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历公历换算与史梦兰生卒年代换算的辨证

2016-02-13 20:45秦进才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干支公历纪年

秦进才

(河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冀东文史·史梦兰研究

浅谈农历公历换算与史梦兰生卒年代换算的辨证

秦进才

(河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农历与公历、年号纪年干支纪年等与公元纪年分别属于不同的历法、纪年系统,两种纪年的对应,只是大致的对应,并不完全相等,涉及到月日相差更远。尤其是生卒于年号纪年、干支纪年岁尾的历史人物的生卒年代与公元纪年换算。具体到史梦兰生卒年的换算虽然说法大多相同,实则多没有注意到农历与公历、年号纪年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的差异,准确地说史梦兰生于嘉庆十八年四月二十九日(1813年5月29日),卒于光绪二十四年十二月二日(1899年1月13日)。

农历公历换算;史梦兰生卒年代;换算辨证

现在一般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的论著,涉及到农历与公历、年号纪年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换算等,往往书写年号纪年、干支纪年等夹注公元纪年,亦有书写公元纪年,夹注年号纪年者等。由于中国农历与公历、年号纪年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属于不同的历法、纪年系统,两者只是大致的对应,并非完全相等,尤其是在年尾岁首之际,很容易在换算时出现问题,动辄相差一年之久,直接影响了历史人物生卒年代换算的准确性。笔者不揣浅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略述管窥蠡测之见,并辨证史梦兰生卒年代的换算。

一、农历与公历、年号纪年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的不同

中国古代,“上天下泽,颁朔以定民心;治历明时,纪年以垂国统”[1]。颁朔与纪年,是国家拥有统治权、正统性、合法性的象征,是皇权支配社会的标志,要隆重地举行典礼昭告天下。对待朝廷颁布历朔的态度,是衡量臣民、四夷是否拥护、归顺皇朝的标准,涉及到社会民生的诸多领域,关系重大。

(一)中国历史上的纪年

中国从殷商时代就有了干支记日,两汉时代开始干支纪年,一直持续到现代。“昔在春秋,诸侯宗周,国皆称元,以布时令。”[2]“人君有位号,则有纪年。”[3]不仅周天子有纪年,如周平王元年(前770),标志着春秋时代的开始,国君有纪年,如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是《左传》记事的开始之年,而且小国君主也自有纪年,如鄀公平侯鼎的“唯鄀八月初吉癸未”[4]等。“三代诸侯,各自纪年。孔子志在尊王,而修《春秋》亦以鲁公编年。盖成例相沿,虽圣人不能改也。”[5]战国至西汉初年,采用帝王在位纪年。汉武帝时代,开始用年号纪年,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清末,出现了孔子纪年、黄帝纪年等。辛亥革命后,实行中华民国纪年,还有袁世凯的洪宪年号,溥仪的康德年号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公元纪年。

中国历史上的纪年,有帝王在位纪年、年号纪年、干支纪年、太岁纪年等。

有单独使用者,如《竹书纪年》的“晋献公二十五年正月”,这是用王侯在位纪年。又如楼兰简有“建兴十八年三月十七日粟□胡楼”[6]的记载,肩水金关汉简有“地节三年十一月癸未朔辛丑”[7]的记载,这是用年号纪年。再如王夫之“遗命墓志”有“戊申纪元后三百二十有五年九月二十七日”[8,p229],“戊申纪元”,为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后三百二十有五年”,即康熙三十一年(1692)[8,p227];许同莘《张文襄公电稿跋》有“戊午六月二十七日编讫”[9]之语,戊午,即民国七年(1918),这是用干支纪年。

有将年号纪年、干支纪年、太岁纪年等混合使用者,如“晋元兴三年岁次阏逢,于时天子蒙尘”[10],即元兴三年岁次甲辰(404);浑仪“以永兴四年岁次困敦创造”,唐景云三年(712)奉敕重令修造,“至先天二年岁次赤奋若成”[11]。“永兴四年岁次困敦”,即壬子年(412),“先天二年岁次赤奋若”,即癸丑年(713),这是将年号纪年与太岁纪年相结合。又如《绣像赞》曰:“维齐永明四年,岁次丙寅,秋八月己未朔,二日庚申”[12];再如《察罕七罗碑》载:“康熙三十五年,岁次丙子,四月丙戌朔,十三日戊戌”[13],这是将年号纪年与干支纪年相融合等,

诸如此类,丰富多彩的纪年,不仅显示了与公元纪年不同的具有中国历史文化背景和体现中国社会特色的纪年方式,而且与公元纪年有着不同的历法。

(二)农历与公历

中国古代纪年所用的历法,不仅各时代有所不同,而且同一时代也不相同,如春秋时代,黄帝历、夏历、殷历、周历等并行于世。鲁国用鲁历,晋国用夏历,秦国用颛顼历等。秦汉以来,除秦朝和汉初以建亥之月,即以农历的十月为岁首,王莽以建丑之月为岁首,武则天以建子之月为岁首外,其余朝代多是用夏历,以建寅月为岁首,又叫农历,民国以来又称为中历、旧历、古历等。

