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 张江琴
让故事走进语文课堂
福建张江琴
【摘要】语文学习应该是有趣的,如何语文的学习更有趣?笔者认为可以让故事走进语文课堂,发挥故事的魅力。其实很多的语文知识都蕴含着或者涉及到一个个的故事,如果能将故事运用到语文课堂,让枯燥的知识变得更形象更具体,那么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学得更轻松,学得更好。
【关键词】语文教学故事原则
“从下周开始,我们将进入《论语》的学习,大家可以先做好预习。”我叮嘱说。
“啊……”全班发出一个明显带着失望的感叹声。我心里顿了一下,看来我的学生们还没有喜欢上《论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不喜欢,自然就不可能学得好。我思考要怎样才能引起学生对《论语》的兴趣。
于是,我决定从介绍孔子入手。
课的一开始我提出一个问题:“孔子,名……”这句话刚开了一个头,还没来得及说完,就被下面的学生接了过去,齐声道:“名丘,字仲尼,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看着学生们一本正经的样子,令人哭笑不得:他们记得是文本的注释,却是没有领悟到《论语》奥妙之处。
“停——”我赶紧打断他们,“大家很棒,关于孔子生平的文学常识掌握得不错。但是我今天想问的是孔子为什么名丘呢?”
这个问题一提出,不少学生就抬高了头,两眼望着我,听到有些学生小声议论,“因为他的头型中间低,四周高”,“好像跟一座山有关”……
“不错,孔子的头型比较特别,像个山丘,加上他的父母曾到尼丘山祈祷而得孔子,所以父母为他取名为丘。”听完我的解释,学生觉得有点意思,情绪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这时,我趁势追问说:“可是为什么孔子的父母要向尼丘山祈祷呢?”这一问的效果非常好,满足了学生猎奇的心理。全班学生的头都抬得高高的,两眼发亮,很是期待地看着我。
“话说……”我就给大家讲述了关于孔子的父母叔梁纥和颜徵在的故事。从学生专注的神情看,故事发挥了神奇的效力。
“孔子有这样的家世背景和传奇的父母,对他的成长必定产生影响,那么孔子有着哪些不同寻常的表现了。我们可以走进《论语》,在这部记录着孔子言行的伟大作品中去仔细感受圣人的过人之处和传奇之事。”学生显得有些意犹未尽。
“在大家的印象中,孔子老师的学识如何呢?”前面讲的是孔子父母的故事,为了让学生对孔子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于是我又提出一个问题。
“很广博。”
“应该什么都会吧。”
“他的学识的确很广博,甚至有些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我用几个小故事来印证一下。”
“好!好!好!”全班的耳朵再次竖起来,个个都精神抖擞的看着我。于是我又讲了“季桓子挖井”等故事。
在听的过程中,学生唏嘘声此起彼伏,很显然,孩子们已经为孔子的学识所折服了。
“《论语》中还有很多智慧闪耀的东西,大家要好好体味。亲近孔圣人,感受孔圣人的非同一般之处。”这时不用我多说,学生们有些迫不及待要翻看书本了。
这是我教授《论语》的第一课时,虽然没有直接进入《论语》篇章的学习,但是通过引入与孔子相关的故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不再排斥,有了学习欲望,达成了我的教学目的。这一节课让我感受到故事的神奇魅力,同时我进行了如下的思考。
知识的真正魅力在于学会之后的灵活运用,但是在习得的过程中却不一定有趣。很多的学生对于知识的习得是比较不感兴趣的,甚至是厌恶的。如果能让知识的习得变得更有趣,能在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兴趣之后让其习得,应该就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更多的快乐,自然就学得更轻松,吸收得也就更多更快。故事常常能吸引学生,特别是在课堂上,老师能用相关的精彩故事吸引学生,更甚者能把知识点与故事结合,一定能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听取故事的过程中,轻松掌握要学的知识点。
其实,语文课的很多知识点都可以跟故事链接起来。很多的名作家都是有精彩故事的人,就如我在介绍孔子的时候,放弃掉书本注释中对孔子干巴巴的介绍而选择了用小故事的形式来介绍孔子,让原本对学习不太感兴趣的学生们很快就有了学习的欲望。除此之外很多作品的产生本就是一个故事,相关的背景知识介绍,我们也可以换用故事的形式来演绎。例如在讲陆游的《钗头凤》时,就可以给学生讲讲关于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故事,学生不仅被他们的故事吸引而且还很容易就理解了诗词的情感。让故事深入语文课堂,可以让课堂更有趣,更精彩,可以让教和学都更轻松,习得的知识更牢固。
故事的魅力是无穷的,但是进入课堂还是有几个原则必须遵守的。
1.故事必须服务于教学目的的达成。每一堂课都是有一定的目标任务的,让故事进入只是一种达成目标的手段。切不可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以至于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所以在选择故事的时候应该要斟酌,究竟在哪些环节可以用故事,用怎样的故事。切不可随意安插故事,也不能选择与本堂课毫无关系的故事。例如,曾听一位老师在讲柳永的《雨霖铃》时,非要拉扯讲历来诗人的不幸爱情故事,似乎扯得远了一些,虽然不能说对于诗词中感伤情感的理解毫无用处,可是本堂课的重点不是理解柳永在《雨霖铃》的要表达的情感吗?重点讲讲柳永的故事是不是更有针对性呢?缺少了目标性的故事,会不会让学生有点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老师究竟用意何在吧。这样的课堂教学能给学生留下些什么呢?所以课堂上看似漫不经心的故事,其实是经过教师精心“排演”过的。
2.故事长短必须适度。课堂教学的时间是限定的,在有限的时间里面要完成一定的任务。进入课堂的故事当然就不能过长必须根据课堂的需要进行删选和整合,让它能恰到好处地服务于课堂。曾经听一位老师讲《再别康桥》,就因为老师本人对徐志摩和林徽因特别的喜欢,结果在课上大讲特讲他们从相识到相爱到最后的离别,讲得很动情。结果几乎占用了整节课的时间。其实这首诗只需要设计到徐志摩与林徽因在康桥的有关故事就完全可以了,完全没必要讲得那么详细。所以作为教师不光要选好故事,更要能把握好故事的长度,做到适度。
3.故事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故事的引入,除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应该还要有利于习得知识。所以故事的选择不能太难理解。故事就应该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象。例如在讲《逍遥游》的时候,庄子为了讲清万物有所待,所讲的故事,很多学生理解起来就有困难,所以老师的任务就是要找到类似的故事,让故事来解故事,进而让学生理解庄子想要说明的道理。所以作为老师必须要有一定的阅读积累,才能让在需要补充故事的时候信手拈来。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