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偶延迟满足的进化心理学解释

2016-02-13 23:13邓魁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单身心理学基因

邓魁

(云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择偶延迟满足的进化心理学解释

邓魁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延迟满足是人类个体在进化过程中的一种心理能力,择偶是进化心理学研究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择偶延迟满足是指个体甘愿为了以后获得更加理想的配偶满足而放弃即时择偶满足的抉择取向。择偶延迟满足的背后蕴含着进化心理学意义。目前,人们的择偶延迟满足具有全球性、长期性以及在性别上以女性为主。在这个自由的择偶环境里,人们更愿意在等待中寻找自己理想的配偶,随着择偶资本差异的扩大,择偶偏好的加强,人们的择偶标准开始变得更加具体、严格,同时女性的择偶优势开始回归,更多的人开始选择择偶慢策略,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寻求择偶延迟满足。

择偶延迟满足;进化心理学;择偶资本;择偶偏好;择偶策略

一、进化心理学与择偶延迟满足

进化心理学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形成的一个心理学流派,认为人的心理是通过基因遗传的,把本能作为心理学的概念加以高度重视。[1]1-2尽管进化心理学更多地看重基因的作用,但进化心理学并不否认环境的作用,强调的是基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强调基因对环境的适用与遗传。进化心理学更多地从人们的长期行为或固定行为来解释人们的行为。例如父母长期地无条件关爱儿女,例如男性更喜欢漂亮的女性作为自己的伴侣。择偶涉及到人的终身大事,关乎人的生存与繁衍。择偶行为是绝大多数人到了一定年龄阶段都必须经历的固定行为,同时也是双方考虑再三、不断交流较为漫长的选择行为,背后蕴含了进化心理学意义。

延迟满足(delay of gratification)是指一种个体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也就是说,延迟满足是一种决策。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对儿童关于食物的诱惑与奖励设计了著名的“延迟满足”的实验,该实验以及后续实验肯定了延迟满足表现出自我控制力的作用。近年来,延迟满足研究开始不仅限于儿童问题的研究,众多学科领域对其进行相关探索,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罪犯研究等等都对其展开研究,研究对象从幼儿也拓展到成人,且对延迟满足进行了具体的拓展,例如学业延迟满足、饮食延迟满足等等。延迟满足是人类个体进化过程中的基本心理能力。[2]本文把延迟满足研究引入到择偶领域,希望能解释人们在择偶过程中延迟满足所蕴含的进化心理学意义。

择偶延迟满足 (mating delayed gratification)是指个体甘愿为了以后获得更加理想的配偶满足而放弃即时择偶满足的抉择取向。择偶延迟满足是一种主动性的选择,主要表现为不主动追求她(他)人同时拒绝接受自己不满意的人。择偶延迟满足不仅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动机的表现,正如马斯洛所说,动机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必须是人类终极目的、欲望或需要的研究。[3]60-61择偶延迟满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人类的繁衍动机,具有强大的进化意义。尽管已有研究分别对择偶和延迟满足做了比较细致的分析,但二者的结合,目前国内外具体对“择偶延迟满足”这一概念还没有深入探讨,本文将从进化心理学的视角对其进行解释。

二、择偶延迟满足的特征

(一)范围上呈现全球性

2015年,根据国家民政局数据显示,中国单身男女人数已近2亿,独居人口从1990年的6%上升到2013年的14.6%,如今有超过5800万人一个人生活,中国第四次单身潮正在来临。[4]然这一趋势并非中国大陆独有,台湾媒体报道,2012年台湾15岁以上的单身人口为939万人,占总人口约42%;日本国立社会保障和人口问题研究所预测,到2030年,日本的终身未婚男性比例将增至30%;2014年,据美国媒体报道,大约50.2%的美国成年人是单身,约1.26亿人。尽管这些数据中,并不是所有单身人群都是选择择偶延迟满足,但这些数据的庞大,人们不得不承认择偶延迟满足的存在且其具有全球性。

(二)性别存在差异,以女性居多

在中国,2007年教育部公布了171个汉语新词之一,就有“剩女”一词,是指已经过了社会一般所认为的适婚年龄,但是仍然未结婚的女性。狭义上是指27岁或以上的单身女性,很多拥有高学历、高收入和出众的长相。从这些特征看出,中国女性追求的是主动的择偶延迟满足,而非其他外在条件限制所导致的被动延迟。根据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30岁及以上女性人口中,有2.47%未婚;而此前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中,仅有0.92%未婚。10年间,这一比例增加了近2倍,可见中国的剩女日益增多已成事实。同样,日本预测2030年单身比率中的30%,其中女性占23%。足见女性在择偶延迟满足上的数量要高于男性。

