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璧霞,王旭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颅颌面科,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11
微信平台教学法在口腔颌面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王璧霞,王旭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颅颌面科,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11
通过与参加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口腔颌面外科医师间建立微信平台,将教务管理、专业知识、内部通讯等内容通过多方主动推送方式发布信息,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采集数据,评价教学效果。微信在口腔颌面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体现了互动性、及时性及团队性作用,将有利于临床科室管理部门与导师、轮转医师之间实现实时的信息发布、高效的交流沟通、促进多学科间团队协作,从而保障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
微信平台;口腔颌面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整体提升临床医疗水平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2016年1月11日《关于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发布,当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已在全国实施,抓紧构建与之紧密衔接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对于医教协同完善我国医师培养体系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对于在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如何更好地开展相关教学工作也带来了诸多问题。
首先,培训对象临床工作经历及学历结构多样;其次,临床科研训练难以满足实际要求。许多临床医师面对丰富的临床病历资料,因为缺乏相关临床问题的研究方法、科研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训练,苦于无从下手;再者,缺乏统一、有效的临床工作能力考核体系[1]。上述问题都是实施高质量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难点。结合之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教学模式的实践,口腔颅颌面科将微信平台融入到现行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微信是腾讯公司2011年1月推出的一款完全免费的即时通讯服务应用程序,可以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还支持多人群聊,并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现如今微信已成为年轻人群中主要的通讯方式。
近年来,有教育工作者将以微信为依托的移动学习平台引入医学教学过程中[2],通过微信平台的建立,在导师或带教教师与轮转医师之间建立临床工作与科研群组,轮转医师在导师或带教教师的指导下,收集临床病例资料,进行临床研究,利用微信群聊、群内共享信息、图片、视频,等,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自由互动与学术探讨,实现学术交流的实时性、高效性,极大地促进了临床工作及科研能力。
口腔颌面外科隶属于口腔医学,具有齐全的亚专科种类分支,包括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口腔颌面头颈部创伤诊治,唇腭裂序列治疗、牙颌面畸形矫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证的诊治,等。任何教育模式都有其局限性,以传统模式为主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可能存在以下几点问题:首先,轮转医师在临床工作中所见的典型病例有限;其次,在有限的临床实践中,并不一定能及时了解患者所有的就诊治疗情况;再者,传统的由上级医师带教的培训方式,并非能解决所有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问题。然而,要获得最全面诊疗技术和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和更新,必须要有多学科交叉及团队的合作。因此,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引入微信平台教学,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2.1微信平台在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教学中的作用
2.1.1可以体现其互动性 口腔颅颌面科绝大多数患者在入院手术之前,均需有细致周密的术前准备与计划,对手术方案进行模拟及术后效果预测,以预防手术风险,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专科轮转培训医师需要对这些临床疾病的诊治有整体、系统的学习和认识,不仅需要了解治疗方案的整体规划、具体的手术实施,还需随访患者的术后愈后情况。这就要求轮转医师分别了解患者在门诊初诊、病房手术及术后复诊时的就诊情况,而大量繁忙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导致轮转医师并不一定能完整地了解患者的所有就诊治疗环节。
具体做法:由该科病区责任护士在微信平台发布当日入院患者信息,由口腔颅颌面科医师发布当日入院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案,由导师和(或)带教教师在患者门诊复诊时反馈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如有问题及时沟通交流。对于纳入临床研究的患者或疾病,轮转医师也可通过微信工作群的信息互动来捕捉患者的动态治疗情况,以便临床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及与导师间的互动和沟通。
2.1.2可以具体其及时性 口腔颅颌面创伤具有急症医学属性,患者的就诊时间及伤势情况存在不确定性,通常只有该科的值班医师能在第一时间接诊颌面部创伤患者。如何更好地对颌面部创伤急救的判断与处置,将颌面部创伤的危重及疑难病例收集与汇总,以便把知识与病例系统地传授并分享给学生,一直困扰着我们。这一部分教学内容与实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颌面部创伤患者早期处理的恰当、及时与否,与后期口颌系统功能重建、颌面部的美容、创面及疤痕整复治疗密切相关。
具体做法:由该科值班医师发布当日急诊患者信息。在取得患者同意并尊重和保护患者隐私的情况下,对患者的病例及术前术后进行摄影记录,收集保存临床病例资料,并由专人将相关急诊患者及出院患者的病例信息导出,制作成幻灯片于次日晨交班时汇总汇报,便于上级医师和(或)导师针对具体患者及时给予指导建议或意见。
2.1.3可以体现其团队性 多学科协作治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是指针对某个疾病,由多个相关的临床专科组成的工作团队,进行针对性的讨论,分别从各种专业角度,对同一病例的诊断及治疗提出建议,最后将这些建议汇总、优化后得出对患者最有利的诊疗方案[3]。在过去的数年中,口腔颌面外科领域内对某些疾病(诸如肿瘤、唇腭裂,等)的治疗均遵从以团队(team work)形式行多学科综合序列治疗(disciplinary combined sequential therapy)的理念[4]。该科针对需行正颌正畸联合手术的患者,于初次就诊后,安排其预约进行正颌正畸联合会诊。正颌正畸联合会诊是由该科整复专业组与正颌正畸专业组专家及其团队医师一起参与,对每一位会诊的患者,共同探讨并建立完善的正颌正畸联合治疗方案。
具体做法:由该科门诊护士在微信工作群中发布预约会诊的患者信息,由该科研究生负责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治疗方案的初步拟定、会诊时的病例汇报、会诊后意见的整理记录及与患者的解释沟通工作。轮转医师可在导师或带教教师的指导下,选取病例参与完成联合会诊的所有环节。通过微信平台的互动、交流,信息的实时传送,不仅使轮转医师对此类疾病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完善对知识体系的认知,还有助于专业诊疗团队之间的合作配合,促进MDT的顺利实行。
2.2微信在口腔颌面外科学术讲座中的应用
