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子女上学难

2016-02-17 07:56周易杨三喜
时代风采 2016年16期
关键词:受访者云南省城乡

文 周易 杨三喜

打工子女上学难

文 周易 杨三喜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到2020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基本消除,义务教育与城镇化发展基本协调。目前在许多地方,义务教育阶段,打工者子女上学面临不少问题。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办理流程繁琐、证明要求多(70.2%)。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上学,受访者最看重的因素是师资力量(78.0%)。如果家乡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实现一体化,55.0%的受访者明确表示更愿意让孩子在户籍地上学。

最大困难是流程繁琐证明多

边琴琴和丈夫在北京打工已经8年,他们10岁的女儿在农村老家的小学读三年级。每到暑假,边琴琴夫妻俩就会把女儿接到北京团聚。虽然没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但边琴琴对女儿的教育投入不少。“每个暑假,我都给她报不同的兴趣班,有舞蹈、游泳、书法等。孩子在老家见识少,照看她的爷爷奶奶也不方便送她去县里上兴趣班,只能在暑假多学一些”。让边琴琴忧心的是,公公婆婆对这个女儿过于溺爱,孩子会养成一些坏习惯。

42岁的葛玉林不久前刚刚结束了在上海的打工生涯,回到河北老家。他用这些年的积蓄,在县城里买了一套房,一家人迁进城里居住。然而,孩子的上学问题却成了他的心病。“儿子之前一直在农村小学读书,到了该升初中的年纪,我很想让儿子进县里的重点初中读书。但是由于一家人户籍地还在农村,没能办成手续”。

受访者中,69.7%的受访者是在外打工者,其中,44.9%的受访者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市区打工,14.8%的受访者在其他地级市打工,6.9%的受访者在县级市打工,2.3%的受访者在乡镇或农村打工。

76.4%的受访者子女处于义务教育阶段。34.3%的受访者子女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市区上中小学,13.1%的人的子女在其他地级市上中小学,17.7%的人的子女在县级市上中小学,9.9%的人的子女在乡镇或农村上中小学。

根据调查,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市区打工的受访者认为,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面临最大问题是办理流程繁琐,证明要求多,其次是难以进入好学校或重点班。而在其他地级市、县级市、乡镇或农村的打工者认为,难以进入好学校或重点班是最大问题,其次是办理流程繁琐,证明要求多。

边琴琴说,她女儿到上小学的年龄时,她曾想把女儿带到北京读书,但由于相关的材料不齐全没能顺利办理。“按规定我们需要提供暂住证,可是我们夫妻俩在这边打工一直没有办过。另外还需要提供在家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我们回家跑过一趟,办起来很麻烦,孩子的爷爷奶奶也在家,最后还是让她留在老家读书了”。

河北省某县城小学老师刘静(化名)介绍,现在从农村到县里打工的青年越来越多,孩子上学是很多人发愁的事情。“几年以前,农村孩子进县里的小学初中读书,还可以托关系、交借读费。后来要求小学初中不能收借读费了,严格划片入学,县里的学校也人满为患,农村孩子只能在老家读书”。刘静说,乡里和村里的学校无论是师资力量、设施还是校风,和县里学校差距都很大,而且由于撤点并校,一些农村学生上学很不方便,需要走很远的路。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彭泽平指出,近年来,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总体趋势在缩小,但绝对差距依然很大。“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分化、失衡与断裂,有自然、历史的原因,但从根本上说源自城乡教育分割、分离、分治二元制度及其政策安排”。至于城乡义务教育失衡的原因,他认为,既有基础教育“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制度的影响,也与义务教育师资管理配置的“城乡失公”、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城乡失衡”、长期以来我国“精英化”的义务教育政策取向等有关。

如城乡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化,55.0%受访者更愿意让孩子在户籍地上学。

葛玉林说,没能把儿子送进更好的学校,让他感觉对孩子亏欠很多。他希望儿子以后能升入县里的初中,然后考入市里升学率高的高中,将来考入好大学,获得更好的教育。

调查显示,比起在其他地区打工的受访者,在县级市打工的受访者最看重中小学的师资力量,其次是升学情况,硬件设备排在第三。在县级市、乡镇或农村打工的受访者,对于学校是否在更大城市的重视程度,超过了对美育体育课是否开设齐全的重视程度。

“考虑到孩子在北京读书难以进入好学校,高考时还得返回户籍地,让她在老家读书也有好处。”边琴琴说,随着对北京教育政策了解的增加,她感觉即使当初成功让女儿留在北京读书,之后还有很多问题解决不了。“我们夫妻俩以后也得回老家定居,现在已经在市里买了房,希望女儿以后能进市里上初中”。