(三)时间的长期性

从第三次单身潮开始,就有从被动单身到主动单身的趋势。[5]第四次单身潮更多地也将是主动选择单身,更多地期待获得择偶延迟满足。20世纪末,中国的第四次单身潮逐渐显现。与前三次不同的是,主要表现为择偶延迟满足的第四次单身潮的持续时间将更为长久。主要是基于背后的原因差异所导致。第一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受首部《婚姻法》影响所致;第二次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知青为了返城纷纷离婚,引发了单身潮的出现;第三次是在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引发传统家庭观念的转变,形成单身浪潮。这些都是由外在条件的改变而引发,更多地是短暂的客观原因所造成,而第四次单身潮则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女性权利地位的提升,只要经济不急剧下滑,女性权利继续得到保障,男女更加平等,单身潮就将长期发展下去。同样,正如美国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艾里克·克里南伯格的《单身社会》所言,我们正在学习单身,以使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好。

三、择偶延迟满足的进化心理学原因解释

(一)自由择偶环境的局限性

长期以来,无论是中国还是国外一些国家,绝大多数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的是门当户对。这种形式之所以能延续千年,道理在于它遵循了进化的观点,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同时,这种做法大大节约了婚姻的成本,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时间成本,人们抛弃了等待的环节,如果把婚姻当成一场交易来看待,父母的安排则节约了交易成本,省去了彼此的考验。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主张自由恋爱,看似可以打破门当户对,但从现实来看,仍然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制约着人们的配偶选择,绝大多数人还是不由自主地选择了门当户对,这种无形的力量仍就是进化的要求,基因的选择。

自由的择偶环境不是有利于解决人们的单身问题吗?答案是自由的择偶环境并不完全有利于解决单身问题,有它自身的局限性。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一书中讲到,自由的环境导致人们并不真的自由,绝对自由导致绝对的不自由。[6]19-20人们在择偶过程中看似每个人的选择都是自由的,但总有条件会导致不自由,而要摆脱这种不自由的状态,人们需要提出条件来限制,比方说一个男性可以自由地追求世上的每一个女性,但一个男性在现实中又不可能选这么多女性,那么男性就会给自己设定条件,用来筛选,在不断地筛选之后,男性就会发现,结果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选出来的是自己综合所有人优点的综合体,实际并不存在或很少存在,这符合进化心理学的观点。根据基因遗传规律,人只有百分之五十基因留给下一代,另外百分之五十取决于配偶。要想让下一代获得最好的基因,自然就要找最好的的另一半,恨不得配偶集合了所有人的优秀基因;另一种是只有理想对象的部分优点的较适合人群,然而这样的人有很多,自由选择所带给人的困扰就是不知该选哪一个,以及选出一个后而耿耿于怀不能选择另一个。从进化心理学的观点来解释,男性总是希望获取更多的资源来使得自己的基因遗传下去。基于这两种要求,男性要想选出性价比最高的一个配偶,最好的办法就是等待,等待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寻求更多的对象以使自己获得最理想的一位伴侣,女性也一样。同时,交通便利、信息发达也给人们提供了等待的环境。因此,自由择偶环境降低了人们择偶的速度,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在等待中寻求择偶延迟满足。

