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下的湖湘传统民居特色继承与发展研究
——以衡阳市萱洲古镇为例

2016-02-13 09:05袁佳利王珊珊杨立国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湖湘民居古镇

袁佳利,王珊珊,陈 驰,杨立国,陈 宇

(衡阳师范学院 城市与旅游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新型城镇化下的湖湘传统民居特色继承与发展研究
——以衡阳市萱洲古镇为例

袁佳利,王珊珊,陈 驰,杨立国,陈 宇

(衡阳师范学院 城市与旅游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地域文化是传统民居特色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以萱洲古镇为例,以传统民居的继承与发展为切入点,分别从空间布局、建筑材料、建筑色彩、建筑外立面、细节装饰等方面分析当地湖湘传统民居特色,指出萱洲古镇传统民居特色在继承和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上提出确定原则、分区控制、要素传承的措施方法,以期能为湖湘传统民居特色的继承与发展、特色旅游小镇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传统民居;湖湘特色;继承;发展

作为地域文化载体的传统民居建筑,无论是从建造工艺或表现内容,都十分直观的表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1]。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大量的传统民居被“白盒子”、“小洋房”等外形雷同、几何造型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所代替,地域特色不断流失,甚至出现了“千村一面”的窘况。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古镇传统民居的改造更新是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内容,对与古镇而言重要的是资源保护、当地建筑文化特色的继承和发扬,对城镇来说迫切的是要改善城镇面貌和居住环境、打造“让人记得住乡愁的”现代乡村民居。

有关湖湘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专家、学者们从各角度做了一定的研究,如柳肃的《湘西民居》、《湘西历史城镇、村寨与建筑》描述了湘西绚丽多彩的民居形式,梳理了湘西历史城镇、村寨以及具有代表性历史建筑[2-3]。唐凤鸣的《湘南民居研究》介绍了湘南古民居建筑的形式特征、建筑空间模式[4]。但关于如何继承和发扬湖湘传统民居特色、协调发展新旧民居方面的涉及不多。另外,国内关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民居方面的研究很少,且主要集中在新农村建设方向,如刘璐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冀南平原地区新农村民居建筑设计研究》研究了新农村民居的功能布局、建造技术[5]。本文尝试在新型城镇化和传承湖湘传统民居文化的背景下,以衡阳市萱洲古镇为例,探索行之有效的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继承和发展的方法和模式,以推动相关研究和实践。

1 研究区域及方法

1.1 萱洲古镇概况

萱洲古镇是湖南省衡阳市著名的旅游小镇,历史悠久,风光旖旎,鼎盛时期,商贾云集。其位于衡阳市区北部,坐落于衡阳西南云大都市区、湘江生态旅游经济带。萱洲古镇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东靠湘江,北依107国道,省道衡萱公路穿境而过,水路、陆路交通便捷[6]。古镇文化源远流长,文物古迹数不胜数,有古河街、古码头、祠堂、庙宇、古墓葬等物质文化遗产。

1.2 研究方法

根据本文的研究对象,搜集相关文献、有关专著、资料汇编、规划文本等资料,如《衡山县萱洲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衡阳市萱洲古镇旅游详细规划》等,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寻找课题新的切入点[7]。并通过观察、测绘、记录、访谈等方法,了解当地传统民居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归纳总结古镇传统民居整体布局、建筑要素特色等。

2 萱洲古镇湖湘传统民居特色分析

2.1 传统民居空间布局

萱洲在历史上是一座以水运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古渔村”,也是享誉盛名的商业重镇[6],受自然地形、文化水平、建造技术、经济条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古镇民居传统建筑大多呈分栋相街的街衢式建筑群布局,从湘江沿岸一带呈线状分布,再随地势起伏抬高地基线,依次后退,沿数百块青石板石阶组成的古河街集聚,道路两侧传统民居至今还有人经营理发铺、摆摊叫卖。

