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千华,男,汉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南宁市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扬州定居、工作、生活。2006年开始行走南方,作岭南田野考察。现旅居广西南宁,从事岭南文化研究。系《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资深作家。代表著作有《岭南文化三部曲》《像麦子那样金黄》《中国美女地理》《三沙人文地理》《家山何处》等十余部。荣获首届“朱自清文学奖”。
一
道光年间,在岭南桂林府临桂县的一条乡间小道上走来两个人。为首者为中年书生,牵着马,踽踽独行,神情落寞。不远处,家仆用扁担挑着两箱书籍、衣物跟在后面,衣衫被汗水湿透。书生抬头看看炎热的天空,转过身对家仆说:“天气闷热,我们在这里歇一会。”家仆就把担子放在树荫下,两人不再说话。
这是一片锦绣山岗,漫山遍野都是野桃树和李子树。书生仰天长叹,然后扶着一棵桃树号啕大哭起来,伤心欲绝。家仆也不去劝他,心想,让他哭出来,也许会更好些。
良久,从前面走来一个和尚。他看了看中年人,说:“相公哭得如此伤心,想必此番赶考,又没考中吧。”书生看了和尚一眼,没搭理他。和尚说:“贫僧略知些因缘。功名富贵,有时终须有,无时莫强求。”书生听了这话,忍不住问:“依你所说,我的命里,功名富贵到底是有还是没有?”和尚说:“看施主面相,清秀竣朗,命中是个读书人,却未必能走入仕途。你不是做官的料。”
书生问道:“何出此言?”和尚说:“世间万物皆有灵性。凡事皆有端倪,只是一些细微迹象,无人注意罢了。”书生说:“请赐教。”和尚说:“你刚才失声痛哭,震动山谷。你可知道,你的泪水正好浇灌了这些山岗的桃李,你看那桃树李树,正开花育果,子实繁多,将来,这里定然是个桃李满天下的所在。”书生觉得和尚越说越离奇,反正闲着无事,不妨听他继续胡扯。和尚又说:“树下乘凉那人,是你家的仆人吧?你能从他身上看出什么端倪吗?”那个家仆倚坐在一棵高大的李树下,手里拿着一本书,轻轻扇着风。书生摇首,说看不出任何异常。
和尚说:“你看那仆人,大字不识一个,却挑着书担,不仅如此,他的手上还拿着书本。一个挑夫都能与书结缘,这就是天机。若干年后,这里定然有无数莘莘学子,负笈奔走。”书生听了,环顾四周,桃李无数,又有灌木丛生,山野荒岭一片寂静,不由冷笑说:“你这胡言乱语的和尚,你的天机未免太玄乎。”和尚不再说话,独自离去。中年人和他的仆人,继续赶路。
书生名叫唐岳,字子实,桂林府临桂人氏。他心中闷闷不乐的原因,正如和尚所说,进京赶考,名落孙山。
古代,科举考试是相对公平的一种选拔人才的办法。于是,围绕着科举考试,我们看到了一幕幕人间喜剧和人间悲剧。
唐岳已人到中年。进京赶考,三年一次,十年才考三次。而这一次一同进京赶考的同乡举子高中,他却名落孙山。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他不光是举人,而且还是解元。何为解元?就是举人当中的第一名。
古代科举考试,分四个程序。第一是童试,相当于现在的地区会考。考中了,即为秀才。可别小看了秀才,有一些小小的特权:除在官府公堂,见了官人可以不用下跪外,还可免除他的赋税徭役。考秀才也不易,其难度不亚于今天的公务员考试。
第二个程序,是乡试。即全省会考。考中了,就称之为举人。如范进中举。但是,中举之后不一定能做官,只能继续考试,或者成为候补官员,只能等待,哪里的官员有空缺,才有机会去填补。举人所做的官,大都是县令官之类,而且多在偏远之地。所以,多数举人最后会选择进京赶考,进入会试、殿试阶段。
唐岳从小就很聪明。桂林至今有句俗语:“打马游京街,招牌记心怀”,说的就是唐岳,说他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唐岳在乡试中,考取了举人,而且是全省第一,人称唐解元。明代,苏州有个著名画家唐伯虎,也叫唐解元。