(二)择偶资本差异扩大

择偶资本,是指个体在择偶方面自身所具有的价值,包括经济实力、长相、性格、才华等等。在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择偶资本基本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期,这个时期的人或者是按照组织要求结婚,或者相亲。组织要求自己没得选择,相亲则主要看重对方的长相,至于性格方面则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观察,大家都是婚后慢慢磨合,最重要地是大家的经济情况都差不多,不需要左挑右选,也不需要准备太多,没房没车就结婚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按照进化心理学的观点,当人们不能清晰鉴别对方的繁育生殖能力时,看长相就是最佳选择。很大程度上,长相就是生产力。男性的体型健壮、个子高,女性的身材饱满、面容姣好等都将在生活工作中占据优势,获得良好的生存条件。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这一时期的很多人开始自由恋爱,但更多的人仍是相亲,相亲依旧非常看重长相,但随着大家经济水平的差异开始扩大,经济因素开始考虑到择偶之中来;当然,好的资源有利于物质生活的提高,根据获得性遗传规律,好的生活会促使好的基因进行存储,从而更好的遗传,自然人们会看重经济物质资源。第三阶段,也就是90年代后期至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经济收入普遍增高的同时,人们的经济收入差距也在不断地拉大,人们择偶开始非常看重经济因素,社会流行婚嫁要有房有车就是最好的证明,当然,人们在择偶方面也继续看重外貌长相和性格,正如社会的流行语,“这是一个看脸的世界”和“我想找一个对我好的人”。按照进化论的观点,人们获得的优势条件越多,也就越容易生存,每个人都希望自身可以拥有更多的优势。然而在进化过程中也有人类自身不可避免的缺陷,那就是人类的惰性与贪婪。人类的惰性与贪婪导致人的基因、性格、资源三者往往存在排斥。以基因好资源又丰富的人为例,一个基因好资源又丰富的男性可能会更多情,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看,他会为了更好地延续自己的优秀基因而扩大自己的配偶对象,以确保其基因遗传的广泛性而不被灭亡。同样,女性也一样。当然,这受到婚姻制度的制约。

从总体上来说,人们的择偶资本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无论是贫富差距还是其他差距,人与人之间的整体差距越来越大。差距大造成的结果就是,差的人想找一般的,一般的人想找好的,好的想找更好的,于是人们在这个循环中期待着、等待着,很多人选择宁缺毋滥,选择不将就,直到因自身年纪变大、身体条件变差、择偶资本开始下降时才选择妥协。从性别上来说,择偶资本存在很大差异,绝大多数男性单身者都是经济实力处于弱势的人或暂时实力较弱的人,而暂时实力较弱的男性,他们就会选择择偶延迟满足。而对于女性,她们除了经济开始自己独立外,女性通过化妆、保养等方式使得自身的颜值开始上升且保持年限不断的递增,极大地增加了女性的择偶资本。绝大多数单身的女性属于择偶资本比较雄厚的人。研究发现,自身的择偶资本越强,对另一半的要求也就越多,也就越容易处于单身状态。我国剩女现象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拥有高学历、高收入和出众的长相的女性单身非常多。[7]总之,女性择偶资本的增强,也导致了她们的择偶延迟满足。

(三)人们的择偶偏好加强

对于择偶来说,按照进化心理学基因选择理论的观点,人们总是尽一切可能来寻求最优秀的另一半以使得下一代基因获得最优遗传。于是相比找一个比自己差的人和找一个和自己差不多的人,人们总是希望找到一个比自己优秀的人,以实现最佳搭配。但怎样才能识别到比自己更优秀的人呢?人类在长期的择偶过程中根据经验,慢慢地形成了择偶偏好。择偶偏好是进化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人类有性繁殖和亲代投资的要求,更多地表现在人的无意识之中,影响人的择偶决策。在选择长期伴侣的时候,男性跟女性在某些方面具有较为明确的差异:男性比女性更看重对方的生育力,看重对方是否年轻漂亮,而女性比男性更看重对方的资源、强健体魄和承诺。[8]

在中国古代,人们正是按照这样的择偶偏好来选择配偶。时至今日,在自由婚姻的环境下,这样的择偶偏好仍存在吗?答案是这样的,择偶偏好不仅存在,而且择偶偏好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人们的择偶偏好更强。尽管不能作一个古今对比,但研究者发现,当代女性在择偶条件上主要存在好基因、好爸爸、好资源三方面的择偶偏好,且当人们具有更高的经济条件时,人们在择偶时更偏好于好爸爸的因素。[9]说明现代人仍存在择偶偏好。不仅如此,许多女性在选择配偶时,除了很看重男性经济条件外,也对男性的长相、学历比较看重,尽管可以放低要求,但如果达不到一定水准的话,哪怕男性的经济条件非常好,女性也会拒绝。当然这也符合进化心理学的要求,因为在主要的择偶三大因素中只有一因素超级的好,而其他存在严重不足,这并不能使基因获得最好的遗传。同时,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人们的自身条件越来越好,对弱于自身条件的异性越来越不看好,按照进化心理学的观点,人们在进化的过程中总是寻求强强联合,然而,这加大了配对成功的难度,也使得人们存在宁缺毋滥的心态,主动寻求择偶延迟满足。

