个性化 如前所述,学生计算机基础差异很大,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为方便教学管理,目前计算机基础课通常按专业按班级进行,这就给任课教师提出新的问题:如何分层施教?建构主义认为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考虑学习者的特征,在确定学习者的基础知识、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变量的基础上确定教学起点。因此,可以针对不同专业,在课程内容专业化的基础上,在课程开始进行一次计算机基本技能测试,根据测试成绩由高到低把该上课班级的学生分为A、B、C三组,任课教师在备课时标示各章的基础知识、中等难度知识和难度较大的扩展知识。授课时,基础知识由学生独立或合作学习,根据学生的问题反馈重点详解共性问题;中等难度的知识,在学生自学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详解,要求全班所有学生必须掌握;难度较大的扩展内容,建议要求A组学生自行学习。
实践时,实验项目也要随之丰富。其中,C组学生必须完成教材或课中的验证性实验;要求B组学生不仅完成验证性实验,还要进行简单的与专业相关的综合实验;而A组学生要能够运用扩展知识进行较为复杂的专业综合实验。如在给中文专业学生讲完Word排版之后,C组学生要能根据指定的排版要求完成图文混排;B组学生要能给长文档(如书稿)分节,分别添加不同的页眉、页脚并自动生成目录等;A组学生在此基础上要掌握模板设计、邮件合并、录制宏等技能。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上机实践时,引导A、B、C三组的学生之间相互协作,A、B、C三组学生混合排座,C组学生在完成基础实验同时,可以向B组学生学习简单的综合实验,B组学生在完成实验内容的基础上,也要向A组学生看齐。总之,对不同学生要求完成不同层次的任务,根据学生的差异提出不同的目标,使每个人都能跳一下就够得着。通过这种学习实践,也能使师范生早早树立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意识。
教学任务具体化 在授课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的自制力差,在上课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去做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情,如玩手机游戏、上网等。如前文现状分析所述,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任务感,缺乏兴趣和动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应该从问题开始,在问题解决中学习,也即任务驱动。为此建议教师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适时设计与课程学习有关的综合性任务留给学生,让学生在思考或开始着手解决任务过程中,发现需要相关理论知识,这时教师再回过头来引导学生通过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种带着问题的学习不但不会成为负担,还会成为一种渴望[4]。
如在PowerPoint的学习中,结合师范生的培养目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科来制作相应的PPT,如说课课件、讲课课件等,要求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使用各种对象,设置切换、动画等。在学生设计前,教师可以演示一些优秀的课件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不仅掌握基本技能,还要提升PPT的艺术设计。另外,在给学生设置任务时,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只对格式进行要求,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此外,还可以将多媒体教室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实现课堂翻转。让学生可以先通过网络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再通过多媒体讲授弥补网络学习的不足,帮助学生掌握不容易理解的操作和知识[5]。
考核方式多样化 计算机基础学习的考核,应在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素质上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教师应重视平时成绩,在学期初明确告知学生考核方式,每一次实践课都要给出成绩,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确定平时成绩。另外,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研室要建设并积累海量题库,题库内的试题也要分专业、分层次,有理论知识和上机操作,大量的试题可促使学生积极学习,也更加具有针对性,最终达到巩固和强化知识技能的目的。最后可由计算机基础教研室牵头结合教务处、团委等部门组织相关的活动,如Word排版大赛、说课、教学课件制作大赛等,让师范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提高信息技术能力,大赛的获奖情况也可折算进课程成绩。还可以成立计算机兴趣爱好小组,帮助学院同学组装、维修电脑,帮助院系教师维护投影、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等常用设备,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师范生的实践技能,为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付设备故障等意外做好准备。
信息时代已经来临,师范生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信息技能的挑战,师范院校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任务依然紧迫。教师必须重视计算机基础教育,多途径增强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学生也必须端正态度,认真实践,为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1]祝士明.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43.
[2]侯宏霞.关于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1):133-135.
[3]侯秀红,郑文奎.基于不同专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1(1):98-101.
[4]陈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9(2):12-14.
[5]张婷.新形势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J].计算机与网络,2011:260.
Research on Computer Basic Teaching Eff ect’S Ascension Path in Normal University under Background of Constructivism
//DU Ping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fundamentals of college computer course teaching and existing problems, combining the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and training objective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alysis and the practice research, design the reasonable teaching content, use the appropriate teaching methods, closely integrated the theory content and practice operation and the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hierarchical teaching,in order to improve the basic computer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the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constructivism; the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G652
A
1671-489X(2016)14-0003-03
作者:杜平,河南科技学院实验员,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45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