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少梅
(木格镇中心小学,广东 肇庆 52634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1]心理学研究证明,学龄初期,儿童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这时候如果采用恰当的手段施以经常性的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在语文教学中,笔者采取以下几个方法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培养。
学生的想象力是无限的,想象没有对错之分,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当中,有的教师却有意无意地打击了学生的想象积极性。例如,在一个低年级课堂上,出现了下列教学情景。
老师问:“花儿为什么会开?”
学生甲说:“花儿睡醒了,它想看看太阳。”
学生乙说:“花儿一伸懒腰,就把花朵给顶开了。”
……
老师说:“不对,是因为天气变暖和了。”
学生们美好的想象就被这个老师一句“不好,是因为天气变暖和了”的判断而否定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反应做多方面的准备,并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能随意扼杀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利用直观教具和形象化的材料,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笔者在教授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的看图作文教学时,采用了“想象三步”法:1)让学生根据图意进行有意想象:一位女孩子在教师节里高高兴兴地把鲜花送给老师。2)让学生根据主题进行再造想象:学生送给老师的鲜花是哪里来的?有的学生说是这位少先队员刚从花店买来的。有的学生说是这女少先队员刚从山上采摘的。3)根据再造想象将画面变活,进行延伸想象:一天早上,太阳还没有露出笑脸,,小红就爬上学校的后山顶把还沾着露珠的鲜花采摘下来,顾不上看山顶迷人的风光,也来不及听鸟儿奏出的动听乐曲,就一路飞奔下山,把鲜花插在老师的笔筒上。这一系列的想象都是学生根据图画和教师要求在模仿中完成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课文的插图或内容,创设情境,启发学生进行大胆想象。
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留给孩子想象的空间,不要扼杀孩子想象的天性。如学习《小鼹鼠要回家》一文时,当我们读到“小鼹鼠克拉在外面玩时迷路了”时,我对学生说:快来帮帮小鼹鼠,她该怎么办?学生争先恐后地为小鼹鼠想办法,有的说可以找警察叔叔,有的说可以拨打110,有的则说找辆出租车……学生毫无拘束地展开想象,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
我们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运用想象力,体会作品的情感。如笔者在教《月光曲》一课时,先让学生听《月光曲》这首曲子3遍,然后要求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兄妹俩”中的一个,边听边感受(“好像看到了……仿佛也看到了……”),最后再让学生认真地朗读这一自然段,将自己的感受与课文中的描写进行对照。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1)利用插图等具体形式,提高想象力。除了上述的音乐欣赏法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书上的插图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乌鸦喝水》时,笔者让学生仔细看课本山的2幅插图,问学生:“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它后来又是怎样想到办法喝到水的?还有什么办法喝到水?”学生看着图片,展开讨论,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提出了很多的办法,想象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2)抓住文中“空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在有的文章中作者因表达的需要省略了一些内容,留下了“空白”。如在《自己去吧》一文中,文中写道“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过了几天,小鹰学会了飞翔。”教师可以围绕这2句话中的留下的“空白”,引导学生想象:小鸭和小鹰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又如在《穷人》一文中,文章结尾只写了桑娜拉开了帐子,但没有具体描述他们的生活,这也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内容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根据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让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对故事结局进行具体描写。有的学生说:“在他们的辛勤劳动下,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开心、快乐。”有的学生说:“由于当时沙皇统治的黑暗社会,他们的贫穷生活永远也摆脱不了。”还有的学生说:“我会来到他们的身边,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教师常常会为学生奇妙的想象而感到惊讶。
3)对物作拟人想象。如对“水”作拟人想象。“水,我见过奔腾不息的江水,它穿峡谷,绕碚礁,向着大海,英勇无畏,一泻千里,勇往直前。”[3]由水联想到人的英勇无畏、勇往直前的精神。又如教学《白杨礼赞》一文时,学生从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联想到北方农民的坚毅性格;从白杨的傲然挺立的英姿,联想到守卫家乡的哨兵;从白杨的枝、叶紧紧团结,联想到党和民族的革命精神和意志。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阅历丰富的人,知识储备才丰富,想象的空间才会更加宽广。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抓住各种契机,采取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带领学生利用各种机会亲近大自然,观察山川河流,体验人间的冷暖,引导他们在生活中捕捉形象、积累素材,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丰富学生的想象。[4]
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就不应给学生过多的约束,而应以课文材料为基础,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合理的想象,对课文进行补充延伸,有效地增强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
[2] 李成红.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11):2.
[3] 佚名.小学生想象的发展[DB/OL].(2012-07-16)[2016-05-20].http://www.doc88.com/p-492332885989.html.
[4] 周应兵.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0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