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中医信中医”理念的中医自信的建立

2016-02-15 08:08齐城成章新友周小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6期

齐城成 章新友* 仵 倚 周小玲

(1 江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南昌 330004;2 江西中医药大学计算机学院,南昌 330004)



基于“学中医信中医”理念的中医自信的建立

齐城成1章新友1*仵倚1周小玲2

(1江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南昌330004;2江西中医药大学计算机学院,南昌330004)

摘要:讲授中医课程的老师经常教导学生,“要学习好中医,首先要相信中医”。中医大夫也经常劝告患者,“要想治愈疾病,首先要相信中医”。本文通过对“信中医,学中医”和“信中医,病可愈”等中医不自信现象成因的剖析,提出了“学中医,信中医”的理念,从而有利于帮助中医建立起自信。

关键词:学中医;信中医;中医自信

在大学课堂上讲授中医课程的老师经常教导学生“要学好中医,首先要相信中医”,临床上的中医带教老师也同样会经常告诉学生或患者“要想治愈疾病,首先要相信中医”,以及社会上也存在对中医的认识为“信者为医”等现象。为此,本文在分析上述现象及缘由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医必须树立“学中医信中医”和“看中医,治愈病”的自信,这样才能更好地有助于中医人树立正确的中医学习理念,建立起中医应有的自信,以利于中医学的传承和发展。

1 “信中医 学中医”现象与成因分析

在中医高等学府的课堂上,老师经常会对学生说:“要想学好中医,首先要相信中医”;当中医师给患者看病开好处方后,时常会对患者们说“要相信我们中医啊!吃完这几付药病就会好的”;在社会上,也流传着“信者为医”的俗语;甚至中医界非常有威望的人士在作学术报告时,也常强调“信中医”对学好中医的重要性。而数学或物理老师,从来不会说“要相信数学,才能学好数学或要相信物理,才能学好物理”。因此,笔者认为上述现象均表明中医“不自信”。中医院校的老师强调“信中医学中医”,表现中医不自信的主要原因:一是对中医理论的不自信,二是对中医临床的不自信。中医理论源于中医经典书籍,并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1]。如: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精气学说”等都具有深奥的内涵,要通过较长时间的学习和临床应用才能深刻理解;又如,中医诊断中的“四诊”、“八纲辨证”和“三焦辨证”等理论更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经验积累才能真正掌握和灵活应用;同时,中药学和方剂学的有关知识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记忆和应用。即使我们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中医学的各方面知识,但是我们目前仍无法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去完全理解中医的全部内容,这也许就是中医一直没有“自信”的原因所在。另一方面,在中医的临床上,中医学子不论是在见习阶段还是实习阶段,他们在中医院很难看到有完整的中医诊疗疾病的病例,即使看到了完整的中医诊疗疾病的病例也主要发生在名家门诊,而这些资源却非常有限,很难让大量的中医学子领略到中医治愈疾病的全部过程,尤其是名老中医诊疗疾病的思维过程更是难以传授[2]。再者,就算是在中医院,也难在普通病房看到运用纯中医的方法来治疗疾病,等等这些现象,都将对中医的自信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 “学中医信中医”自信理念的建立

