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L调查问卷诊断教学过程
——以《生命伦理学》为例

2016-02-15 16:21:50王晓杰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辩论赛伦理学伦理

◆王晓杰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EOL调查问卷诊断教学过程
——以《生命伦理学》为例

◆王晓杰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利用EOL平台,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学生的反映,适时进行课堂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的调整和更新,对于课时少、教学内容多、全校选修课等《生命伦理学》课程特点,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生理伦理学》 调查问卷 学习兴趣 授课方式

本人自2010~2011学年春季学期开始教授《生命伦理学》这门全校选修课,随着教课时间的延长,对授课内容更加了解和熟悉,教学方法上也在不断摸索创新。自2012年,在教学中开始使用上海海洋大学网络教学综合平台(EOL),不断挖掘该平台的使用潜力,其中问卷调查功能在《生命伦理学》当中的使用,对教学帮助较大。2013年度上海海洋大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中,本人提交《生命伦理学选修课教学改革》申请,获得资助,并于2014年12月项目验收通过。在该项目执行期间,共进行了3轮课堂实践,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断摸索和总结,完成了课程建设的既定目标。

一、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确定授课内容

《生命伦理学》课是一门全校选修课,每学期共16个学时,学时少。但是,生命伦理学课程特点是以问题为导向,伴随科技发展,新的技术不断引发新的伦理问题。比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干细胞研究、克隆技术、辅助生殖、器官移植、安乐死、临终关怀、脑死亡、转基因、神经科学、纳米技术等。诸多的热点问题,不可能在有限的课时中一一展开讲述,因此,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一项“请按照你的兴趣,对生命伦理几个热点话题进行排序”,其中,14.58%的学生选择了“人类基因组计划”,12.5%选择“干细胞医学”,16.15%选择“转基因食品”,16.67%选择“器官移植”等,根据学生的兴趣,即可将众多的教学内容,按照优先顺序进行排列,合理安排授课内容。

二、通过调查问卷,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加深学生对生命伦理学的认识

依据生命伦理学的多学科交叉的课程性质,其教学方式应区别于一般社会科学,又区别于一般的自然科学,它既不能过于机械、实证,也不能够过于抽象、理论化。同时,作为一门选修课,教学方法尤为重要。由于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性质不同,基础课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而选修课作为辅修内容,学生缺少应有的重视,多凭兴趣选取,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应该灵活多样,既能教给学生必要的生命伦理学知识,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全校选修课学生知识背景不同,以及《生命伦理学》课程以问题为导向,并针对伦理问题进行论证和反论证,尝试为解决办法提供伦理辩证的课程特点,根据调查问卷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反馈采用课堂师生互动讨论、针对某一伦理问题课堂上模拟辩论赛开展正反方辩论、带学生参观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紧贴知识点的视频等活泼、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授课。通过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各种教学方法的认可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1.针对生命伦理学课程关于伦理问题论证与反论证的课程性质,创新性的采用辩论赛的方式开展教学。对部分课程内容通过辩论赛方式进行授课,首先是在课堂上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同学们的积极性较高。因此,授课教师布置3个命题:“转基因技术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器官移植是否应给与经济补偿?”“辅助生殖是否应该支持该技的推广与应用实践,还是主要用于科研而非普及大众?”这三个命题与学生的生活很近,而且也是大家相对关心的伦理问题。然后将全班28个学生分为三组,抽签决定命题,及每个命题的正反方。经过2个星期的准备,课上开展辩论。每组5个选手,正反双方共10人,3名同学作为主持人和计时员,其余学生作为观众,在观众自由提问时间向正反方任一辩手提问。选修该课程的学生,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但作为一个小组,大家课下都相约聚在一起,一起准备素材,进行密切的分工合作。课堂上,大家条理清楚的阐述自己的意见,正反方有攻有守。在2013~2014学年下学期的调查问卷中,68%的同学表示喜欢课堂上组织的针对某一命题的辩论赛。

