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迎春 李佳慧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和治疗效果探讨
郑迎春李佳慧
目的 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6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6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采用中西医结合诊疗,效果明显。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疗;效果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9月~2015年2月收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64例,其中男26例,女38例,年龄20~42岁,平均(27.5±6.3)岁。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2例,所有患者均经过中西医诊断,符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标准,排除非原发性与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严重心肝肾疾病、药物过敏者以及不合作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方法,以糖皮质激素为主,用量需根据血小板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一般逐步减量。若患者症状严重,要求治疗中可采取输血小板悬液方法。
1.2.2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方法,选用中药复方煎剂口服,具体中医治疗方法:(1)血热妄行症状,要求治疗中做到凉血消瘀、清热解毒,可选用犀角地黄汤加减;(2)阴虚火旺症状,治疗中需做到宁络止血、滋阴清热等,药物以二至丸为主;(3)气虚不摄症状,治疗中要求益气摄血、健脾养血,所选药物以参芪四物汤合四君子汤为主。治疗时间为1个月。
1.3观察指标
评价标准:(1)显效,3个月内出血症状完全消失,血小板正常;(2)有效,50×109/L血小板,出血症状基本消失;(3)进步,血小板保持上升,出血症状改善保持2周以上;(4)无效,出血症状、血小板未发生变化甚至恶化。同时,于治疗后3个月、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对两组患者血小板数量判断。另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内不良反应情况,如大便次数增多、恶心等。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以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显效、有效、进步与无效分别为11例、14例、5例、2例,治疗有效率93.75%(30/32);对照组显效、有效、进步与无效分别为6例、8例、6例、12例,治疗有效率62.50%(2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变化对比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血小板计数为(57.55±12.56)×109/L,对照组为(49.57±11.98)×109/L;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血小板计数为(67.48±13.67)×109/L,对照组为(53.46±16.58)×109/L,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方法:(1)实验室检查,可对外周血象、骨髓象检查判断,其中外周血象方面,血小板计数为100×109/L以内,出血严重下有贫血症状,且对骨髓象检查中发现,有较多幼稚巨核细胞;(2)具体诊断标准,100×109/L以内外周血血小板、临床表现为黏膜出血或皮肤有出血点等,且有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情况存在,排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3)鉴别诊断,由于临床症状表现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其他疾病症状相近,如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过敏性紫癜等,需做好鉴别诊断工作[4-6]。确保诊断准确,才能为后续治疗过程提供重要指导。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中,应注意结合患者症状表现与诊断结果。可考虑采用中西医治疗方法,其相比西医治疗方案优势上更为明显,如血小板提升、便秘、关节腹痛疼痛、发热、出血以及紫斑等都可得到显著改善[7-8]。本次研究中发现,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充分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应用下,对治疗效果的提升可发挥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针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进行合理诊断后,引入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法,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且帮助改善血小板计数。
[1]王娜,柴忆欢,何海龙,等.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3):210-213.
[2]王金慎,韩月芹,魏丽夏,等. 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水平[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3):214-216.
[3]周文营,董慧敏,陈洪平.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及其意义[J]. 广东医学,2012,33(7):977-978.
[4]李文婷,杨波.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相关实验室检查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5):621-623.
[5]冯晓荣,谢圣陶,苏佩合,等. 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效果分析[J]. 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12 (5):501-502.
[6]饶燕飞,严志民,杨桂玲,等. 幽门螺杆菌感染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临床意义[J]. 重庆医学,2012,41(2):113-116.
[7]宋京霞,张艳. α干扰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注射液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 (24):609-610.
[8]黄伟群.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对比分析[J]. 中国医学工程,2014,22(5):45.
The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Effect of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ZHENG Yingchun LI Jiahui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Qitaihe People's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Qitaihe Heilongjiang 154600,China
Ob 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 ent o f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Methods 64 cases of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were selecte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Results The ef 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3.75%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62.50%), the dif 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can play an importantrole i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herapeuticefect.
Idiopathic thrombocy topenic purpura,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Efect
R 554.6
A
1674-9308(2016)28-0201-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6.28.129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人民医院内科,黑龙江 七台河15460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症状主要为血块收缩不良、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出血以及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等,若未能及时控制,将对患者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1-3]。临床实践研究发现,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引入,对治疗效果的提升可起到显著作用。本次研究将就此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