历法,分为阳历、阴历与阴阳历三种。阳历是以太阳回归年(即 365.2422日)为一年,一年划分成十二个月,可知寒来暑往的变化,但不显示月亮的圆缺。阴历以月亮的朔望月(即29.5306日)为一个月,积十二个月为一年,不能显示四季冷暖变化。

中国农历扬长避短,取阴历的朔望月为月,以阳历的回归年为年,是加入阴历成分的阳历,是带有阳历因素的阴历,阴阳历合璧,故称为阴阳历。根据农历日期,既可知道潮汐涨落,又可基本掌握四季更替,并用设置闰月的方法,以协调朔望月和回归年之间的关系。

公历,又称阳历、西历、新历等。公元525年,罗马教士狄奥尼西为了预先换算七年后复活节的日期,提出了所谓耶稣诞生在古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在位(即狄奥克列颠纪元)之前284年的说法,主张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起算点的纪元。公元532年,教会把狄奥克列颠纪元之前的284年定为公元元年,并在教会中使用。1582年,罗马教皇制定格里高利历时,继续采用公元纪年,并先后被有些国家所采用,逐渐成为国际通用,所以称为公历。

(三)农历与公历的换算

公历一年,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四年置一个闰年(闰年的2月有29天)。农历一年,平年354-355天,闰年383-384天,十九年置七个闰年(闰年每年十三个月)或在不含有中气的月置闰。公历与农历每年的天数不同,置闰方法不同,不可能齐头同尾,每年总有长短不等的天数差异。1924年,陈垣指出,“民国纪元以前,中西历法不同,西历岁首,恒在中历岁暮,少者差二十余日,多者差五十余日,今普通史学年表,多只为中西年之比照,而月日阙焉。据此计年,中西历恒有一岁之差异”,因此,“吾人苟欲实事求是,非有精密之月表为工具不可”[14]。不仅认识的透彻,而且说的也明白,也说明20世纪20年代出版的普通史学年表等书籍,解决了年号纪年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大致对应的问题,但存在着换算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了“非有精密之月表为工具不可”的解决办法,并编撰了《中西回史日历》。1955年,陈梦家指出:“就中西历的对照而说:公元的某年不是和我国某年号某年完整的同在一年之内,常有我国某年之尾是公元某年之初,譬如金田起义依中历说在道光30年12月10日,道光30年大部分相当于公元1850年,而道光30年12月10日则在公元1851年1 月11日。”[15]因此,我们在阅读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年表、月表眉端加标的公元纪年、《资治通鉴》每年之下括注的公元纪年时,使用《中国历史大事编年》《中国历史纪年表》等工具书时,都要注意此事,否则,就会出现农历、公历对照相差一年的问题。为了准确地解决农历与公历、年号纪年干支纪年和公元纪年的换算问题,陈垣著《二十史朔闰表》,标明了汉平帝元始元年正月以后农历每年每月的朔闰干支和对应的公历日期,提高了换算的准确性。林道心主编的《中国古代万年历》,从周武王十一年正月标明农历的每月初一干支和对应的公历日期。从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十月开始标明了农历的每月初一、十一、二十一的干支和对应的公历日期。方诗铭、方小芬编著的《中国史历日和中西历日对照表》,在前人基础上,不仅列出了细化的历日内容,而且把帝王年号纪年、干支纪年的一年与公元纪年的两年相对应,如汉明帝永平四年辛酉(61-62)、清仁宗嘉庆十八年癸酉(1813-1814)等,更加准确。年表、月表(朔闰表)、中西历日对照表等,日益精确,为年号纪年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提供了方便。

由上述可知,公元纪年用的是公历,年号纪年、干支纪年等用的是农历,属于两个不同的历法、纪年系统。公历,又称阳历,以太阳运转周期为主;阴历,以月亮的圆缺周期为主;农历,是阴阳历,以太阳纪年,以月亮盈亏变化来纪月,也就是以朔望月为月,以回归年作为一年的长度。公历与农历,是各自独立的历法体系,两者并不完全相等。这不仅可以从道理上说明白,而且从每天公历与农历不相同中也能够体会的到,其道理显而易见,但有些人视而不见,生死于年号纪年干支纪年岁尾的历史人物,其生卒年代的农历与公历换算中往往出现讹误。

二、历史人物生卒年代年号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换算不准确举例

由于年号纪年、干支纪年等与公元纪年使用的是两种不同体系的历法,在每月天数、闰月设置等方面都有不同,月日并不相同,需要特别注意年头岁尾之际的年号纪年、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之间的年月日期的换算,以便更准确地推求历史人物生卒年代。陈垣举陆九渊卒年、施闰章生年等为例说明,刘乃和又列举了严复、章炳麟,以及孟君墓志、宋庆龄年龄、朱德生辰等[16]。笔者也发现了一些,举例于下。

