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探索

2016-02-16 01:22:46◆魏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魏 华

(河北乐亭第二中学)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探索

◆魏 华

(河北乐亭第二中学)

高中新课标将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课程目标,高中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比,更注重于培养学生的认知技能、操作技能、思维能力。教师的教学方法往往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方法的创新先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创新。为了提高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需要实施多种教学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

在信息技术普及的今天很多时候影响我们应用信息的不是技术,而是对信息的正确态度、合理控制、应用意识等。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和方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也是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作为新兴的信息技术课应有其独特的教学模式:教与学是一个不能分开的有机整体,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也应有其一整套较为学的学习方法。为了提高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需要实施多种教学方法。

一、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这就要求高中教师在新课改下应更新教育理念:从重传授转变为重发展;从重教师的“教”转变为重学生的“学”;从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从教师的居高临下转变为平等融洽;从教学模式化转变为教学个性化。

随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逐步树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不再过分注重“填鸭式”的知识灌输,而是开始关注学生获取知识与锻炼技能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和价值观的形成;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利用实践活动的方式,想方设法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总之,是要让学生学得更多、更好,更会学,更乐学。

二、转变教学方式

情境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而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的积极性,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因此,笔者注重从学生的身边人、身边事、身边境中挖掘素材,想方设法创设“融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巧妙地导入新课。学习计算机技术是为了应用。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制个人或班级学习主题网站,做成电子小报、幻灯片、动画视频进行训练、举办计算机技术交流, 编计算机技术小报,对课堂内容再创造等。通过应用,使学生的计算机技术素养得到提升,加深了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创造力。长期坚持下去,学生思维活跃,充满自信,乐于去探究,乐于去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让学生养成“乐学”的良好习惯。

三、转变教师角色和地位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角色彻底解放出来,要求教师再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再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上,而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成为学生能力的培养者,必须实现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的合作者的转变,必须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真正意义,必须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开始注重在课堂上创设宽松的环境,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并尝试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鼓励并尊重学生提出富有创意、别出心裁的想法和念头,学会用“正信息”激励学生,使他们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老师的肯定中体会和享受成功的乐趣,从而产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同时提供学生发展个性、展现自我风采的空间,尝试让学生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并结合身边的问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分析问题,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发展。

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形势下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学习方式不仅包括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在教学活动中,笔者注重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把学生对知识的纯粹接收、记忆转变为对问题开发的发现、分析和解决,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运用;把要求学生按部就班转变为注重培养学生批评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美学生独特性和个性化的发展,逐步实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我要学到我能学。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从“接受”转向“发现”,开始由单一、机械的“听讲——练习——复习——巩固”的被动状态逐步转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的积极主动状态。

五、转变教学评价

在课程改革逐步推进的今天,学生评价方式的“魔力”,像悬在教师、学生和家长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如果我们仍然完全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必将导致新课程的许多理念流于形式,难以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当前学校教育正发生着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现在已经进入一个实质性的阶段,它的标志有三个方面:第一,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即全面性;第二,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即差异性; 第三,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即主体性。

总之,在教学改革的趋势下,教师要深刻领悟新课程标准的内涵,转变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在教学中,要转变教学方式,积极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唤起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只有在“人本化”教学理念的土壤中,通过师生角色和地位互换,构建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并适时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对学生进行多元的评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我们的计算机课教学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从而很好地体现出新课程要求下的新理念。

[1]杨在宝,张曦.浅析信息技术在高考化学复习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07,(3).

[2]胡殿民.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探索[J].教师,2009,(6).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42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22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