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琛
让学生当老师
——高三语文教学方式新尝试
甘琛
教室里、讲台上,语文老师们都已习惯了主角的身份,而很多学生也习惯于做一个默默的观众。其实,学生都是天生的演员,只要真正给他们机会,他们也可以成为课堂的主角。
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常把讲台让出来,使之成为学生们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当老师的过程中,感受到“我的学习我做主”。
一个平常的周三下午,一节普通的语文课。一位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诵完一首诗歌,赢得了台下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后,回到了座位。这时,身边的另一位年轻的“老师”正好写完板书,他停下手中的粉笔,对刚才的朗诵进行了客观的评价,然后侧身指着多媒体显示屏上的内容,说“请同学们赏析本诗首联的诗境,并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10分钟后,各小组派代表抢答”。台下的学生迅速地进入了小组讨论阶段:组内一名同学代表持笔写下讨论的主要内容,其他同学也在纷纷补充,并最终指定一名同学代表准备答题。10分钟后进入答题阶段,“老师”进行了精彩的讲评……“师”生互动频频,课堂气氛活跃,掌声、笑声交替。
离下课还有10分钟,“老师”进行小结并结束本节课,台下同学以热烈的掌声回应。而作为真正的语文老师的我,端坐教室后排,时而微笑,时而点头,偶尔站起来观察一下同学们的学习过程,有时也走到讨论氛围不够热烈的小组边,进行点拨。授课学生下讲台后留下的课内5-10分钟,我回到讲台,或强调巩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或进一步补充该节课的不足。下课后,再和授课的“老师”及备课小组一起评点这一节课的得与失,并布置下一周的教学任务……
这便是我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当老师”的教学实践活动。
第一阶段:事先在本班挑选综合能力较强的5-6名同学,成立备课小组,提前3天左右时间,布置所上的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并适当提供备课材料。一般学生上课安排在下午 (下午的课,学生的课堂反映不是很热烈,让“学生”当老师,正好也可以起到活跃气氛的作用)。
上课时我坐在教室后排当听课老师,及时、客观地记录教学过程,并写下点评,过程中以微笑点头竖大拇指的方式及时地给予鼓励与肯定。课堂最后5-10分钟,由我对课堂重点进行强调和巩固,并对课堂上的难点和忽视的教学内容进行补充,给予完善。
第二阶段:等学生备课小组教学能力基本成型后,不再给备课资料,而让他们内部商量,自行准备,不规定上课模式,只规定上课重点。课堂最后5-10分钟,仍由我进行补充,给予完善。
第三阶段:按第二阶段的安排,由学生代表上课,而课堂最后5-10分钟,由在这一阶段训练中,表现突出的同学替代我进行点评,并对当堂课的缺漏进行补充。这是最高阶段,而作为当堂老师的我而言,只需要在全部课堂任务结束后,在课间和参与授课的学生代表们交流,表达我的建议即可。
第一,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语文、语者,口头表达;文者,书面表达”,“让学生当老师”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第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课堂不再是“一言堂”,让学生在摸索中养成自我学习的能力,也使得课堂的学习气氛更浓,学习效果更佳;第三,让老师轻松了许多,不需要连续站上两三节课,有更好的精力去准备其他课堂内容;第四,通过听学生上课,老师与学生的学习心理达到同步,以此及时了解学生对教材把握的疏漏之处,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利于教师“对症下药”;第五,学习是相互的,在“让学生当老师”的过程中,老师也可以从学生身上也学到了不少东西,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利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课堂是制造快乐的地方,学到知识不应是课堂教学的唯一目标,而让学生有良好的自学能力,并摸索出适应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才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让学生当老师,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之一,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教更应注重授人以“渔”。教师的教应该教给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自我创造,“让学生当老师”,不应只是一句口号,不应只是当做装点教学过程的一种工具,而应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学生当老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值得尝试,值得开展。
★作者单位:江西南昌市新建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