笔者认为应该以“学中医信中医”的正确理念来取代“信中医学中医”,“学中医信中医”就是在学习和实践中医的过程中不断验证中医的正确性,逐步建起中医的自信心。“学以致用”是学习任何一门学问的重要途径[3]。脉诀不能只存在于脑海中,还要熟练在手指上。虽然我们在学习环境中很少摸到病脉,但是我们身边有大量的同学,我们就可以通过摸他们的脉象来不断提升自己的辨识能力。虽然他们的脉象大部分是正常的,但是只有熟练地掌握了正常的脉象,日后摸到病脉才容易察觉到,这就是中医所谓的“知常达变”!只有经过长时间地实践才能验证到中医脉诀是客观、正确的。在中药方面,虽然中药的数量庞大但是真正需要我们熟练掌握的也是有限的。中药理论的发展经历过“神农尝百草”的阶段,但是中医学子有多少人尝试过自己煎药来喝喝看呢?中医人自己都没亲身尝试过中药怎么有把握给患者应用这些汤剂呢?中药有的是有毒的,但多数是无毒的,我们可以从无毒的中药开始尝起。虽然药物的“升降浮沉”、“归经”我们体会不到,但是药物的“寒热温凉”、“五味”我们是能够体会到的。如果能在以身试药的基础上积累丰富的经验,日后在临床处方上一定能得心应手。外界一直质疑中药的作用机理,西药是先在老鼠身上做实验再在人身上试验,而中药自古就是直接在人身上积累经验,这到底是谁更具有参考价值呢?中医的治疗方法没有被所有西方国家完全认可,但是他们却充分认可中医的针灸治疗方法。笔者认为中医经络学说的学习不能停留在背诵人体经脉的循行和掌握穴位的位置就可以了,还应该把自己当成自己的第一个患者。当自己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中医学子有没有想过自己给自己针灸呢?如果我们能在自己身上体会到针灸“得气”的感觉,我们自己才能认同经络的客观存在,这样我们就能“信中医”了,在给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才能更有信心。

3 “学中医 信中医”有利中医的传承

我们要积极学习中医经典和中医各家学说来提高中医的自信心。中医的经典书籍是中医学理论的根基,中国的历代名医无不是从经典读起,但是中医学子在中医的学习阶段很少有人重视经典的学习。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她就是在中医经典书籍《肘后备急方》的启发下创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从而挽救了无数疟疾病患者的生命。另一方面,除了重视中医经典的学习外,对于中医的各家学说,我们也应该重视起来。中医的各家学说是历代医家通过自身对中医经典理论的学习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并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所升华的理论体系,不仅对如何学好中医具有理论的借鉴意义,对中医的临床实践也具有指导作用。中医学理论自《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一些经典书籍问世被定格为经典理论后,一直没有重大的理论突破[4]。至今中医学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有的人还认为是玄之又玄的学说,尽管中医人能说明白,但还是有人不能完全相信。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几千年,中医为民族的健康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中医学自身学科的特性,其他学术领域的人员很难理解中医学的深刻内涵是可以理解的。

4 结语

中医一定要从“信中医学中医”的不自信,建立起“学中医,信中医”的自信。一方面,在中医理论上要重视研读经典,通过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方式深刻诠释中医理论,使中医理论让更多的人能够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在中医临床上要更多地总结前人的成功临床经验,利用现代科技从多方面提高临床实际疗效。坚信中医的自信一定能够通过中医人的努力逐步建立起来!

参考文献

[1]贾成祥.汉代儒学与中医理论的互动共建[J].医学与哲学,2009,30(23): 65-67.

[2]朱震,张世勤,金桂兰,等.以名老中医思维传承训练平台加强中医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0):176-179,278.

[3]刘燕,张庆祥,刘明,等.浅谈中医经典的学习与传承[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1-3.

[4]张华,魏红.对如何发展中医理论的思考[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2): 105-107.

[5]彭勃,张金生.试论中医理论的创新与重构[J].中国医药学报,2004,19 (12):711-713.

[6]章新友,王思民.对中医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考[J].中医教育,2009,28 (1): 33-35.

The Establishment of TCM Self-confidenc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Learning TCM and Believing TCM"

QI Chengcheng, ZHANG Xinyou, WU Yi, ZHOU Xiaoling
(1. College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chang 330004, China; 2. College of Computer,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chang 330004, China)

Abstract:Teachers who instruct cours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often say that " if learning TCM well, you must believe TCM firstly" . TCM doctors also advise patients frequently that we must believe TCM firstly before curing diseases. Through analyzing the formative cause of the phenomenon which is lack of self-confidence in TCM, such as " Believing TCM, then learning TCM" and " Believing TCM before curing diseases" , it is advantageous for TCM to build up confidence after putting forward the theory of " Learning TCM, Believing TCM" .

Keywords:learning TCM; believing TCM; the confidence of TCM

收稿日期:(本文编辑:杨杰本文校对:黄慧2015-11-20)

*通讯作者:869670361@qq.com

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6.06.062

文章编号:1672-2779(2016)-06-01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