调查显示,如果家乡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化,55.0%的受访者明确表示更愿意让孩子在户籍地上学。

对于推动城乡义务教育真正实现均衡化,彭泽平认为,必须打破义务教育城乡分割、分离、分治的制度瓶颈,建立以共生理念为基点、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双向有机联动的一体化办学管理体制、教育投入配置体制与教师人事管理体制。

短评:

进城随迁子女离城市生活有多远

留守儿童进了城,变成了随迁子女,貌似身份变了,但其生活成长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他们难以融入城市的现代生活,处于一种“半城市化”的生存状态。

进城之后,原先的留守儿童被“再留守”——父母工作不稳定,经常更换工作单位和工作地点;虽同在一个城市,父母的工作地点离学校较远。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进城的随迁子女依然难与父母住在一起。

与在农村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常年难与父母团聚相比,留守儿童进城后,生活环境有所改善,生活质量也在提高。而且,很多城市允许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入学,他们在城里接受教育的权利也得到了保障。

但这种保障毕竟是低水平的。由于随迁子女大量涌入城市,城市的教育资源短时间内很难适应这种新形势的要求。师资力量、硬件设施一时无法满足教学需要。随迁子女集中在一些条件较差的学校,他们仍然无法和城市“原住民”平等地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城市教育资源不足,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同不断增多的随迁子女教育需求的矛盾,仍很尖锐。

在教育不公平之外,随迁子女还面临着融入城市难的问题,“再留守”只是其中的一面。与城市家庭相比,随迁子女家庭的收入水平、家庭成员的受教育程度、教育观念和方式均处弱势。虽然生活上得到了基本的照料,但是如何融入城市主流生活,仍是随迁子女面临的最大问题。再加上来自部分城里人的歧视、偏见、排斥,随迁子女的自卑心理可能会更加严重,性格、行为习惯也会出现偏差。

长期生活在城中村、城郊等与城市脱节的边缘地带,也容易让随迁子女染上恶习,甚至诱发犯罪行为。南宁市兴宁区检察院统计显示,2015年至今,辖区内随迁子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占受案总数的62.33%。这些因素为社会稳定制造了诸多不确定因素。

留守儿童进了城,变成了随迁子女,貌似身份变了,但其生活成长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他们难以融入城市的现代生活,处于一种“半城市化”的生存状态。他们或许脱离了贫困的农村生活,但却将沦为城市贫民,依然是被遗弃、被损害的对象。

从最开始的入学难到融入城市生活难,随迁子女问题在不断升级。这个群体越来越庞大,形势或将越来越严峻,并直接关系到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应该看到,并不是放开入学条件,让他们都尽可能有学上,就可以把问题解决了。如何让他们更健康地成长,获得更好的向上流动的发展机会和资源,打破阶层固化的魔咒,才是关键。

改变随迁子女在城市的处境,不能仅依赖其中一部分孩子的个人勤奋,它需要整个社会机制的协同运作。政府要在政策上公平对待随迁子女,在教育、医疗等问题上保障他们的各项权利,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给随迁子女及其家庭造成的社会资源“屏蔽”。社会要积极介入随迁子女在融入城市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类问题,加强随迁子女与城市同龄人、学校交流和互动,改变对随迁子女的歧视、偏见以及排斥,加快他们在精神上融入社会的速度。

(来源:《中国青年报》)

云南运输危险货物要配“电子运单”

日前,云南省交通运输厅、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省公安厅、省环境保护厅联合印发了《云南省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电子运单使用管理规定》,《规定》的实施标志着我省电子运单制度将全面实施,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将实现安全闭环管理,运输企业和危险货物充装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将进一步落实。该规定将于今年9月1日正式施行。交通运输、安监、公安、环保四部门将根据《规定》形成协同工作机制,对管辖范围内的企业、车辆、人员执行电子运单制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推进云南省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闭环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建设。(8月9日《昆明日报》)

云南检验检疫局出台12条措施促进外贸回稳向好

记者从云南检验检疫局获悉:云南检验检疫局出台发挥检验检疫职能作用促进外贸回稳向好12条工作措施,在服务、保障和促进云南外贸稳定增长方面发挥更加积极和重要的作用。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改进检疫审批方式。加强收费管理,降低贸易经营成本。加快检疫准入进程,拓展贸易渠道。改革监管模式,优化工作流程。加大投入,建立边贸快检体系。深化业务改革,提升便利化水平。贴近企业服务,促进扩大出口。加强质量安全示范引导,高出口竞争力。建立长效机制,推进边贸出口商品质量提升。加强质量分析,培育质量品牌。做好产业培育,助推贸易转型。支持新业态和会展经济发展。(8月9日 云南网)

