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石人文审美取向漫谈

2016-02-15 06:18石启胜邵阳市奇石珠宝市场金石堂湖南邵阳422000
低碳世界 2016年36期
关键词:赏石观赏石

石启胜(邵阳市奇石珠宝市场金石堂,湖南邵阳422000)

观赏石人文审美取向漫谈

石启胜(邵阳市奇石珠宝市场金石堂,湖南邵阳422000)

近二十年的当代赏石文化发展,已经极大丰富了中国近两千年的赏石文化传统。对未来的赏石文化发展,我们只能以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赏石理念的开放心态为之添砖加瓦,党的十七大提出中国传统文化要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为中国当代赏石文化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我们应该抓住机遇,促进中国观赏石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用赏石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赏石文化事业的发展。

观赏石;人文审美;取向

1 赏石审美标准的特点

1.1 观赏石对于天然石材的向往

在当前观赏石的审美中,纯天然成为一种赏石趋势,当代赏石贵在天然,认为最具收藏价值的是未经过人为加工的天然原石。赏石的意趣,在于人工之外,想象之中的天然审美意象。譬之如美人容貌:清水出芙蓉者肯定为倾国倾城的上品,此为原石魅力所在。略施粉彩也可闭月羞花,这属于表皮涂油上蜡修饰的作品,可远观不可亵玩焉。而人工打磨抛光的石头,常有贼光闪烁,庸脂俗粉之气渐生,好比整容美女,貌似丽质芳泽,难入方家法眼。所以,原石最受推崇,上油皮质略逊,打磨则暴露天然缺陷,虽可赏但价值降低,而以打磨冒充原石则为造假。

1.2 观赏石对于石材本身的之低要求更为严格

古人的赏石标准常被锁定为“瘦、漏、透、皱、丑”几个源自唐宋的观念,只能代表太湖石、灵壁石等造型石的形态特色。当代石种辈出,人们审美情趣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所以在古人基础上,提出了“质形色纹韵”的标准,这个标准主要源起于柳州赏石的巨大影响,由于柳州红水河流域石种的资源特色,造就其皮质润细,色泽丰富,光彩夺目者居多,加之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台湾赏石界携传统观念与前瞻意识在柳州市场的着意打造,使得重皮色与质地的观念成为了当代赏石的主流。质地好的石头,水洗度高,皮色光润,表皮的质感等同于藏界所乐道的包浆之美。所谓包浆,也称皮壳或宝光,常用来指那些经年深日久的器物,经过岁月洗礼和人为摩挲,在其表面所形成的一层氧化膜,带有一种暗暗的光泽,在玉石陶瓷、木器家具等表面都会有包浆,构成了年代的标志与审美要素。赏石的皮色虽然源于自然地质变迁,从形成年代的角度说却不亚于人工器物的包浆。对这种美感追求的文化根源可以追溯到传统的道家思想,所谓“光而不耀”,是道德经中对圣人之道的描述。当代人追求赏石包浆之美,除了源于对古玩审美标准的比附,更重要的是契合了当代社会追求稳定、圆融、和谐的精神气质。

1.3 观赏石上升到一种意境灵魂的陶冶

这里的意韵美可以理解为赏石的文化内涵或审美意象的象征意义。岩石矿物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其存量可谓恒河沙数不可计数,但大部分都无法成为赏石的审美对象,因为赏石审美必须能引起人的审美共鸣和愉悦感,因此只有那些有象征美的奇石才能进入人的审美视野。由于新石种的不断涌现与当代人审美趣味的变化,古代传统的文人赏石观念,正在被当今大众化的审美所取代。传统供石,包括砚山与山子造型,因为失去了书斋清供的背景,除了大型园林景观石仍大量应用外,赏石收藏中仅仅作为一个品类得以保留,其抽象、冷峻、峭拔、简约、怪异的文人审美风格,从主流演变成了传统符号的代名词,成为少数高端藏家的追求。而大众审美乐于接受的是具象、艳丽、具有富贵吉祥等象征意蕴的赏石作品。