该科每周举办教学学术讲座,邀请医院医师、轮转医师及研究生于每周二晨会前一个小时向全科医护人员授课。学术讲座每次2人,每人30 min,讲座内容涉及口腔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相关技术的新进展、科研方法、各类颌面部创伤患者的急救与诊治、科研课题与进展汇报,等。授课后,听课人员还将通过微信平台与问卷网结合反馈听课效果,讲师可查看问卷网问卷结果对听课人员反馈的意见,进行进一步完善,从而使得教学相长,听课者与授课者共同受益与进步。通过问卷调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评价讲师授课情况:授课内容、授课形式、表现力及讲座收获等四方面,分为非常好、很好、一般、较差四个等级来进行评价。具体做法:讲座后,将事先在问卷网设置的问卷题目通过网站软件本身制作生成二维码,听课者只需利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扫描二维码便可登录问卷网手机版的关于此次课程的评价问卷页面并进行填写,填写完后只需按操作提示上传提交便可,问卷网后台可总结问卷数据并使用Excel软件和(或)统计学软件导出。
将问卷网、微信平台与教学授课相结合优点在于:①数据采集方式便捷,只需微信扫描登录上传提交,计算机软件后台运作,易于收集整理导出;②能即时统计问卷调查结果,不仅可以知晓听课者每一个人对于课程的掌握程度,还便于讲师总结意见反馈。
2.3微信平台的其他教学功能
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平台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通过这一平台,个人和企业都可以打造一个微信公众号,可以群发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图文消息等类别的内容[5]。关注微信公众号后,可显示在微信订阅号中,点击查看更新内容、阅读全文,也可将信息收藏,或发送给朋友,或分享至朋友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微信公众平台为继续教育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不仅增加了医护人员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兴趣,为医护人员提供和分享了多方面继续教育相关知识,还为患者了解相关疾病、科普健康教育知识增添了新的渠道。
该科为方便医护人员了解科室动态信息,发布权威消息,以及开展疾病治疗、健康教育等内容,于2015年年中开设口腔颅颌面科微信公众号,定期由专人负责于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科室动态信息、学术讲座及疾病知识,方便轮转医师、本科室医护人员及患者查阅、学习。不同于微博的单向传播,微信是一种双向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容易产生有效的互动[6]。通过微信后台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用户群体通过微信公众号想了解哪些相关知识与信息种类,进一步用数据方式实现沟通与互动。
作为智能手机的时代产物,微信虽然有不能按照微信号或者昵称搜索实时信息、用户管理方面繁琐、图片素材缺乏分组功能、保密性要求相对低等缺点[7]。但其作为一款用户普遍欢迎,功能强大且内涵丰富的应用程序,为口腔颌面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实践证明,传统结合微信平台教学在口腔颌面外科专科医师培训中的实施是一次成功的教学改革,总体上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既能够提高轮转医师的自信、素质和能力,又对临床疾病有了整体和系统的认识,促进了多学科专科医师间的病例及学科知识的传播与交流。微信公众号的创立不仅为医护人员提供了继续教育学习的平台,还为患者提供了解相关疾病、科普健康教育知识、促进医患交流和沟通的渠道。同时,为今后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改革带来了新的启示,结合当前“互联网+”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新的教学手段不断应运而生,我们应当不断改进、不断探索、取长补短,完善现有的教学形式,从而提高临床专科医师及整体医护团队的综合素质和临床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1]常春康,宋陆茜.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难点及对策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4(19):137-138
[2]李妮,王湘.微信的社会功能研究现状—基于辅助医学教学的角度[J].传播与版权,2015(9):108-109
[3]Minsky BD.Multidisciplinary case teams:an approach to the futuremanagementof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J].Br JCancer,1998,77(2):1-4
[4]邱蔚六.从我国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发展看学科交叉的重要性[J].科技导报,2012,30(6):3
[5]钟志勇.微信公众平台应用开发实战[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1-3
[6]庞芳,吴叶青,周亚夫.微信在医疗服务行业中的应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5(5):121-122
[7]彭昊,王志农,乌立晖.论智能手机iPone在动物外科教学中的作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1):198-200
W echat p latform-based teaching app lied in standardized training of specialist doctors in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Wang Bixia,Wang Xudong
Department of Oral and Craniomaxillofacial Surgery,the Ninth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Medicine;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omatology;Shanghai Key Laboratory of Stomatology,Shanghai200011,China
A wechat platform was established between the specialist doctors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who received standardized training to publish information regarding teaching affair administration,professional knowledge,and internal communication.We collected data from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evaluated the teaching results.Wechat represents the interactivity,timeliness and teamwork in standardized training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ons.It facilitates issuing information real time and communicating effectively between the administrative section of clinical departments and trainers aswell as between the physicians on rotation.Italso helps to build up amultidisciplinary team,which guarantees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training.
Wechat platform;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standardized training of specialist doctor
G434;G642.0
A
1004-5287(2016)03-0297-03
10.13566/j.cnki.cmet.cn61-1317/g4.201603017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15本科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沪交医教(2015)9号文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高峰高原计划“研究型医师”项目(20152225);上海市市级医院新兴前沿技术联合攻关项目“牙颌面畸形数字化诊疗规范的建立与应用”(SHDC12013103)
2016-03-01
王璧霞(1987-),女,浙江宁波人,护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颅颌面畸形的临床护理研究。
王旭东(1970-),男,福建泉州人,主任医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颅颌面畸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电话:021-23271699-5143;E-mail:xudongwang70@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