2.针对某一问题,课堂上师生互动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此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课上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在2014~2015学年秋季学期中,由于选课人数较多,60人,考虑到如果采用课堂辩论赛的形式,参与学生的比例较少,并且通过调查问卷,确定这个班的学生对辩论赛的兴趣不高,因此,在这一轮教学过程中没有采用辩论赛,而是增加了课堂师生互动环节。在2013~2014下学期的生命伦理的调查问卷中,教师授课、课堂师生讨论、辩论赛式、学生PPT汇报,四种授课方式中,42% 的学生认为课堂师生互动讨论更能加加深学生对生命伦理学的认识。在“是否喜欢认可教师在授课时与进行互动讨论”的调查中,36% 学生表示“很喜欢”,43% 学生表示“喜欢”。因此,在后面的教学中,老师引出问题,学生各抒己见,甚至激烈争论,然后由老师对学生的各种观点进行点评。

3.带领选课学生课后参观分子生物实验室和实验生物养殖实验室,利于非生命科学直接相关专业的学生了解生命伦理中的科技问题。在2013~2014学年下学期、2014~2015学年上学期的调查问卷中分别有71%和74%的学生表示喜欢参观相关实验室。因此,在2014年的第四周,讲解到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一章节时,课堂上告诉学生,基因离我们很近,比如,热播的美容产品广告词“基因决定肌底”,我们食用的大豆油、 玉米油很多都是转基因农作物加工而成,这样的介绍总是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接下来,再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讲解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的基因组就是全部的遗传信息,是一条很长的基因链,一个个片段就是一个个基因,在体内发挥着生物学作用。在之前,大家对基因的研究就像是小猫钓鱼,钓上来那个基因就研究哪一个,而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把人类所有的基因片段通过撒网,全部捕上来然后再逐个研究他们的功能。如此讲解,几乎所有的学生就对人类基因组计划有了比较具体的认识。下课后,又带领学生到生命学院的实验室中,让学生参观养殖的淡水、海水生物,然后让学生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转基因斑马鱼,并向学生讲解转基因基因。这样由浅入深的理论学习和实验室的实践学习,更加利于学生对人类基因组计划和转基因技术可能引起的伦理争论的理解。

4.视频播放,配合PPT讲授,更能吸引学生上课注意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2014-2015学年秋季学期中,共收到60份调查问卷结果,其中30%的学生,提议增加视频教学。因此,在春季学期教学中,在讲授转基因食品的安全中,间插播放了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国际、国内转基因农作物及转基因产品的使用及安全问题。

三、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学习目的,量化教学效果。

在该项目执行期间,共进行了3次教学改革课堂实践,共117名学生选修该课程。在2014~2015学年上学期的调查问卷结果(59份)显示:在选修生命伦理课之前,64%学生对这门课程知道一点,32%学生表示不了解,经过16学时的课上课下的学习,84%学生表示了解了生命伦理学课程的主要内容。

1.利用调查问卷,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赢得了学生的普遍好评。摘录部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评价:

“我很喜欢老师这种以实际事例引入课题的教学方法,并辅以其他实例来进行互动讨论,使我们对生命伦理有了更深的认识。”

“老师的教学内容详实,张弛有度,很赞!就是课时太短,有些复杂的知识难以消化就开始了新的课程。”

“很支持老师现在的讲授方式通过案例分析来带动学生们的思考。”

“现在挺好的,不限制学生的思维”

“老师上课举得事例让同学讨论可以引起同学兴趣,相互交流。”

“个人觉得老师讲的非常好,举各种例子让我们深刻理解,还带我们去参观实验室。”

“辩论赛式的授课方式很好。建议嘛,就是尽量使各小组实力均衡。因为有些同学可能真的对医学方面不太了解,也可能性格就是不爱说话的那种,恰好这些同学分在了一组,会使辩论很难进行。还有就是我觉得可以在辩论的前一天晚上在答疑讨论区里解答一些同学的疑惑,这样可能会使辩论专业点。”

“我们这学期进行辩论的形势很有效,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参与度,加深了对生命伦理学的理解。”

猜你喜欢
辩论赛伦理学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开拓·前沿·创新与学科建设——简评《中医生命伦理学》
enriches my experience 辩论赛丰富人生阅历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伦理学研究(2021年1期)2021-03-11 05:19:36
军科辩论赛之枪枪对决
辩论赛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56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00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关于举办省内高校法学专业学生辩论赛的通知
法学与实践(2015年1期)2015-12-01 03:41:15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 02: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