2 观赏石人文审美取向

2.1 观赏石的自然美

在中国美学史上,“自然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审美范畴,它是以中国人对自然景观的理解为基础,体验升华为一种理想的审美形式。自然美一般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没有人的劳动创造所谓的纯粹的自然美,是指通过人类劳动改造后的自然景观,它直接击中了人类精神的印记,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和力量。欣赏它是肯定人类的智慧和力量,并通过它,给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并超越和超越。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环境,也是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的基本源泉。生活在自然中的人们,宇宙,到处都有一种颜色的骚动,在不同的姿势和不同的表情,美国的节奏。山谷群峰壁立,峰峦重叠的山,烟波浩渺,水天一色的大海,泉水潺潺,鸟语花香,复杂多变,历经数千年,对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的古建筑融合,反映了中国的人文景观,风景名胜区古老的风俗花园,都是那么的动人,让人如醉如痴,流连忘返,这是自然的美。

2.2 观赏石意境美

意境,作为一个美学概念,受到历代艺术家的重视。对于“意境”的解释,一般将其定义为“情与景的交融”,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统一,是一种审美的理想境界。例如中国古典园林在进行观赏石的设计时,对于叠山设计,和造园者的审美观不无关系,和造园者的叠石手法不无关系,和造园者对中国传统山水画之“意在笔先”不无关系。“意在笔先”和“未山先麓”是在中国水墨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叠山中艺术创造相同的手法。掇山艺术和山水画有着很深的渊源。叠山匠人,往往会借鉴山水画中对景物的处理办法和对山石的皴法,从而进行艺术的提炼和加工,构成园林景色中的峰、峦、岩、壁。

图1 叠石掇山

2.3 观赏石的自我悟道美

从读石起,便将思想情感与赏石结合。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石头皆为造化,禅乃是心源。赏石之思不失为一种体会禅意的与石交流。诚然,赏石不必非得抬出宇宙观那样的大道理,而是体会与石相亲的禅趣。也就是天人合一,以石养心。面对心爱美石,无论具象或非具象,首先有种知音难觅的亲近感,如临挚友。面对这位无言的受众,可以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不必心生挂碍,也可以参想妙德,以自身的见识去体味石的象征意义,安然、厚重、刚正、淡泊,不一而足,心有多远就可以走多远。所谓提高人生境界,只是以石为鉴,相由心生,自己的镜像,只有自己能描摹。与石独处,无思无虑,也是妙趣,目光游移其上,双手摩挲其表,间或把弄提举,擦养盘玩,时间久了,作为审美主体的我和审美客体的石都融入到一个整体的空间氛围中,而密不可分,隔绝了身外的繁杂喧嚣,忘却了内心的诸多烦恼,仿佛这其间只有石与我的存在,又好像什么都不曾存在,所谓物我两忘的状态,这种境界体会久了,内心自然就清净了。

3 结论

在观赏石鉴赏中能实现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不仅可实现雅俗共赏,而且也可收到赏心悦目的审美效果。因为对奇石美的理性认识是根据丰富的感性材料综合分析,推理判定的。感性材料可以悦目,推理判定可以震撼心灵。

[1]方志舜.观赏石人文审美取向漫谈[J].轻工科技,2012,04:143~144.

[2]王祥国.观赏石人文审美取向漫谈[J].低碳世界,2016,15:243~244.

J529

A

2095-2066(2016)36-0279-02

2016-10-12

石启胜,男,主要从事观赏石收藏,鉴赏方面的工作。

猜你喜欢
赏石观赏石
观赏石鉴评专业人员名单公告
赏石谈艺录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关于开展观赏石鉴评专业人员申报的通知
赏石·人
赏石·图
赏石·意
赏石·景
中国观赏石协会2017年大事记
赏石拍卖新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