(一)从生年来看

蔡邕撰写的《光武济阳宫碑》载:汉光武帝刘秀生于“建平元年十二月甲子夜”①,建平元年一般对应公元前6年,因此,有些权威工具就将刘秀生年定为公元前6年②。实际上,据陈垣著《二十史朔闰表》、饶尚宽编著《春秋战国秦汉朔闰表》、林道心主编《中国古代万年历》、方诗铭、方小芬编著《中国史历日和中西历日对照表》载:建平元年十二月己未朔,对应公元前5 年1月10日,甲子日是公元前5年1月15日,两者相差一年。

唐太宗李世民生于“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17]。开皇十八年一般与公元598年相对应,有些权威工具就将李世民生年定为598年③,而据《二十史朔闰表》《中国古代万年历》《中国史历日和中西历日对照表》(以下使用这三种历表,均简称“表”)载:开皇十八年十二月丁酉朔,即公元599年1月4日,戊午是十二月二十二日,即公元599年1月25日,是唐太宗的出生日。

宋哲宗赵煦“熙宁九年十二月七日己丑,生于宫中”[18]。熙宁九年一般对应公元1076年,有些著述就把宋哲宗赵煦生年定为1076年④,而据表载:熙宁九年十二月癸未朔,即公元1076年12月29日,十二月七日正为己丑日,即公元1077年1月4日,是宋哲宗的出生日。

上述是从生年来看,年号纪年、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换算不准确而相差一年的例证。

(二)从卒年来看

《晋书》卷五《孝愍帝纪》载:建兴五年“十二月戊戌,帝遇弑,崩于平阳,时年十八”。建兴五年一般对应公元317年,因此,有些书籍就把晋孝愍帝司马邺卒年定于317年⑤。根据表载:建兴五年十二月己卯朔,为公元318年1月19日,十二月戊戌为十二月二十日,即公元318年2月7日,是晋愍帝司马邺的卒日。

《北齐书》卷七《武成帝纪》和《北齐书》卷八《齐后主纪》均载:齐武成帝高湛卒于天统四年十二月辛未。天统四年一般对应公元568年,因此有些工具书就将北齐武成帝高湛卒年定为568年⑥,而据表载:天统四年十二月壬戌朔,即公元569年1月4日,十二月辛未为十二月十日,即公元569年1月13日,是齐武成帝高湛的卒日。

《明史》卷十八《世宗纪二》载:嘉靖四十五年“十一月己未,帝不豫。十二月庚子,大渐,自西苑还干清宫。是日崩,年六十,遗诏裕王嗣位”。嘉靖四十五年一般对应1566年,因而有些工具书就将明世宗卒年定为1566年⑦,而据表载: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丁亥朔,为公元1567年1月10日,十二月庚子即十二月十四日,为公元1567年1月23日。

上述是从卒年来看,年号纪年、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换算不准确而相差一年的例证。

(三)农历与公历换算错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在纪传体史书或地方史志中,除了有些帝王将相有准确的生卒年月日记载外,多数历史人物生卒年月日记载的既不详细,也不具体,因此也就不好说公历、农历换算是否准确合理了。但在墓志铭和碑刻中对于志主的生卒年月日一般有着具体而详细的记载,整理这类资料时,稍微不注意也会出现年号纪年、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换算不准确的错误,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有些著述把公元纪年的年与年号纪年干支纪年的月日组合在一起,如历史人物生卒年代,李大钊出生于清光绪十五年十月六日,光绪十五年对应公元1889年,有些著述就把李大钊的出生年月日就写成1889年10月6日,文革后才订正为1889年10月29日[19]。再如历史事件的时间,鉅鹿之战,“从公元前208年后九月(闰九月),王离所率秦军围攻鉅鹿城开始,至公元前 207年七月,章邯在殷墟投降为止”[20]。公元纪年中怎么会有后九月呢?后九月和七月,当来自于《史记》卷十六《秦楚之际月表》的秦二世二年后九月“秦军围歇鉅鹿,陈余出收兵”;秦二世三年七月,“项羽与章邯期殷虚,章邯等已降,与盟”。史料来源不错。据林道心主编《中国古代万年历》载:秦二世二年癸巳后九月癸亥朔,为公元前208年10月26日;秦二世三年甲午七月戊午朔,为公元前207年8月17日。农历与公历相差一个多月,怎能将两者组合在一起?这类现象屡见不鲜。

不仅著述中有如此的组合,而且现实生活中也随处可见。据《中国国家天文》记者调查,大约有百分之二十五左右的人,身份证上的出生年月日是把公历纪年与农历月日结合在一起的,实在是荒谬的事情⑧。固然多数人不清楚其所以然,就稀里糊涂地用下去,有少数人明白其道理,户籍管理机构也不轻易允许更正,只好以讹传讹地错下去。如果将来以这样的身份证作为人的出生年月日证据日,很多是不可靠的。

