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寿柏
基于技能大赛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建设问题探讨
何寿柏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于检验教学改革成果、促进中高职院校间交流、提升学生与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推进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针对学生在技能大赛汽车营销赛项中的表现,探讨汽车营销专业亟需提高和改善之处,并对知识结构、教学方法、师资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建议。
职业院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建设;技能大赛
在私家车消费市场的带动下,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曾一度井喷式发展,世界上各大汽车业制造商都将中国市场作为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对于一些知名品牌而言,我国已成为其全球最大市场,各品牌厂商也将其先进的营销模式引入中国,引发了对汽车营销人才的大量需求。基于汽车运用人才的需求,全国各地职业院校争相开设汽车运用相关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就是其中之一。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制度创新与举措,对于检验教学改革成果、促进中高职院校间交流、提升学生与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推进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1]笔者以指导教师的身份参加了由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2016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汽车营销项目,学生获得中职组一等奖。笔者通过观察大赛中选手的表现,分析选手的不足,总结出4个方面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建设的几点建议。
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汽车营销中职组赛项设计是贴合教育部主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汽车营销赛项的考核内容和标准,其主要分为3大赛项:汽车营销基本能力测试、配件管理综合能力模拟和服务接待综合能力模拟。[2]其中汽车营销基本能力测试为上机测试;配件管理和服务接待两个赛项为现场实操模拟,主办方为选手创设特定的工作情境,两个赛项在20分钟内完成。
通过情景模拟考察选手的专业知识、专项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从中发现选手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凸显了汽车营销教学中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汽车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
竞赛考核选手主要分两个部分:营销技能和汽车基础及维修技能。从选手的表现看,普遍存在汽车专业基础知识薄弱的现象,尤其表现在汽车配件管理赛项。虽然在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关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掌握汽车专业理论知识有相应的要求和标准,但从选手识别配件并且进行系统分类表现看,暴露出基础知识功底仍不够扎实。虽然从汽车维修与服务专业挑选出来的选手在这方面表现略微好些,但从整体来看表现欠缺。
(二)课堂教学缺乏企业实际案例
服务接待赛项中服务顾问在接待售后客户过程中,客户提出的异议问题在教材乃至课堂教学中鲜有涉及。举例来说,顾客反映放在车内的个人物品进厂保养维修期间有丢失。这个问题在企业实际工作中还是时有发生,可以算作常见问题。但是从选手现场表现来看,却很难消除顾客的抱怨情绪。类似这样的异议处理有其特定的方法和技巧,并且需要通过演练才能较好的掌握。那么,为什么选手碰到类似问题会不知所措?究其原因,课堂教学中教师所举案例或多或少是从教材中引用的,自身未有相关职业体验,引用企业实际案例的意识还没有到位。
(三)学生应变和创新能力不足
笔者在观察服务接待综合能力模拟赛项中选手的表现时发现:绝大多数选手面临没有碰到过或者没有演练过的情境时,无所适从,甚至出现冷场的局面。事实上,在企业即便是资深的服务顾问也会碰到新问题,此次此刻考察的正是选手的应变能力。怎样通过对话来引导客户,即便是非常棘手的问题也要争取赢得更多的时间来解决,从而最终消除客户的抱怨,满足客户的合理化需求。另外,面对不同的情境,选手所采用的对话方式和处理策略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事实上,选手表现上的欠缺之处正体现了其应变和创新能力的不足。
(四)人际沟通能力急待提升
汽车营销跟其他营销一样,它们有着共同的核心点,那就是与客户沟通。这既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选手个体间差异也比较大。举例来说,服务接待中要求针对顾客的需求推荐增项,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了解顾客真正的需求,从而考察选手需求分析的能力。如何做到了解顾客的需求?最基本的方法就是采用问询的方法来获取相关信息,这里有个前提,就是需要先拉近和顾客的关系。从选手们的表现来看,基本上是采用指导教师设置好的、相对固定的问询方式。事实上不同的顾客或情境存在一定的差异,而选手却采用相对固定的方式,难免会有死板硬套的感觉。
