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评说(四)
话题:如何看待教学与职称评定
近日,一场特别的聘任仪式在河南大学举行,主人公是该校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退休教师常萍。常萍从1983年开始在河南大学讲授古代文学课,专注教学三十余年,不出书、不发论文、不申报职称,直到去年10月退休依然是讲师。经学校研究,决定聘任常萍老师为副教授,继续为本科生授课。金杯银杯不如口碑,在河大学子的心目中,只有讲师职称的常萍老师是 “口碑教授”,是真正的教授。
“这个聘任证书,是个迟来的认可。”在聘任仪式现场副校长刘志军这样说, “这个聘书不仅仅是发给她个人的,实际上是发给以常萍老师为代表的、长期以来耕耘在教学第一线、长期潜心研究教学、全身心投入教学,同时又得到老师特别是同学们高度认可的老师们的。”
评说
——职称评定的改革势在必行,但具体方案很值得斟酌,既要体现教师的努力,又要体现教师的优秀。有些教师不擅长各种竞技比赛及获得高等级证书,那么若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实效强,就需要基层领导的认可和推荐。这一点还要求我们的领导要公正和廉洁。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自己的生命去影响学生的生命,比获取名利更有意义!
——其实,一线教师记录一些教育教学中的反思和收获就是最好的 “论文”。至于能否发表,一切顺其自然,关键在于自己的心态。
——教育就是我工作我快乐,对得起学生,对的起自己,我觉得是一种教育价值观。我们不需要去取悦谁,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就是老师最大的成功。每一件事情或许都有其不公平,若我们改变不了,那就先改变自己。把心态调整好,一切都可以成为正能量。
——家长往往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一个孩子的优秀习惯往往来自于家长。在学校里,老师苦口婆心的帮助那些学生改正习惯,但在家庭中家长惯着孩子的不良习惯后就又回到原形。所以教育应该是全社会的教育,整体环境的改善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而不是成绩优秀而人品不及格的学生。
精彩语录:
——每一天的生活,是出发,也是思考,各种状态走在人世间,不管是穿的拖鞋上街,还是暗自独行落泪,还是满目春风欣喜,生活总是活泼泼的向前,用一种宽松的角度来诠释生命存在的各种表现形式,心怀善意,去温暖生活,笃定对生命的信念和信心,也就成全了人生快乐的精彩。
——只要一个人比你优秀,你尽可以放心交往,因为优秀的人散发正能量!只要一个人比你有德行,你尽量与他成为一个团队,因为厚德载物!只要一个人比你有智慧,你尽可安心与他同行,相信智慧能照亮未来!只要一个人活的生命比你有质量,你可用心与他成为知己,生命才有高度与宽度!什么叫成长?就是生命的不断提升!
——心量太小,难成大器。事由人做,容人等于容事,容得下多少人,就能解决多少事。心胸狭隘之人,处处斤斤计较,必然处处失人,处处败事。心胸宽广之人,吃得了亏,受得了屈辱,赢了人心,成就了事业。计较于眼前,失去的是更宽的天地。没有海一样的胸怀,哪有海一样的事业。心有多宽,事业就有多大。
——我们都是时间的过客。人生,空手而来,必然空手而归。在你我的时间尽头,一切都将化成云烟。因此,在拥有时,要好好珍惜;失去之后,要舍得放开。失去之后还紧追不舍,最终追回来的只有无尽的落寞和悲伤。能拥有的即使再不堪也比会失去的强,只有懂得珍惜,舍得放手的人,才能邂逅越来越好的拥有……做好职业规划,成就快乐人生!
——圆规为什么可以画圆?因为脚在走,心不变。你为什么不能圆梦?因为心不定,脚不动。
——想要做一件事,永远都不要怕晚。只要你开始做了,就不晚。而若是你不开始,仅仅停留在思考、犹豫甚至焦虑的状态,那就永远都是零。做就是开始,就有收获。
——我是一棵大树,我就洒下一片浓荫,为人们遮风雨,避烈日;我是一棵小草,就献上一丝绿色,默默地浸润人们那焦黄的眼神。我是一条大江,就灌溉万亩良田;我是一条小溪,就为辛苦的农人唱一首欢快的 《泉水叮咚》。我是一块金砖,就为社会筑就高楼大厦;我是一颗小石子,就做一粒铺路石吧。我只要努力做到了我自己的最好,我的人生价值就实现了!不做无谓的羡慕,只管经营好自己的长处!
——生命就似一片绿叶,绿了,黄了,荣了,枯了。黄绿间,写着曾经,枯荣间,装着过去。人们于匆匆的中,写着自己黄绿的故事,于忙忙的脚步中,演着自己枯荣的剧情。那些曾经与过去,不论其欢喜,还是伤感,都是我们前行的印记,努力的记录。荣也是我的,枯还是我的,一生无愧于自己的良心。
(本期观点主要提供者:袁成 李霞 王英丽 李朋杰 赵娇 钱培森 曹海霞 赵成平 刘庆国整理者:钱培森 袁成编辑校对:袁成 秦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