一个人生卒年月都碰上年头岁尾者并不多见,而历史人物出生的年月日或去世的年月日在年头岁尾之际者并不少,因此,出现换算错误者也不在少数,本文只是为了说明问题选择了几个例子而已。其实,不仅是生卒于年尾岁首人的农历与公历换算存在着相差一年的讹误,就是出生在其他时间的人,农历与公历也存在着十天、二十天、一个月或四五十天的差异,泯灭其差异实际上就是讹误。纠正其讹误,只要重视年号纪年、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问题,从原始性史料入手,充分利用有关工具书认真换算,而不是信手抄录,就能使生死在年尾岁首人的生卒年代换算的准确无误。其实,很多人不屑于关注这样的小问题,也就是使许多历史人物的生卒年代出现了人云亦云的讹误,史梦兰的生卒年代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不妨做些剖析。

三、史梦兰生卒年代年号纪年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换算的辨证

清末民国年间,记载史梦兰生卒年代比较详实具体者,当推清朝新疆布政使、新城王树枏撰写的《皇清诰授通议大夫四品京卿史公神道碑铭》⑨,中载:“先生讳梦兰,字香厓,别号砚农,世为乐亭巨族”。“先生之生以嘉庆十八年四月二十九日,殁以光绪二十四年十二月二日,享寿八十有六,葬于邑西南大港村外先茔之次。”[21]记载比较系统的《大清畿辅先哲传·史梦兰传》曰:光绪“二十三年,学政徐会澧复以学行荐。年八十六卒”[22]。闵尔昌纂录的《碑传集补》卷五十收录徐世昌撰写的《史梦兰传》,来源于《大清畿辅先哲传》。《清史列传·史梦兰传》载:史梦兰在光绪“二十四年卒,年八十六”。民国《乐亭县志》稿本中有史梦兰传,《晚晴簃诗汇》卷一四三有史梦兰小传。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有国史馆编《文苑传稿·史梦兰传》稿本,史梦兰之子史履晋撰《诰授中议大夫特授四品卿衔显考香厓府君行述》稿本等。这些著述都是以年号纪年、干支纪年来记述史梦兰的生卒年代,人生历程等。辛亥革命后,采用民国纪年,推行公历,不废农历,在社会上层推行公历,在基层社会农历占主流地位,形成了公历、农历并行的局面,“自新旧历并行,政学农工商各界,各行其是,于是才过新年,又过旧年,年年如是,已变成特殊之惯例”[23]。流传广泛的“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的对联,反映了农历公历并存的社会现实。因此,在上述著述中很少涉及到史梦兰生卒年代的农历、公历和年号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公元纪年,公元纪年纪月日普遍推广,农历、公历和年号纪年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更为普遍。当代人撰写的有关史梦兰的论著或涉及到史梦兰的著述类型较多,数量不少,在一些著作、方志、论文和工具书中对于史梦兰生卒年代的农历、公历和年号纪年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有着不同的记述,分类列举如下。

(一)有些记述史梦兰的著作,年号纪年与公元纪年换算的不准确

有人说:“光绪十七年(1891),顺天府学政周德润以笃学耆儒荐于朝廷,赏四品卿衔。此后不久,史梦兰卒于故里,时年86岁。”[24]这种说法有问题。首先,清代顺天学政,管理范围并非只是顺天府,而是整个直隶省(今京津冀等地)。担任顺天学政者往往是朝廷的某部侍郎等人,又称“提督顺天学政”“督顺天学政”等。光绪十四年(1888)八月庚辰,朝廷“命刑部右侍郎周德润,提督顺天学政”⑩。《清秘述闻三种·清秘述闻再续》卷二《学政类·直隶省》亦载:“周德润,字生霖,广西临桂人,同治壬戌进士,光绪十四年以刑部侍郎任。”而不称“顺天府学政”。其次,只说到了时年86岁,而没有注明其年代,有不具体之嫌。

有人说:“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学使徐澧复再奏光绪帝,加封史为国子监祭酒。同年,史梦兰不幸因病卒于‘止园’,终年86岁,葬入畿辅先哲祠。《清史稿》中有传。”[25]这段话有些不当之处。一是这里所说的“光绪二十四年”有误。光绪二十三年八月戊午,朝廷就任命了礼部右侍郎张英麟为“提督顺天学政”。八月丙寅,“前任顺天学政徐会澧奏酌保教职”⑪。光绪二十四年,早已不是顺天学政的徐会澧怎会再以顺天学政身份上奏呢?当以光绪二十三年为是。二是“葬入畿辅先哲祠”亦不准确。畿辅先哲祠,是光绪五年(1879)李鸿藻、张之洞、张佩纶等人在北京(今北京市宣武区宣武门外下斜街40号)创建的纪念、祭祀畿辅先哲的祠堂,里面供奉的是先哲牌位,而不是墓地,史梦兰怎会葬入其中?实际上,史梦兰去世六年后光绪三十年方入祀畿辅先哲祠,而当时葬在了乐亭县西南乡大港庄村外的史家墓地。三是《清史稿》的卷二十三《德宗本纪一》中记载了光绪十七年“八月壬辰朔,予乐亭耆儒史梦兰四品卿衔”⑫的事情;卷一四五《艺文一》著录了史梦兰的《叠雅》;卷一四六《艺文二》著录史梦兰的《抚宁县志》;卷一四七《艺文三》与卷一四八《艺文四》均各著录了史梦兰的三种著述,《清史稿》中并没有史梦兰传,而是《清史列传》卷七三《文苑四》中有史梦兰传。其四,“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史梦兰不幸因病卒于‘止园’”,也是人云亦云,卒年农历与公历换算的并不准确。

