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资》记者汪洋
新常态下:药企亟待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中国农资》记者汪洋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急剧变化,我国农药产业、企业健康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在近日召开的第九届中国农药高层论坛产业发展和技术交流会中,有业内人士表示,在当前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农药“零增长”与供给侧改革的大潮中,农药产业如何通过科技与模式创新,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与农药使用效率,加快企业的转型升级将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促进产业、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点。
我国农药产业发展现状究竟如何?“一方面,我国农药产业集约化程度较低;另一方面,农药登记集中化程度较高。”据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药情处处长吴厚斌介绍的一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600多家原药企业,2015年总销售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仅有40家,而销售额5000万元及以下的企业则多达250余家。其中507家的农药登记证不足5个,117个企业只有2个原药产品,还有248家仅有1个原药产品。但是,相互间的重复建设问题却极为突出,产品同质化严重。因为仅仅在30个农药品种中就有19700个登记证,占到全部登记证数量的50%以上。剂型方面由于技术含量低,创新能力不足和自主创制产品少的问题,常规的乳油、可湿性粉剂、悬浮剂三种剂型的产品比重已经超过了60%。
新常态下,我国农药制剂产业发展正面临着新的严峻形势。四川利尔作物科学有限公司总经理邱丰坦言:“国内形势下,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产品同质化和竞争白热化、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和环保政策的持续压力、‘互联网+’背景下的产业发展新挑战、行业净利润进一步下滑。”
对于农药制剂企业国内市场发展模式梳理与概括,邱丰认为:“目前主要存有原药资源型、渠道资源型、营销导向型、技术品牌型和不正当竞争型五种模式。每一个消亡的企业的消亡方式都是相同的,每一个发展的企业的发展模式都是不同的。因此,提质增效是新常态的本质。”邱丰表示,基于农药产业本质,只有通过提质增效的创新驱动,建立差异化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安全、环保、高效的农药新剂型研发、生产正成为更多企业关注和投入的重点。“产品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仲汉根表示,针对企业产品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在产品本身的创新、创新模式的选择和创新战略决策上采取有力措施;最后,一切创新、变革、管理的核心,都应该是持续推出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也是推动企业发展成百年常青树之核心所在。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产业发展同样需要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北京燕化永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杜晖解释说,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第一,以服务引领中国农化行业的发展;第二,将传统农化制造企业2B的思维模式转变为面向终端市场的2C思维模式;第三,关注农药电商、植保飞防等热点模式的探索。在技术创新方面,首先,要注重农业化学与农业生物技术的结合;其次,要加快生产工艺上的技术创新;最后,更要关注基于精准农业的科学用药。
在整个产业转型升级大势之下,农药应用技术领域和经营渠道也正在发生着变化。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袁会珠介绍,“现今我国农药综合利用率仅有35%左右,即便如此,农药依然挽回了近40%的粮食。”他表示,一旦通过使用技术提升之后,农药的利用率有望达到60%-80%,届时,整个农业生产将会进入全新的时代。而随着技术创新,供给侧改革,进而实现农药“零增长”战略的过程中,农药应用技术领域必将发生巨大的变革。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何雄奎根据药害、残留以及对环境等影响方面分析后指出,传统的植保器械及应用技术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和现代植保的新形势,而目前在专业化服务的商业运作下,农药精准喷雾技术、变量喷雾技术以及航空施药技术已经成为了发展新方向。
此外,技术的革新,必然会引起经营渠道的变化。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范坤成表示,市县级经销渠道体系仍是未来农资流通中的主体,特别是区域经销服务平台的崛起,会使传统经销向品牌营销方向转变,向直营模式迈进。同时提供综合性农资、农技的综合服务模式将会成为主流,并向产业价值链方向扩张。
原药与中间体市场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