唐岳本以为,以解元身份进京考试,虽不能说考上会元,但考取贡士应该不成问题。也许是准备不足,也许是心高气盛,数次进京赶考,很多同乡都考取贡士,而他却铩羽而归。此种失落心情,说与谁知?人到中年,仕途渺茫,未能给唐家取得功名,不能光宗耀祖,有愧年迈老父,想到自己对于人生的种种绝望,唐岳不由得放声大哭。
二
唐岳回到老家临桂县大岗埠。这里有个远近闻名的唐氏庄园,百姓称之为唐府。唐岳落榜之后,无所事事。其父唐仁安慰他说:“我年事已高,祖传的这片庄园,就靠你来维护了。”唐家在大岗这一带,是个望族,有大片土地、庄园,家丁仆役无数。更重要的是,唐家还有人数众多的“团丁”。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后来20岁的咸丰皇帝继位,正是全国上下贪腐最严重的时期。清朝军队腐败透顶,不堪一击。曾国藩曾上奏咸丰皇帝,痛陈军队腐败:军匪勾结,出入赌场,吸食鸦片。其中有两句话,很能说明清朝军队当时的状况:“见贼,则望风奔溃,贼去,则杀民以邀功。”在此情况下,曾国藩提出发展“团练”的构想。所谓团练,就是地方武装。由当地的大地主进行培训,政府给予经费上的补助。
团练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阻止、延缓了太平军的前进。
从此,唐岳就在自己的庄园里训练团丁,每天进行操练,舞枪弄棒,从一个书生,变成了一介武夫,暂时忘掉落榜的不愉快。
咸丰元年(1851年),太平军突破重围,向北,准备向桂林城进攻。这时,清政府出资训练的地方武装开始发挥作用。咸丰二年(1852年)四月,太平军的先头部队,来到了唐岳的老家,桂林城南约50里的六塘、大岗、良丰一带。唐仁、唐岳父子联合良丰的地主武装,利用有利地形,向太平军开炮,目的是要阻止太平军北上。
太平军势头正健,只略施小计,采取分段包围的办法,就把大岗、良丰等乡村的地方武装全部消灭了。
史书记载:大岗埠唐家庄园“几遭洪逆之乱,室庐无存”。为什么是室庐无存?太平军行军打仗,也要吃饭,遇上这些大庄园、大地主,简直就是饿狼遇上大肥羊,于是,所有庄园的仓库被连窝端,充当太平军的补给。
唐岳的团丁被太平军打得落花流水。他不甘心,决定重整旗鼓,与太平军再战。清朝政府对镇压太平军可谓不遗余力,唐岳得到了一笔巨资,重修了唐氏庄园,又组织了一批团丁,共有500多人。
在咸丰八年(1858年)六月,天地会的领袖覃亚帅,率一万多人,在容县平南一带,攻城掠地,捉拿大地主、大富户共数千人。覃亚帅的目的很明确,要钱要粮,筹集军饷,凡交出钱粮者,皆可活命。拒不交者,杀。最后,被杀者92人。
如此惨案,让广西巡抚劳崇光寝食不安。他调集各地团练前往围剿,其中就包括唐岳。唐岳则带领500团丁,来到平南一个叫大乌的地方,也就是现在的平南县大洲镇。
《平南县志》详细记载了唐岳来大乌后,进行了一场非常彻底的“战斗”。
因为唐岳地形不熟,中计被覃亚帅引入山谷,四面包围。唐岳带来的500团丁,被覃亚帅打死412人。剩下来的团丁簇拥着唐岳,狼狈逃窜,最后在一片树林里停下。团丁告诉唐岳,后面没有追兵,可以休息一下。唐岳看到自己只剩下的几十人,不由得大哭起来。既为那些战死的团丁,也为自己的无能。他作出一个决定,解散团丁。主意已定,他拿出银两,逐个分给团丁,让他们自寻出路。
一会儿团丁都走了。山岗上只剩下唐岳一人。想到自己进京赶考数次,皆名落孙山,现在带兵打仗,又是一败涂地。文武皆输,这人生还有什么意义!还谈什么建功立业,光宗耀祖?这般光景早已把祖宗的脸丢光了。想到这里,唐岳解下马绳,绕到一颗树上,准备上吊自尽。
唐岳刚把头伸进绳索,后面有个人在说话了:“阿弥陀佛!要上吊到别的地方去,别坏了这里的好风景。”唐岳转过头来一看,原来是以前见过的那位疯和尚。和尚说:“多年以前,你就在此哭过。你看,那些桃树、李树,现在长得多么茂盛。如果桃花李花中间吊着一个人,你说是不是大煞风景?”