有人说:“史梦兰,字香崖,号砚农,清直隶乐亭(今河北省乐亭县)人。生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卒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26]有人说:“史梦兰(1813-1898),字香崖,号砚农,清乐亭(今河北乐亭县)人。”[27]这两种记载的史梦兰生卒年代相同,农历与公历换算的不准确。

与此类似的著述很多,不再一一列举。

(二)有些记述史梦兰的方志,生卒年代农历公历换算的不准确

有人说“他们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研究成果,有乐亭人史梦兰(1813-1898)的《古今风谣拾遗》《古今谣谚补注》等”[28]。

有人说:“史梦兰(1813-1898),字香崖,号砚农,乐亭人。”[29]

上述两书的说法,均是沿袭成说,卒年农历与公历换算的不太准确。

有人说:“史梦兰(1812-1898)……同治八年(1869),直隶总督曾国藩开礼贤馆,礼聘梦兰创修《畿辅通志》、校刊《畿辅丛书》,均以母亲年迈力辞不就。”“光绪二十四年(1898)徐会沣奏请为梦兰加国子监祭酒衔(主管官)。”“光绪二十四年(1898)病逝,享年86岁。”[30]这里记载漏洞比较多。一是曾国藩的确曾开设礼贤馆,同治八年与史梦兰相见。二是同治十年(1871年),开始编纂《畿辅通志》,主持修纂者是直隶总督李鸿章,而不是曾国藩,曾国藩在同治九年改任两江总督。三是主持校刊《畿辅丛书》的是定州王灏。后面两件事与曾国藩无关,也不是同治八年。四是光绪二十三年徐会澧奏请,而不是光绪二十四年,因为光绪二十三年八月以后,徐会澧不再担任顺天学政,担任顺天学政的是张英麟。

(三)有些研究史梦兰的论文,生卒年代多是沿袭前人成说

有些论文的作者把精力放在探讨分析上,而不太注意史梦兰生卒年代的考察辨正,多沿袭前人说法。

有人说:“另外,清人还编纂了不少训诂书,如吴玉缙(1698-1773)的《别雅》,史梦兰(1813-1898)的《叠雅》,夏燮的《拾雅》,洪亮吉(1746-1809)的《比雅》等书。”[31]

有人说:“史梦兰(1813-1898),字香崖,号砚农,直隶乐亭县举人。”[32]“史梦兰(1813-1898),字香崖,号砚农,直隶乐亭县新寨大港人,被慈禧太后誉为‘京东第一人’。”[33]

上述两者均沿袭前人成说,说史梦兰卒于1898年。

(四)有些介绍史梦兰的工具书,生卒年代记述有错误

在综合性历史辞典中,《中国历史大辞典·清史(下)》载“史梦兰(1813-1898)”。沿袭成说,换算不准确。

在人物辞典中,有的记载:“史梦兰(1813-1898)清末直隶乐亭(今属河北)人,字香崖。道光举人。”[34]有的记述:“史梦兰(1813-1898) 清代著作家。字香崖,号砚农。河北省乐亭县人。”[35]有的说:“史梦兰(1818-1898)字香崖,号砚农,乐亭县大港村人。”[36]有的说:“史梦兰(1813-1898) 字香崖,号砚农。河北乐亭人。道光举人。”[37]有的说“【史梦兰】(1812-1898)”[38]。有的记述:“清代史梦兰(1812-1898)又辑《古今风谣拾遗》4卷,补其不足。”[39]说史梦兰生于1813年,根据史梦兰自己生于嘉庆癸酉年的说法和王树枏史公神道碑铭中的嘉庆十八年⑬等,而1812年,大致相当于嘉庆十七年;1818年,大致相当于嘉庆二十三年,后两种说法不知有何根据。

在语言文字辞典中,有的记载:“《叠雅》 训诂书。清代史梦兰作。史梦兰(1818-1898)字香崖.号砚农,乐亭人。”[40]有的说:“史梦兰(1813-1898)近代文学家、方志学家、书法家。字香崖,号砚农,河北乐亭人。”[41]前一种生年说法不知所据,后一种说法沿袭前人成说。

在书籍目录工具书中,有的记载:“史梦兰,字香厓,号砚农。生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卒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乐亭(今河北省乐亭县)人。”[42]有的说:“史梦兰(1813-1898),字香崖,别字止园主人,清河北乐亭人。”[43]有的记述:“史梦兰(1813-1898),丰润人。道光24年举人,选朝阳知县,以母老不赴。曾预修畿辅通志。”[44]这里的“丰润人”,当是乐亭人;“道光24年”,当是道光二十年;“选朝阳知县”,当是选朝城知县。朝城县,今为山东莘县朝城镇;朝阳县,今为辽宁朝阳市。一字之差,分属两个省,相距千里。

