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局:让“投机性”产能退出去
中国钾肥工业发展成就有目共睹,而随着国产钾肥竞争力的增强和产能的不断扩大,我国可以根据国内产量情况和市场需求变化调节钾肥进口量,进口钾肥的价格始终处于世界贸易的“价格洼地”。但在国际贸易领域,“低价格”与“多进口”并不能简单划等号。陈国福表示:“协会预计,到2020年,钾肥行业资源型总体产能750万吨(折 K2O),产量达到 650万吨;进口钾肥数量保持平稳,消费总量满足国内农业需求。”
“价格洼地”的形成首先要向“大自然的搬运工”——中国资源型钾肥企业致敬。吴文好认为,中国能在全球钾肥市场中处于价格洼地,一是青海地区钾肥生产企业对国内钾肥的贡献抑制了价格的上涨;二是国际产能过剩,供需不平衡。张麟也表示:“国投罗钾引领了中国硫酸钾市场的行情,同时也对国际钾肥市场包括中国和国外钾肥供应商的价格以及供应谈判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国产钾拉低了进口价格,而过多的进口则伤害了中国钾肥企业。世界钾肥过剩非一日之寒,首次得到国人重视,就是因为这场“投机性”过剩的闹剧。吴文好表示:“全球钾肥已形成的产能超过9000万吨氯化钾,2014年-2015年,全球钾肥需求量在6000万吨左右。”作为世界钾盐第一大需求国,中国似已成为国际钾肥“巨鳄”的标靶。“2014年中国钾肥进口量为801万吨,2015年进口量943万吨,导致国内钾肥生产企业出现库存难题。以盐湖为例,库存已达到130万吨之高。因此我们得出全球钾肥过剩、中国钾肥过剩的结论。我们希望相关部门在中国钾肥市场做好资源平衡,避免造成国内钾肥存量过剩。”
在硫酸钾领域,产能、存量过剩的“投机”痕迹更加明显。在张麟看来,自从2009年国投罗钾建成120万吨/吨装置,成为世界硫酸钾“航母”后,激发了国人的兴奋感和自豪感,也招致许多小型企业蠢蠢欲动。张麟呼吁:“通过供给侧改革,进行资源合理化配置,洗掉一部分缺少新技术、资源结构不合理的企业,能够净化市场,使市场更加健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