从萱州古镇肌理图来看(图1),古镇街巷狭长,与周围建筑高宽比约为1∶6,但由于古镇传统民居沿山坡布置,两侧建筑高低有次,且每栋民居大门多留出半米平台,能够让人们感受到街巷尺度亲切,比例和谐。另民居街巷空间宽约为2~3米,河道宽约为550~580米,古河街离江面高差约2至3米,河道与河街的宽度比形成巨大的视觉落差,从河对岸远远眺望,高低层次分明的建筑与马头墙形成较好的视觉景观。

图1 萱州古镇传统民居分布肌理图

2.2 传统民居特色要素

2.2.1 建筑材料

萱洲古镇的传统民居大都就地取材。建筑材料以木、竹、土等天然原料为主,主要体现在古河街民居中的构架、楼地板、门窗和板墙当中[8]。此外,砖石的应用中也十分常见,一些富裕人家或宗祠等建筑墙体多选用当地小青砖,用清水砖砌做法砌至马头墙翘角,包括古河街地面都是用当地的青石板等材料铺置而成。

2.2.2 建筑色彩

萱洲古镇传统民居建筑色彩整体表现为三种颜色,分别是“青、白、褐”三种。屋顶的青瓦和部分外墙的青砖呈现出青色格调;屋面和马头墙表面经过粉刷,整体呈现为白色基调,但由于衡阳地区土壤多为多红壤、紫色土,经历时间和风霜的打磨,民居墙体多呈现黄色、红褐色,增添了几分历史沧桑的色彩;外墙内院的梁柱、门窗、家具和木雕,均为自然木质褐色,总体呈现出浓浓的湖湘文化色彩。

2.2.3 建筑外立面

萱洲古镇民居建筑外立面具有独特的湖湘风情,主要包括屋顶(含屋面、屋脊装饰、材质等)、墙体(含山墙、墙裙等)及门窗几个部分(表1),这些要素成为湖湘传统民居特色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表1 萱州古镇传统民居建筑外立面特色要素一览表

续表

要素样式年代保存程度建筑装饰出现频率建筑特征分布位置现状照片门框档门清末民初一般顶端有采光口高方便经济、易于拆卸,满足经商需要古河街民居将军门明清良好门枕石、石雕、门神像低用料厚实、坚固耐用刘锦公祠等实榻门民国良好兽头门环中用料厚实、坚固耐用谭年庚宅、雅闲阁等隔扇门明清良好雕花中由格心、绦环、裙板构成,格心镂空,多偶数扇刘锦公祠等窗套方式明清良好窗楣高大小四方形重叠的图案谭年庚宅、刘锦公祠等直棂式明清良好窗楣高垂直木条立于窗文白云宅、赵伟红宅等回纹式明清良好雕花中横竖短线组成方形、回环状花纹刘锦公祠等冰裂纹式明清良好窗楣低无一定规则刘锦公祠

2.2.4 细部装饰

古镇传统民居当中还有许多造型精美的、构造复杂的细部装饰,如雕刻(含木雕、砖雕和石雕)、披檐、柱础、彩绘、藻井等,装饰的纹样多为花鸟、动物、植物、神话故事等题材,装饰位置大多在门、窗、枋、柱、梁等部位[9]。如刘锦公祠的墙裙,就采用了当地红砂岩进行雕刻,不仅起到了稳定墙基、保护墙角的功能,还丰富了传统民居的外部形态。

3 萱洲古镇传统民居继承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3.1 保护力度较弱,现有质量偏低

古镇原有传统民居近百余栋,但现在除刘锦公祠、雅闲阁、观谭寺等个别建筑保护较好之外,多数传统民居已经破败不堪,有些甚至已经坍塌、废弃,而坍陷的部分直接堆积在原建筑的基础上,无人管理。

经统计,现有传统民居能纳入具有一定历史或文化价值范围的约有12栋,仅占原有比例12 %左右(图2)。这寥寥可数的民居修缮工作现状也令人担忧,这给古镇的保护及特色传承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3.2 建筑传承不足,新旧民居风格不协调

