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初探

2016-02-14 10:24江苏施秀娟
作文教学研究 2016年2期

江苏 施秀娟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初探

江苏施秀娟

【摘要】阅读教学的主问题是指对阅读教学过程能起主导、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提问或问题。主问题的设计可以简化教学头绪、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尊重学生创造性。立足文本,可以发掘主问题设计的多元角度。

【关键词】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

一、结合文本标题设问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反映作品内容、情感、主旨等信息。标题是进入文本最直接的抓手,设计主问题时抓住标题,就抓住了解读文本的钥匙。有的标题指向文本内容,利用它可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准确把握文章内容,如《江南的冬景》一文,我们可以设计主问题“江南的冬景有何特点?作者通过哪些画面描画出了江南的冬景?”如《拿来主义》作为一篇论说文,可以设计主问题“作者是如何理解拿来主义的?作者为何提出拿来主义?”,通过思考“是什么、为什么”这两个主要问题抓住这篇论说文的核心。其实,名师大家的“示范课”常常如此,黄厚江老师教学《窦娥冤》时围绕一个“冤”字展开,窦娥“冤”在哪里?如何伸“冤”?“冤”的本质是什么?以题目作为切入点设计主问题便于学生切入文本并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结合关键词句设问

诗文大多有关键词句,主旨往往蕴含其中。抓住关键句,设计蕴含深意的问题,可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分析、品味、理解文章内涵。如教《老王》,先让学生找出核心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再作追问“你是如何理解作者的愧怍的?” “诗眼”“文眼”都是文中的关键句,能准确切入诗文重点。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我们可以围绕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设计主问题“作者因何而不宁静?作者有没有寻得宁静?”围绕关键词句设问,能快速打开阅读之门,组织学生研读活动。

再如教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诗,可围绕题目中的关键字“壮”设问“‘壮’如何体现,‘可怜白发生’也能体现‘壮’吗?”作为主问题,前一问紧扣内容、情感,后一问从学生认知盲点设问,有助于突破理解的难点。

三、结合矛盾之处设问

文本矛盾之处,多为学生理解难点处。抓住文本矛盾设计主问题,就是紧扣难点切入文本教学。教《孔乙己》,“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是绕不开的难点。不理解这句话,对“孔乙己”这个形象理解就不能深入、到位。感知文本、分析形象后追问:孔乙己是“的确”死了,还是“大约”死了?请结合文本,说出你的理解。解答这一问的过程就是突破难点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形成深刻认识的过程。《怀念红狐》一文中因红狐偷吃了我家赖以维持生计的老母鸡而使我们一家怀恨在心,那为什么红狐又引发了我对它的怀念呢?柳永的《雨霖铃》是一首婉约词,上阕为何写出“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壮阔之景呢?揣摩文本的矛盾之处,就是让学生体味作者丰富的情感和匠心。

四、结合文章脉络(线索)设问

准确把握行文脉络,对于复杂文本的解读,有庖丁解牛之效。依据文章脉络,学生能迅速把握文本结构,整体感知文本。如对《项脊轩志》文本主问题设计,“作者是如何概括他在项脊轩的生活的?”该问题设计指向全文行文思路及作者情感,进而再生成新的问题“作者悲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从中感受作者那份难言的伤痛和永远的亲情。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围绕“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进行主问题设计,“林黛玉眼中的贾府有何特点?”“林黛玉眼中的宝玉、王熙凤等人又是怎样的?”该问题设计指向贾府这一特定的环境及这一回在全书中的作用,可谓纲举目张。

五、从文本赏析入手设问

文本赏析可以从语言、情感、主题、意境、修辞等多角度入手,进而设计主问题。著名特级教师邓彤老师在执教王之涣的《凉州词》一诗时,紧紧抓住诗句“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片”字设计如下问题:城本来是广阔宏大雄伟的,应该用“座”来修饰比较准确,但诗人这里却用了“片”字,这是为什么?通过激烈的课堂讨论学生逐渐明白“片”通常都用来形容比较渺小、比较单薄的东西,比如一片纸、一片肉、一片糕。诗中的城尽管本来是广阔宏大的,但是一座孤城坐落在莽莽群山之中,周围都是连绵不断的万仞高山,相形之下,这座孤城就显得很单薄很可怜,单薄得就像一片纸,一阵风起就足以将它吹得杳无踪影。而与城池相比,那些守在孤城中的士兵,他们就显得更加的渺小和微不足道,由此引导学生感知他们的命运,理解诗人所抒发的感情,领悟诗歌的主题。同时,更通过一个“片”的研讨,激发了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中“炼字”艺术探究的兴趣。一个“片”字,教师竟能够引导学生咀嚼出如此令人心动的滋味,怎么会不激发起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学习的热情,何愁不能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水平。

再如鲁迅《祝福》的教学案例,余映潮老师在教学中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笔下的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请同学们研读课文,证明这种看法。

“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这样一条阅读线索在教学中主导着、牵动着教学进程,让同学们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在这个主问题下,同学们迅速充分展开活动,探讨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品析了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发展过程:1.丽春之日,丈夫夭折——她是春天没有丈夫的;2.孟春之日,被迫再嫁——她是在新年才过时被婆婆抓走的;3.暮春之日,痛失爱子——“春天快完了,村上倒反来了狼”;4.迎春之日,一命归天——消逝在祝福的鞭炮声中。

主问题教学运用作为一种教学思路,在课堂中能有效地组织教学,提升学生能力,但是,它仍是教师预设下的一种教学,仍有着教师对教材的自我理解和个人设想。要想有效设计主问题,需要教师有深厚的学养和对学情的准确了解,也只有这样才能深入把握住文本的关键,有效地简化教学头绪,激活课堂,使教学内容于单纯之中表现出丰富,于明晰之中透露出细腻,让这种高屋建瓴的设计风格直指教学目标,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孙义兵.文本阅读“主问题”设计意义及策略分析.[J].中学语文.2014(12).

[2]余映潮.“主问题”的教学魅力.[J].中学语文.2011(2).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