在上述列举的工具书中,关于史梦兰的卒年很一致,都是1898年,生年则有1812年、1813年、1818年三种说法。

上述著作、方志、论文、工具书中,记述史梦兰的生卒年代多不是根据原始资料记载的时间进行农历与公历的换算,而是直接写上公元纪年。生年有1812年、1813年、1818年不同,卒年多数直接写为1898年。

之所以如此:一是有些是限于著述的体例而然,如有些著作、方志、工具书等,编撰著述的目的是介绍史梦兰,而不是研究史梦兰,一般不看原始资料,只是综述前人的相关成果,著述的体例也是只能够夹注史梦兰的生卒年代,不可能进行详细考证,因此,多是直接把前人说法抄录到著述当中,沿袭成说而已,甚至无中生有地增添了一些新的错误。二是标示笼统,生卒年代只标到了年,而没有精确到月日,也就难以发现换算不准确的问题。三是没有细致地换算农历与公历、年号纪年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而然。看到了光绪二十四年大致对应公元1898年,而没有考虑到农历与公历两者并不完全相等。不要说那些非研究史梦兰生卒年代的专著,即使有些专门研究史梦兰的著述,因为有着上述的局限,也没有进行农历与公历、年号纪年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的仔细换算,而沿袭前人成说,如《史梦兰研究》载:“史梦兰(1813-1898),字香崖,号砚农,清直隶永平府乐亭县人(今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人)。”[45]《史梦兰年谱》亦作“史梦兰(1813-1898),字香崖,号砚农,清直隶永平府乐亭县人(今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人)”⑭等,因而导致了不准确的弊端。由上述可知,不注意从原始资料研究入手,沿袭前人成说,生卒年代标示不精确,不注意农历、公历和年号纪年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的不相等,是史梦兰生卒年代换算不准确的根源所在。

确切的史梦兰生卒年代,还是应当根据比较原始的传记资料,如王树枏撰写的《皇清诰授通议大夫四品京卿史公神道碑铭》和史履晋的《诰授中议大夫特授四品卿衔显考香厓府君行述》中的记载来进行农历与公历、年号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为好。根据“先生之生于嘉庆十八年四月二十九日,殁于光绪二十四年十二月二日”的记载,运用表所记载的嘉庆十八年四月戊戌朔(1813年5月1日)来换算,生日嘉庆十八年四月二十九日,为公元1813年5月29日;同样运用表所记载的光绪二十四年十二月庚辰朔(1899年1月12日)来换算,卒日光绪二十四年十二月二日,为公元1899年1月13日⑮。据此换算,史梦兰生年为1813年,而其他的1812年、1818年均不准确。卒年为1899年,与习见的1898年相差一年。

综上所述可知,农历与公历,年号纪年、干支纪年等与公元纪年,是两种有联系更有区别的历法、纪年。有联系,两者之间大致对应,可以互相换算。有区别,两者属于各自不同的历法系统,并不完全相对应。其道理显而易见。学术界应当注意中国农历与公历、年号纪年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问题,不能把中国农历与公历、年号纪年与公元纪年等量齐观,不能把公元纪年与农历月日组合在一起,增添新的荒唐谬误,这不仅存在于学术界,而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也大量存在,应当引起有关人员与部门的注意。不仅史梦兰生卒年代应当准确地换算,其他历史人物的生卒年代有条件者也应当仔细地进行换算,尤其是历史人物生卒年代中有年头岁尾之际的记载,更应当进行农历与公历、年号纪年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的周密地换算,以求得精确的年月日,力争搞得准确无误,以便于知世以论人,论人以知世。

[注释]

① 邓安生《蔡邕著述编年》(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494页)。黄晖撰《论衡校释》卷二《吉验篇》(中华书局1990年,第95页);(东汉)刘珍等撰,吴树平校注《东观汉记校注》卷一《世祖光武皇帝纪》(中华书局2008年,第1页);(宋)范晔撰《后汉书》卷一下《光武帝纪下》(中华书局1965年,第86页)等所记载汉光武帝刘秀的诞生时间相同,并为后人所认同、所引用。

② 如《中国历史大辞典·秦汉史》卷载“汉光武帝(前6-后57)”(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第144页)。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等编《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载“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年-公元57)”(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第346页),与准确换算的时间相比差了一年。

③ 如《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载“唐太宗李世民(598-649)”(第1128页),比推算的时间早了一年。

④ 如晋文主编《中国帝王图志·宋哲宗赵煦》载“赵煦(1076-1100)”。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第460页。

⑤ 如李洁萍、尹承琳编《中国历代帝王志·西晋》载“愍帝司马邺(公元270年-公元317年)”(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第86页),不知生于公元270年的根据何在。陈全力、侯欣一编著《帝王辞典·西晋》载“晋愍帝(300-317)”(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605页)。秦进才主编《中国帝王后妃大辞典·西晋》载“晋愍帝(司马邺,300-317)”(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89页)等。现在看来,都有农历与公历换算不准确之嫌。