萱洲古镇新建民居对于湖湘传统民居文化特色的继承发展不明显,新建民居建筑色彩、造型等与当地传统民居差异较大。而当地居民应生产生活的要求,追求建筑现代化,这些建筑大多请当地施工队,没有专家和设计师的指导,建设活动缺乏有效的规划指导,不知怎么延续传统民居特色,如何保持历史文脉,因此这些建筑都比较简单,大多似方盒子状,毫无地域文化特色。而且新建建筑大多不是在以前旧宅上翻新,而是重新选址,一户多宅,重复占地,也易造成新旧建筑风格紊乱。

3.3 部分民居修缮手法有所偏差

萱州古镇古河街一带大多建筑已存在翻新整修的情况,建筑样式虽基本保留,但是建筑立面改动和原有风貌偏差较大,主要表现为由原粉、灰抹刷的墙面改造为白色或蓝底白纹的漆面,或是将原有建筑改造为红砖为主材料的砖混结构,层数由两层上升为三层等等,甚至有些民居只翻新房屋正立面,且翻新的色彩、材质与原建筑其它侧立面完全不一致,导致出现了“一屋两面”的窘况。因此,当地政府和居民花费了时间、精力,但是原有的湖湘民居特色依旧没有显现。除此之外,传统民居建筑内部空间没有进行相应的更新改造,没有加入现代化生活配置,居民依旧不愿意入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古镇民居的活力。

图2 现有传统民居和原有传统民居分布对比图

4 萱洲古镇湖湘特色民居的继承与发展模式研究

4.1 宏观层面:确定原则

(1)继承发展原则:分别从传统民居的保护及新建民居的传承两个方面进行,建设过程秉承继承发展传统民居特色的宗旨,以指导萱洲古镇现代民居建设。

(2)协调统一原则:萱洲古镇民居建设必须保证改建与新建、前期整治与后期管理相协调。使得整个古镇民居建筑风貌协调统一,彰显地域特色,弘扬文化底蕴[10]。

(3)以人为本原则:萱洲古镇民居建设过程的直接接触对象是当地居民,建设活动应建立在充分了解当地居民意愿的基础上,以人为本,提高居民居住环境质量及生活水平。

4.2 中观层面:分区控制

根据萱州古镇传统民居现状,针对性的进行功能整合,将其分成五个功能区域:A古河街区域、B沿江古码头区域、C山地临街区、D沿江历史街区地段、E其他区域。各区域的地理区位、传统民居集聚情况不一,控制的手段和力度也有所区分,具体手法见表2。

表2 萱洲古镇民居分区保护控制引导一览表

4.3 微观层面:要素传承

民居建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赋予湖湘民居特色要素,使其在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求的同时具有独特的传统特色和地域风情,根据前文总结的各要素现状状况及风貌质量,给出以下四种处理措施(表3):

(1) 留:民居建筑当中保存比较完好的局部或构件,对其进行完全保存或略加修整,让人们通过这些局部或构件来了解本身富含的湖湘文化艺术以及背后的历史变迁。

(2) 修:有一定地域特色的构件和细部,但质量较差,即尽可能利用原物,修旧如旧。

(3) 改:局部或构件风貌一般,不具有地方传统特征,不能体现地方传统特色,对周围环境风貌有一定的影响,可根据周边环境特点,改建或重新设计。

(4) 拆:风貌较差,与周边风格极不协调的要素,应该拆除这些破坏性的构件和细部,整治环境景观,保持古镇的传统风貌。

根据建筑要素传承改造的方法,选取位于D区沿江历史街区地段的刘氏住宅为案例进行研究。改造前该民居为平屋顶、外立面墙贴瓷砖、玻璃窗、卷闸门,整体建筑风貌和传统民居不协调。在改造中通过“拆”“改”处理方式,如将屋顶平改坡、外立面瓷砖敲除、增加墙裙、调和建筑色彩、门窗改木制等,使改造后的民居和传统民居建筑风貌基本一致,且较好传承了当地建筑元素(图3)。