云南用洪荒之力保障游客权益

近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和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共同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服务保障全省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实施的意见》,将为旅游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提供优质司法服务和有力司法保障,努力促进云南旅游业健康发展、提质增效。据悉,2016年上半年,云南省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1亿8千万,实现旅游总收入1865.69亿,较去年同比增长17.97%,旅游业已成为云南增速最快的重要支柱产业。(8月9日 云南网)

云南省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云南省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动员会近日在昆明召开。这标志着全省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云南争取用3至5年时间,全面实现云南省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的标准化的总体目标。行政审批标准化就是通过在行政审批的管理中引入标准化的理念和技术,运用“统一、协调、规范、优化”的原则和方法,对行政审批的项目、要素、流程、裁量基准等进行规范、重组、再造和细化,实现行政审批各要素、全过程的规范、优化、透明,裁量基准的可操作、可监督,最大限度地降低审批过程中人为主观因素的不当影响,从而促进行政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大幅提升。(8月8日 云南网)

云南对民生建设项目免征森林植被恢复费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精准扶贫和改善民生条件的相关要求,云南省林业厅主动协调办理,依法依规对民生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项目执行免缴森林植被恢复费。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共受理森林植被恢复费免缴、减免项目93个,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77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修建乡村道路、学校等社会公益项目9个,灾后恢复重建工程项目7个,涉及昆明、昭通、曲靖等12个州市33个县(市、区),累计免征森林植被恢复费6901.32万元,为林区农户扶贫搬迁、完善生活基础设施、脱贫增收等创造了有利条件。(8月6日《云南日报》)

上半年云南全省税收呈现“一升一降”

上半年云南省税收呈现“一升一降”:云南省地税收入累计完成769.41亿元,同比增长3.13%;国税收入累计完成765.66亿元,同比下降8.1%。从云南省地税局数据来看,地方税收收入完成500.71亿元,同比增长1.94%,完成年收入预期目标的39.27%;社会保险费及各项规费收入完成268.69亿元,同比增长5.43%。上半年国税收入分析显示,受预征税额、卷烟产销量等因素影响,烟草行业税收收入大幅下降,降幅超过20%。在大型水电站增值税超税负退税政策、社会用电量等因素影响下,重点行业税收收入持续负增长,其中,电力增值税入库35.12亿元,同比下降10.5%;企业所得税入库3.53亿元,同比下降39.6%;房地产企业所得税入库4.06亿元,同比下降44.6%。(8月7日《云南日报》)

昆明园林绿化13种植物禁用

《昆明城市园林植物推荐名录》已正式印发实施。《名录》共推荐204种适宜昆明地区栽植的园林绿化植物,并列出了天竺桂、鸡冠刺桐、小叶榕等禁止使用的13种植物。2014年下发的《昆明市园林植物推荐名录(2014年)》同时废止。13种禁用植物一半为榕树类,分别为常绿重阳木、黄槐决明、天竺桂、鸡冠刺桐、刺桐、非洲茉莉、高山榕、垂叶榕、金钱榕、印度橡胶榕、小叶榕、黄金榕、鹅掌柴等。其中,204种适宜昆明地区栽植的园林绿化植物包括常绿行道树11种,落叶行道树19种,园景树98种(含常绿、落叶行道树30种),灌木54种,草本30种,藤本12种,竹类10种。(8月9日《都市时报》)

云南救助供养特困人员有新规

日前,云南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特困人员可享供养制度,除了米、面、油等基本生活条件供应,政府还将全额为他们购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符合规定标准的住房困难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通过配租公共租赁住房、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农村危房改造等方式给予住房救助。(8月15日 云南网)

云南省癌症中心成立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云南是全国癌症的高发区。日前,云南省癌症中心在云南省肿瘤医院正式成立。该中心的成立将为云南省癌症的监测、预防、筛查、流行病学调查、科学研究,以及诊治工作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8月15日 云南网)

云南13州市年底前建乡村商业中心

《云南省乡村新型商业中心建设推广工作实施方案》近日出炉。在此方案中明确,年底前,在全省13个州市(怒江州、曲靖市、文山州除外)各建成1个乡村新型商业中心。2017年起,由各地和实施主体结合实际自主推广建设,力争到2020年底实现全省县(市)区全覆盖。(8月15日 云南网)

猜你喜欢
受访者云南省城乡
云南省安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城乡涌动创业潮
云南省瑞丽市老年大学之歌
近31年来云南省潜在蒸散量的时空演变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