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田海燕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陕西田海燕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全民族都把教育放在了重要的地位,素质教育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发展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得到充分合理的学习和发展。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就是强化德育教育,重在塑造学生形成奋发好学、积极上进的思想。从而改变过去只抓智育,忽视其他方面的错误认识。
【关键词】素质教育德育教育渗透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如何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教多年来,笔者一直在探索,初步有以下几点认识,以与各位教育同仁切磋交流。
在语文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例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名篇——《春》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春天姹紫嫣红的画面,使学生在感受春天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风光时,加深了对文本的体会;激励他们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强化“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的意识。在学习散文《荔枝蜜》时,我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从小蜜蜂想到辛勤劳动,默默无闻的劳动者,使他们放下家里“娇娇女”的架子,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使他们认识到未来的社会不需要“温室里的花朵”,而是更需要搏击长空的雄鹰。学了小说《夜走灵官峡》,通过学生分角色朗读,分析人物性格,引导他们把自己与小成渝对比;小成渝,一个年仅七岁的小孩子都知道一丝不苟地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坚守自己的“岗位”;那我们十三、四岁的中学生,难道不应该勤奋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坚守好我们自己的“岗位”吗?在对比中,学生们的脸红了。从那以后,他们人人严格自律,学习风气焕然一新。
其次,教师要以自己高尚而美好的情感去感染学生,驱动他们的道德情感,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通过教材去引导学生,教师更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悟学生,使他们“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在讲《我的老师》一课时,我谈起自己初为人师时,与学生们一起上课,课间一起游戏;半夜,学生病了,我知道后立即送学生去医院……有个别学生贪玩,为打电子游戏逃学、旷课,我跑遍街上的游戏厅,把他们一个个找回来,领到自己家谈心,感化他们。往事历历在目,有的学生现在升入了高年级,但他们仍常来看望我,与我保持着联系。
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感情加深了,他们能不爱他们所教的课吗?学习短论《失败是个未知数》。我从自身的几次失败的经历谈起,引导他们认识到:“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后的一蹶不振,失败后的怯懦才是可悲的。”“失败只代表这一次你没有做好,并不代表你永远会失败,失败是个未知数。”“当我们在失败后,勇于化痛苦为动力,从中找到失败的原因和差距,这样才能进步”。才能从“痛苦”这个“岔道口”找到通向成功之路。
第三,要通过灵活多变的练习,指导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同时渗透思想教育。
语文学科的实践活动,应该是形式多样的,不应只拘泥于课本上的练习。可以根据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行多种练习。例如:清明节时,可以带领学生去给烈士扫墓,使学生油然而生对烈士产生崇敬之情。同时,可让学生练习写作文《在烈士墓前的随想》,也可以观看电影《生死抉择》,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如何看待当前的社会腐败问题,金钱真的能买来一切吗?权大还是法大?……引导学生写影评。在国庆到来之际,围绕“迎国庆,颂祖国”这个主题,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通过演讲,学生既加深了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学了古诗中的“送别诗”,我又给学生引入“现代诗”,通过介绍徐志摩、卞之琳等几位诗人的作品,引导他们认识诗歌的不同风格和流派。课余,我组织学生举办诗歌朗诵比赛、趣味背古诗等活动 ,学生们学习诗歌的兴趣极其高涨,纷纷找来一些古今中外的诗歌诵读,班里掀起学诗、读诗的热潮。
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既激发起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也陶冶了他们的性情,净化了心灵;学生们的道德感受水平提高了,学习的动力增强了,学习目的更加明确,自然在纪律、生活各方面对自己的要求更高、更严。
如何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贯穿德育教育,关键在于把握好教育契机,及时根据教材点拨他们;通过教材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拨动他们的心弦,使他们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例如:学了小说《七根火柴》,学生们纷纷表示:先烈们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读书、珍惜时间呢?我们要把浪费的时间补回来。自习课上,教室里专心学习的人多了,小声交头接耳说话的现象也没有了,代之而来的是人人都在认真钻研。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语言更是一项重要的交际工具。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应利用学科优势,渗透德育教育,加强思想教育,使语文真正变成学生爱学的课,真正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