⑥ 如《中国历代帝王志·南北朝·北齐》载“武成帝高湛(公元537年-公元568年)”(第189页)等。在农历与公历的换算方面不准确。

⑦ 如《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载“明世宗朱厚熜(1507-1566)”(第 698页)等。农历与公历的换算有不准确之嫌。

⑧ 郭晓博《他们的生日怎么过?》载:“据本刊记者调查,有接近60%的人还是习惯于过农历生日,还认为农历生日与公历相比更为准确,甚至有25%左右的人在身份证上写的也是农历生日。”(《中国国家天文》2013年第2期,第26页)。所谓“农历生日”,也就是把公元纪年与农历纪月纪日结合在一起。

⑨ 王树枏撰写的《皇清诰授通议大夫四品京卿史公神道碑铭》,本来矗立于史梦兰的坟墓前,现已毁坏。现在传世者:一是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有两张拓片,一张碑额为“清故通议大夫四品京卿史公神道碑铭”,一张无碑额。石向骞根据拓片整理的释文,见《史梦兰集》附录(天津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2册第378-380页),以及在互联网上有冀东文艺的博客发布、他人博客转载等。二是民国年间以《□□史公神道碑铭》的书名刊刻的单行本传世。三是收录于王树枏撰《陶庐文集》卷一二(《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文海出版社1968年,第276册第791-798页)。四是录文载孟庆海主编《唐山碑刻选介》第一辑(《唐山文史资料》第二十二辑,2003年,第381-384页)等。四者当以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拓片为准,反映了史公神道碑铭的原貌。

⑩ 《清实录·德宗景皇帝实录》卷二五八光绪十四年八月庚辰(中华书局1987年,第55册第463页)。《清史稿》卷四四二《周德润传》亦作“除刑部侍郎,督顺天学政”(中华书局1977年,第12433页)。两者可以互证。

⑪《清实录·德宗景皇帝实录》卷四〇八光绪二十三年八月戊午载:“命礼部右侍郎张英麟提督顺天学政。”(中华书局1987年,第57册第328页)八月丙寅载:“谕内阁:前任顺天学政徐会澧奏酌保教职一折。”“至四品封典卿衔举人史梦兰请赏换国子监祭酒衔,著毋庸议。”(第57册第331页)《大清畿辅先哲传》卷二六《文学传八·史梦兰》载:光绪“二十三年,学政徐会澧复以学行荐。年八十六卒”(第845页)。这里并没有说史梦兰卒于光绪二十三年,根据王树枏《皇清诰授通议大夫四品京卿史公神道碑铭》和《清史列传》卷七三《文苑四·史梦兰》载:史梦兰卒于光绪二十四年,因此说此处当以光绪二十三年为是。

⑫ 《清实录·德宗景皇帝实录》卷二九九光绪十七年秋七月戊寅载:“以品端学粹,赏直隶乐亭县耆儒候选知县史梦兰四品卿衔。”(中华书局1987年,第55册第960页)《清实录》与《清史稿》记载相差十四天,何是何非,存此待考。

⑬ 史梦兰《藼庭寿言序》曰:其母“年十七,归先大夫辑五公。阅五年而兰生,时嘉庆癸酉四月也。先大夫即于是冬见背”(《史梦兰集·尔尔书屋诗文辑补》,第 1册第 366页)。嘉庆癸酉四月,即嘉庆十八年四月,与王树枏《史公神道碑铭》的“先生之生以嘉庆十八年四月二十九日”和史履晋《诰授中议大夫特授四品卿衔显考香厓府君行述》的“生于嘉庆癸酉年四月廿九日”可以互证。光绪《乐亭县志》卷十《人物志中·列女上·节寿妇王氏》载,“二十二岁子兰生,六阅月而夫亡”,“同治辛未,年八十”(《明清乐亭县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503页)。同治辛未,为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因为古人多说虚岁,据此推算当生于1792年,再下推二十二年,当为1813年。光绪《永平府志》卷七〇《列女下》(《中国地方志集成·河北府县志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第19册第577页)亦载此语。上述说法来自史梦兰或其后人,对于史梦兰生年记载相同,是比较可信的。

⑭ 高周《史梦兰年谱》,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页。该文摘要有“史梦兰(1813-1896)”,当是笔误,故不作为一种说法。

⑮ 《史梦兰集·前言》说明了史梦兰“生于清嘉庆十八年四月二十九日(一八一三年五月二十九日),殁于光绪二十四年十二月二日(一八九九年一月十三日)”(第1册第1页)。《畿辅艺文考》的《点校前言》曰:“史梦兰(一八一三—一八九九)为清朝后期人物。”(《史梦兰集》,第7册第1页)年号纪年与公元纪年换算的很准确,后来居上,可喜可贺。但在《史梦兰集》附录《史梦兰先生年谱简编》作:“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戊戌,八十六岁。十二月二日,卒。”(第2册第421页。该年谱又见《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第11页)没有明确注明“十二月二日”为1899年1月13日。两者说法不同,当也是限于体例而然。

[1] 全祖望.朱铸禹,汇校集.全祖望集汇校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1336.