从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来看,该专业能够为汽车制造业以及汽车后市场各产业链等培养专业人才。这些人才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需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从事汽车销售、汽车市场营销策划、汽车售后服务、二手车交易、汽车配件销售及汽车企业行政管理等岗位工作。结合这些岗位自身特点,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较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较强人际交往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因此,该专业的设置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针对技能大赛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宽基础,优化知识结构
拿配件管理能力模拟赛项来说,该赛项是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中职组汽车营销新赠赛项。笔者做过简单调研,在2015年之前,汽车配件相关课程在大多数职业院校课程体系中处于边缘化状态,因此,各院校在此类课程开发的投入上也很少。这一点从2015年全国中职汽车营销配件赛项选手表现就能够看出来,选手甚至连汽车发动机核心部件都不能识别,更别谈确认货位、配件查询等其他环节。从这也能看出教师在学生训练指导上缺乏经验和足够的知识积累。我们的课程体系应该做出调整,尤其是专业理论基础课程,应该进一步拓宽专业知识面,更好的优化知识结构。
看似配件相关赛项,考核重要的一部分却是汽车构造方面的基础知识。针对这个弱项,建议在汽车构造课堂教学中加入零部件辨识的内容,使学生具备辨识发动机、底盘、电气、车身等各大系统核心零部件的能力,能够说出零部件名称、功用和结构特征。
在汽车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深度上,汽车营销方向学生相比汽车维修方向的学生应放低一些要求,但在宽度上却应该更宽一些。毕竟未来就业的方向汽车营销学生相比维修方向的学生要更宽一些。
(二)贴实战,融入企业元素
汽车营销大赛是要求选手在企业实战工作情境中完成给定的任务,这给我们的教材编写、课堂教学等都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竞赛是模拟企业实际的工作情境,实战性很强,从而考察选手的知识、技能功底以及应变能力。因此,教学设计应结合这个特点,做好课堂教学的顶层设计。首先,做好教材处理,课堂教学中应该引用更多的企业日常工作案例;其次,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多采用情境教学方法,实现项目化、任务驱动。教学资源的开发仅仅依靠院校师资力量是不够的,要让更多的企业管理人员、一线员工参与进来共同开发。
同时,要将更多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手段渗透进课堂,有助于把课堂转换为企业的车间或者是接待大厅等等。强化学生对汽车品牌的理解,引导学生对企业和品牌的热爱,培养学生对职业的忠诚度,让更多的企业元素走进校园、走进课堂。
(三)研教法,激发创新能力
当学生碰到难题时,如何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是对学生创新和应变能力的考验。要想提升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就需要花力气研究和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强调学习内容与实际任务紧密配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搜集信息。在项目教学的背景下,大量企业融入教学,这些企业在经营中面临很多任务与问题,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能够切实体现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形成团队合作的专业素养。
(四)壮师资,寻求企业参加
笔者除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也作为选手参加了教师组的角逐。两种角色的尝试让笔者在师资这方面有了更多体会。当前,汽车营销赛项越来越贴近实战,各类职业院校的指导教师仅仅依靠理论知识体系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验积累。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可以是安排教师下企业,在相应的岗位锻炼;也可以直接从企业引进具有丰富岗位工作经历的师傅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以此壮大师资力量。当前因一些制度上的问题,真正从企业引进“大师”型的企业员工到教师队伍还存在较多的障碍。
当前,各级教育部门也在不断强调工学结合,各类职业院校都有要求专业教师下企业定岗实习,大部分的专业教师也是双师型人才。但就目前实施的情况来看还显不足,其中教师被动参与的成分还较大。如何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相信未来促进教师走进企业的更多利好政策会出台。总理在相关会议上提出“工匠精神”,结合到职业教育,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也应追求这个精神,追求在专业领域的纵深发展。
(五)强合作,开创双赢局面
说到引入更多企业案例、顶岗实习、教材合作开发、引进企业技术人员,等等,都离不开校企间的合作。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整个社会的参与,尤其是一些观念上的改变,这可能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目前,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领域热门的研究课题,大多数的职业院校都已开展了不同程度上的校企合作,但真正实现双赢局面、深度融合,尚需校企双方进一步努力。
[1]郭琳.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汽车营销教学改革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2):88-91.
[2]王秀梅,都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5(6):146-147.
[责任编辑陈国平]
何寿柏,男,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营销理论与实践。
G712
A
1674-7747(2016)21-003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