(四)择偶标准更加具体、严格

择偶标准是择偶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社会上流行很多时髦词语,“白富美,高富帅”等等,这些词语尽管不能用来衡量每个人的择偶标准,但不得不承认其的确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从这些词语中可总结出两点,其一是择偶的标准越来越具体,其二是择偶标准越来越严格。关于择偶标准越来越具体,2015年复旦大学团委校园调查发现,女生在回答关于爱情:“男生什么样的气质吸引你”的情况时,上进、幽默、绅士排前三,其中“幽默”只是人性格当中的一个小点,都受到如此重视,可见复旦大学的女生对自己另一半的要求非常的细致,而这也导致了复旦女性同学的单身率高达71.66%。[10]当然,人们择偶要求越具体,越有利于配偶之间的相互了解,越能够加强配偶之间的连结,从而使得自己更有安全保障,这符合进化生存的原则。至于择偶标准越来越严格,主要表现在择偶标准的全面性、完美性。人们对另一半的选择,要求单项特征质量过关的同时,还要求在数量上保持高产,不仅要求人漂亮,还要有钱,还要性格好,还要空闲时间多等等众多条件集于一身,一旦某些条件达不到就宁愿保持单身,有的可能就只是一个条件不满足,也导致择偶失败。这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主要来源于人们总是喜欢寻求完美的另一半,当自身条件开始变得好起来时,人们的要求开始过于膨胀,完美主义情结开始作怪。总之,随着择偶标准的越来越具体和越来越严格,社会上的很多人都将变得条件不足,毕竟完美的人少之又少,从而很多人都将找不到心仪的另一半,进而只能继续主动保持单身,寻求择偶延迟满足。

(五)女性择偶优势回归

单身问题的形成,一定包括男女双方的问题。但主要还是其中一方的原因。“在某种特殊程度上,雌性的择偶偏好可能决定了物种进化的方向。当今时代,主要原因是女性。因为雌性是择偶行为的主宰者,她们决定了何时交配,和谁交配以及交配的频率。”[11]104-105Sarah Blaffer Hrdy的这段话反映了女性在择偶行为中的优势地位,但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地位的不对等,女性在择偶过程中并没有占据她身体构造所赋予的地位。从整个社会阶段的发展来看,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男性依靠体力掌握着经济的主导权,从而在社会生存中占主导地位,进而在择偶方面占据主导位置,女性属于从属地位。但人类生存的关键一环,生命的延续一直掌握在女性的手中,从未改变。直到今天,人类进入脑力时代,男性的体力优势开始越来越弱,女性开始和男性一样,逐渐开始有同样的经济能力,致使女性不仅掌握着生的工具的同时也掌握了生存的能力,因而女性的择偶优势回归,女性在生命繁衍的地位将重新得到恢复,21世纪已经开启了女性时代。

一直以来,女性很小便成家,而后就被家庭所束缚,自然一旦得到释放,必然会予以反击。表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不想过早结婚,依靠自己的经济能力去行使更多的自由,中国越来越多的剩女就是典型的例子。同时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考虑,原因在于尽管女性在择偶前占据优势,但在择偶后,伴随孩子的出生,优势即刻反转。这也正是女性在择偶偏好中为什么更偏好“好爸爸”因素,原因在于女性要确保自己在择偶后依旧维持自己的优势。尽管在择偶后,女性比男性相对处于弱势地位,但随着经济能力的增强,女性依然不会向男性屈服,美国大量单身妈妈宁愿自己带孩子也要离婚的现象就是鲜明的例子。[12]因此,只要女性的经济能力越来越强,无论是择偶前还是择偶后,女性在择偶方面都占据一定的优势,并将导致女性不愿过早结婚或对男性拥有更多选择权时,女性都将主动寻求择偶延迟满足。