图3 刘宅改造前后对比图

建筑要素具体构件风貌现状处理手法留修改拆改造要点改造模板屋顶屋面老旧√√破损√平屋顶、彩色瓷砖√√灰色瓦、坡屋顶墙面山墙老旧√√破损√形式不协调√√白色墙体、山墙翘角墙裙不平整√破损√无墙裙√窗下0.9m高度砌筑或抹灰门门板褪色√破损、色彩不协调√材质不协调√√深褐色木门窗窗户褪色、老旧√破损√材质、形式不协调√√深褐色木花窗,浅色玻璃窗楣老旧√破损√无窗楣√小青瓦,配装饰图案其他构件阳台栏杆木质√√材质、色彩不协调√√深褐色木栏杆

续表

建筑要素具体构件风貌现状处理手法留修改拆改造要点改造模板其他构件柱子木柱√√砖柱√√统一色调,加柱础色彩外立面褪色、老旧√√色彩不协调√外贴瓷砖√√以传统民居基本色调为蓝本

5 结 语

湖湘传统民居特色的继承与发展是湖湘地区乡村新民居建设的根本。在民居建设过程中,应当通过总结当地民居特色文化,提炼民居特色元素,在保护传统民居建筑的同时赋予新建建筑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致力于打造极具湖湘特色的风情古镇古村,强化当地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促进当地旅游业等经济产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希望在今后的发展建设中,各居民、管理部门、设计师等能够真正认识到传统民居建筑特色继承发展的重要性,能够正确理解保护、改造和发展的关系,积极参与其中,从当代与历史、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深度来传承湖湘传统民居特色。

[1] 郭建国.湖湘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艺术特色[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9(1):84-86.

[2] 柳肃.湘西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 湖南省建设厅.湘西历史城镇、村寨与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 唐凤鸣,张成城.湘南民居研究[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6.

[5] 刘璐.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冀南平原地区新农村民居建筑设计研究[D].邯郸:河北工程大学,2016.

[6] 衡山县志编纂委员会.衡山县志[M].长沙:岳麓书社,1991.

[7] 陈军.论传统民居的审美功能[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3.

[8] 唐果.基于生态性的衡山萱洲古镇环境艺术设计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2.

[9] 李曦.湘南民居的装饰特征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

[10] 莫宇红.湖湘文化中现代设计元素的发掘与对接[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20-25.

(编校 郑文武 实习生 郭齐旗)

On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s of Huxiang TraditionalResidenc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typed Urbanization——Taking Xuanzhou Ancient Town of Hengyang City as an Example

YUANJia-li,WANGShan-shan,CHENChi,YANGLi-guo,CHENYu

(College of City and Tourism,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Hengyang Hunan 421002,China)

The regional culture is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of traditional local-style dwelling houses characteristics.Taking Xuanzhou ancient town of Hengyang City as an example,this article analys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local-style dwellings in Hunan province respectively from the plane layout,building materials,architectural color,facade,decoration details and other aspects with the breakthrough point of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local-style dwell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tape urbanization.The article points out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houses in Xuanzhou Town,and put forward the principle of determination,zoning control,elements of heritage measures from three levels of macroscopic,microscopic and something between these two in size.The article,through research and analysis,hopes to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Hunan traditional local-style dwelling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 tourism towns.

traditional residences; Huxiang characteristics; inheritance; development

2016-04-10

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5B(1)004);衡阳师范学院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4A21);衡阳师范学院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cx1518)

袁佳利(1987-),女,湖南邵阳人,工程师,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传统民居、城市与景观规划设计。

K928.7

A

1673-0313(2016)06-0019-06

猜你喜欢
湖湘民居古镇
《湖湘论坛》征稿启事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湖湘文化的统一战线价值分析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近代湖湘文化的崛起与启示
古镇之旅
古镇——镇远古镇
同里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