唐岳这才仔仔细细看了看这片桃李林。只见两山如翼,桃李满坡,花红欲燃,果然是一个好地方。他解下绳索徘徊良久,终于,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宏大的计划。
三
人生失意时,最能抚慰自己心灵的办法,就是寄情山水。唐岳生在大户人家,没有功名,不能光宗耀祖,就这样无所事事地活着,在他看来是件很丢人的事。怎么办?不如隐姓埋名,找个桃花源,远离战乱,避开世俗人情,让自己静静地度过余生。可是,桃花源在哪里?没有那就自己造。这片桃李林,多好的山水,买下它,做成自己的桃花源。唐岳的这个决定很坚决,并且很快付诸实施。
银子从哪里来?唐岳操办团练时,巡抚拨给他的银子,还有一半没有使用。现在,团丁也没有了,正好派上用场。就这样,岭南一代名园由此诞生。这块桃李林,有200多亩,远处有山,如大雁展翅,唐岳就把这座园林命名为雁山园。
雁山园建成后,由于乱世战火,各种自然灾害,多数园林建筑损毁。我们已无法知道当时盛况,只能从前人留下的文字中窥见一斑。桂林人、清末进士刘名誉,曾亲游雁山园,写有一篇《雁山园记》,真实描绘了雁山园当时的情景:“唐仲实(唐岳,字仲实)……所筑雁山园……有层楼巍耸,是为涵通楼,斯园之主楼也……往者藏数万轴书于此。”
《临桂县志》这样记载:“岳既建别墅,冠盖云集,宴会演戏无虚日。”,“声势煊赫,雄视一方。”
雁山园的山水,是桂林山水间的盆景;雁山园的楼台,是江南园林的南迁。所以,雁山园承载了一个书生的梦想世界:精致、幽美、学问、刻书、雅集等等。
前人留下了关于雁山园为数不多的篇章,让我们可以窥见雁山园与众不同的园林风格。首先,雁山园是园林与书院的完美结合。涵通楼,是唐岳藏书的地方。唐岳把自己的所有藏书,都放在了这里。唐岳是当时著名的藏书家,据他自己所说,藏书达十万之巨。当时有人这样描写唐岳的藏书热情:“百金购书收散佚,车箱满载数马驮”。“藏书十万卷,称雄西粤。”这样的藏书量,即便是现在都是非常惊人的。
可以说,唐岳本质上是个读书人。尽管没有走上仕途,但雁山园就是他的一个梦,一个读书人的梦。在这里,唐岳找到了真正的自己,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他编辑刻印了《涵通楼师友文集》,将师友的文章收集出版。这是唐岳对广西文化史的重大贡献。
雁山园的另一个特点,是江南园林与桂林地貌的完美结合。在唐岳生活的那个时代,许多巨贾财主,在榕湖一带兴建了许多私家园林。例如拓园、钵园、湖西庄、芙蓉池馆、因而园等等。但是,这些私家园林,要么太小,要么照搬江南园林,没有特色。雁山园把岭南最为独特的岩溶地貌与园林结合在一起。岩溶地貌,也叫喀斯特地貌,包括地下河,岩洞等等,这是雁山园最大的特色。雁山园北有天然的钟乳山,南有方竹山,方竹山里还有布满钟乳石、光怪陆离的相思洞等。借着自然的青山、碧水、幽洞、千年老樟树及红豆树等古树名木,雁山园呈现出一番别有特色的山水佳境。
当唐岳在雁山园专心读书,为朋友们刻书操劳、沉浸在属于自己的理想国时,朝廷忽然记起这位远在岭南的书生。唐岳在围剿太平军的过程中,尽管打了败仗,但对朝廷的一片忠心,却是值得褒奖的。于是,在唐岳53岁那年,忽然被朝廷重用,派他到一个地方去当官。唐岳想到自己考试名落孙山,本以为进入仕途无望,现在得到朝廷重用的消息,不禁老泪纵横,立即前去赴任。未曾料到的是,还未到达目的地,唐岳身染重症,客死他乡。
唐岳去世之后,规模庞大的雁山园,由于其后辈无力经营而逐渐荒芜。1911年,雁山园由唐岳后人以纹银4万两,卖给了当时的两广总督岑春煊。岑春煊是广西西林人,他将雁山园改名为西林公园。后将此园捐给了新桂系李宗仁治下的广西省政府。
从此,西林公园更名为雁山公园,并成为近代史上广西教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农业学院等,都先后在这里办学,应了“桃李满天下”之语。著名学者胡适、陈寅恪、李四光、马君武等,都曾经是雁山公园的主人。特别是国学大师陈寅恪,曾在雁山园里生活一年多,他的代表著作《柳如是别传》,就是在雁山园完成的。
中国读书人都有一颗百年孤寂的心灵。雁山园已成为岭南园林的杰作。乙未夏,余往桂林,重访雁山园。信步园中,方竹、绿梅、丹桂、红豆树、芭蕉树等,处处明媚,池塘边有高耸的木瓜树和杨桃树。临水倒映着美人蕉、四季桂等,一丛丛,一棵棵,清香之气随风四散。许多院落、亭台水榭都很宁静,盛夏里更像一个书生之梦。
责任编辑 蓝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