(六)择偶慢策略的选择

择偶策略是选择伴侣的一种决策行为。择偶策略可分为长期择偶策略和短期择偶策略。二者相比较,长期择偶策略的背后可能考虑更多的是繁衍策略。与择偶策略的快慢相对应,繁衍策略亦可分为快策略和慢策略,快策略的个体表现为更早地性成熟,主张更早地发生性行为,有更多的性伴侣,以及生育更多的子女,在后代教养上投入更少;慢策略的个体更注重身体培养和技能发展,较迟开始性行为,更注重后代的质量而非数量,更注重后代的教养。[13]繁衍策略的不同会导致择偶策略的不同。繁衍快策略一般来说会导致择偶快策略,繁衍慢策略会导致择偶慢策略,但这还涉及到不同的人群。主要是不同人群的择偶竞争力不同。择偶竞争力是影响择偶策略的重要因素。根据择偶竞争力的差异,可把择偶竞争力分为低择偶竞争力、中等择偶竞争力和高择偶竞争力,对于低择偶竞争力的人选择的是繁衍策略中的快策略,同时也更多地选择择偶快策略;对于中等择偶竞争力的人选择的是繁衍策略中的慢策略,同时相应地也选择地是择偶慢策略;对于高择偶竞争力的人,尽管他们更多地也选择繁衍策略中的慢策略,但他们由于自身的择偶竞争力强,他们的择偶可慢可快,基本不需要采用择偶快慢策略。毫无疑问,选择择偶延迟能满足的人选择的是择偶慢策略。中国正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正在或将形成一大批中产阶级,而这些人,很大程度上都属于中等择偶竞争力人群,他们将更多地选择择偶慢策略,选择择偶延迟满足。

[1]朱新秤.进化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郝春东,刘晓燕.延迟满足的研究方法、理论及现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2(3):120-124.

[3]皋古平.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吗?进化心理学视角下的人性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王蕙林.第四次单身潮来袭 单身人口近2亿 主动选择单身的 男女增多[EB/OL].(2015-12-04)[2016-01-10].http://news. xinhuanet.com/overseas/2015-12/04/c_128500342_2,htm.

[5]王霞.第三次单身潮解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6(12):5-7.

[6]艾里希·弗洛姆.逃避自由[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

[7]杨凤立.北京“剩女”超过50万专家称六大原因所致[EB/OL]. (2008-12-03)[2015-12-07].http://www.docin.com/p-819999884.html.

[8]Buss,D.M..The evolution of human mating[J].Acta Psychologica Sinica,2007,39:502-512.

[9]Hui Jing Lu.,Xiao Qin Zhu.,&Lei Chang.Good Genes,Good Providers,and Good Fathers:Economic Development Involved in How Women Select a Mate[J].Evolutionary Behavioral Sciences,2015,9(4): 215-228.

[10]林颖颖.复旦团委调查学生婚恋观:女生单身率高达71% [EB/OL].(2015-12-17)[2016-01-07].http://edu.qq.com/a/20151217/ 017734.htm

[11]Buss,D.M.进化心理学心理的新科学(第二版)[M].熊宏哲,张勇,晏倩,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2]罗帆.一个美国单身母亲的心路:离婚后找到我自己[N].武汉晨报,2003-01-02.

[13]林镇超,王燕.生命史理论:进化视角下的生命发展观[J].心理科学进展,2015(4):721-728.

(责任编辑:徐星华)

Explanation of Mating Delayed Gratification from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DENG Kui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Management,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Yunan 650500,China)

Delayed gratification is a kind of mental ability in the process of evolution.Mate selection is one of the major content of evolutionary psychological research.Mating delayed gratification is a decision which individuals willing to get more ideal spouse satisfaction instead of instant mate choice.Mating delayed gratification contains the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meaning.At present,mating delayed gratification is global and long-term,and there is more female than male in gender.People are prefer to wait in this free environment,and get a ideal mate.With the enlargement of mating capital differences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mating preference.Mating standards become more specific and strict.At the same time,the female mating advantage get regression.More people begin to choose slow mating strategy.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looking for mating delayed gratification.

Mating delayed gratification;evolutionary psychology;mating capital;mating preference;mating

10.13877/j.cnki.cn22-1284.2016.09.028

B84-069

A

1008—7974(2016)05—0134—05

2016-04-16

2015年度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进化心理学视角下的研究生恋爱延迟满足研究”(yjs201504)

邓魁,湖南益阳人,硕士。

strategy

猜你喜欢
单身心理学基因
Frog whisperer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单身久了会上瘾?
41岁,我单身
创新基因让招行赢在未来
婚后过得好的人,都有一种“单身力”
基因
单身是最好的升值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