[2] 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2261.

[3] 王士禛.古夫于亭杂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8:131.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释文第二卷[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2001:352.

[5] 赵翼.王树民,校证.廿二史劄记校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4:44.

[6] 罗振玉,王国维.流沙坠简[M].北京:中华书局,1993:166.

[7] 甘肃简牍博物馆,等.肩水金关汉简壹下册[M].上海:中西书局,2011:9.

[8] 王夫之.姜斋文集补遗[A].船山全书第15册[C].长沙:岳麓书社,2011.

[9] 苑书义,等.张之洞全集[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10771.

[10] 僧佑.李小荣,校笺.弘明集校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271.

[11] 董诰,等.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10225.

[12] 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A].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15册[C].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144.

[13] 张廷玉,等.清实录第5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5:1016.

[14] 陈垣.拟编中西回三历岁首表意见书[A].陈垣学术论文集第二集[C].北京:中华书局,1982:60.

[15] 万国鼎.万斯年,陈梦家,补订.中国历史纪年表[M].北京:中华书局,1978:4.

[16] 刘乃和.中国历史上的纪年[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2:92-97.

[17] 刘昫,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21.

[18] 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317.

[19] 贾芝.关于李大钊同志的诞生日期[N].人民日报,1979-10-14(6).

[20] 李智文.发生在平乡的惊天动地鉅鹿之战[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52.

[21] 王树枏.陶庐文集[A].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276册[C].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795,797.

[22] 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3:845.

[23] 无妄.与己未年话别[N].大公报,1920-02-16(2).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第49分册):523.

[24] 曹月堂.中国文化世家·燕赵辽海卷[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428.

[25] 何宗禹,姚媛媛.乐亭历代名人选[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42.

[26] 吉常宏,王佩增.中国古代语言学家评传[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638.

[27] 窦秀艳.中国雅学史[M].济南:齐鲁书社,2004:223.

[28] 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河北省志第78卷哲学社会科学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6:194.

[29] 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河北省志第92卷人物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265.

[30] 王文清.乐亭县志[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705-706.

[31] 周祖谟.文字音韵训诂论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313.

[32] 樊孝东.传统知识分子人文精神与近代社会转型——以晚清京东名士史梦兰为例[A].戴长江,周振国.文化自觉:河北人文精神研究[C].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180.

[33] 冯小红,樊孝东.晚清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矛盾心态与行为——以“京东第一人”史梦兰为例[J].邯郸学院学报,2006(1):81.

[34] 廖盖隆,等.中国人名大词典·历史人物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101.

[35] 何英才.河北近现代历史人物辞典[M].香港:亚洲出版社,1992:27.

[36] 河北省文化厅文化志编辑办公室.河北历代文化人物录[M].石家庄:河北省文化厅文化志编辑办公室内部出版,2006:156.

[37] 乔晓军.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补遗一编)[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74.

[38] 李玉安,黄正雨.中国藏书家通典[M].北京: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05:600.

[39]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第8册[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37.

[40]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等.语言文字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47.

[41] 倪文东,郭芳红.行书百联[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西安公司,2000:13.

[42] 黄卓越,桑思奋.中国大书典[M].北京:中国书店,1994:908.

[43] 雷梦水.河北古代几位刊刻著作家及书坊书馆:·史香崖先生及其著刊目录[J].河北出版史志资料选辑第六辑,1990 (2):156.

[44] 李灵年,杨忠.清人别集总目[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330.

[45] 吴晶.史梦兰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3.

(责任编辑、校对:郭 静)

On the Conversion from Lunar to Gregorian Calendar and the Birth and Death Years of Shi Meng-Lan

QIN Jin-cai
(History and Culture College,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24, China)

Lunar calendar, chronology of reigns and lunar chronology belong to a chronological and calendar system different from that of Gregorian calendar. The two chronologies are not exactly corresponding to each other, especially when it comes to a specific month or date. With respect to the determination ofexact birth and death years ofShi Meng-lan, the above-mentioned difference has not been taken into account. Speci fically, Shi Meng-lan was actually born on the 29thday of the 4thlunar month in the 18thyear of Emperor Jiaqing's reign (May 29th, 1813) and died on the 2ndday of the 12thlunar month in the 24thyear of Emperor Guangxu's reign (January 13th, 1899).

conversion from lunar to Gregorian calendar; birth and death year of Shi Meng-lan; conversion analysis

K252

A

1009-9115(2016)04-0001-08

10.3969/j.issn.1009-9115.2016.04.00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3&ZD091),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08BLS001)

2015-11-24

秦进才(1953-),男,河北衡水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秦汉史与历史文献学。

猜你喜欢
干支公历纪年
燕云十六州地区辽代纪年墓研究
《故太师铭石记》纪年小考
干支梅
古代的“干支纪年法”
寒露
中国风
学数学要『咬文嚼字』
北大漢簡《節》篇“冬夏至干支速算表”解讀
新月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