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
——以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6-02-13 18:37:15魏巍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校企学院院校

魏巍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7)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
——以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魏巍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7)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以活动开展为载体,以“双师”教师为引领,以课程建设为重点,以校企合作为依托,走出了高职院校进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路径。

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合作;课程建设

2015年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在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一、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2016年7月15日发布的《2016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提到:2015届高职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自主创业比例为3.9%,相对于2011届增长了1.7个百分点,创业存活的比例也不断提升。2015年,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2012届高职毕业生中,有47.5%的人三年后还在自主创业,比2008届上升了12.7个百分点。可见,高职高专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探索中不断前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同时,也还存在创新创业教育凝聚力不强、积极性不高、覆盖面不广、连贯性不畅等困境。

(一)创新创业教育凝聚力不强。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切实可行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作为保障。目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点状”结构比较普遍,根源是因为缺乏系统的顶层设计,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分布在就业指导中心、教务处、科技处、学生处、团委等多个部门,不同部门各做各的点,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浮于表面。看似各司其职,实际各自为政、步调不一,缺乏有力的协调机构,造成资源分散。

(二)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性不高。由于缺乏完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办法,没有明确的创新创业激励政策,导致教师和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积极性都不是很高。教师们觉得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会占用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且效果短期内不明显,主要原因是投入的工作量和教师的职称晋升评定体系没有挂钩,缺乏激励。学生们觉得创业很累、很辛苦、很浪费时间,成功的几率也很低,有可能耽误学习、影响学业,得不偿失。

(三)创新创业教育覆盖面不广。创新创业教育在好多人眼里,一度是少数有创新创业意愿、素质高、能力强、有资源学生的“小灶”。学院也几乎将全部的创业资源和精力来支持这部分学生。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时代潮流,越来越多的学生都摩拳擦掌,准备开始自己的创业人生之时,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要从给少数学生吃“偏饭”的状态转向面对全体学生的“大锅饭”。

(四)创新创业教育连贯性不畅。不论是专业课程还是公共课程,都是高职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主战场。目前,高职院校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专业性课程以及实习实训环节还比较“碎片化”,往往是各说各话,没有连贯性,难以支持创新创业人才的系统培养。

二、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选择

高校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主战场。尽管在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还面临很多困难,但机遇远大于挑战。在创新创业教育这块方兴未艾的土地上,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也进行了探索。

(一)以活动开展为载体,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本学院连续成功举办四届“创新·创意·创业”大赛,累计参赛学生310人次,递交创新创意创业策划书56份,组建创业团队40个;建立了系统的创新创业文化活动体系,与太原市中小企业局联合开设“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培训班”,培训学生300人,开设“创业意识(GYB)培训班”,培训学生190人;注重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建设,引导、鼓励和支持学生社团结合自身定位和特色优势,开展创新创业探索实践。充分利用学校内外师资,鼓励“双师型”教师、就业创业指导老师、成功企业家积极参与指导大学生创业型社团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鼓励创业型社团自主开展创业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创业沙龙、创业模拟实战、经验交流会等创新创业文化活动,把更多的学生凝聚到创业社团活动中来。

(二)以“双师”教师为引领,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师资队伍建设对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学院以“双师型”教师为引领,聘请大学生成功创业代表、企业主管等进校园,组成创业导师团,指导学生创新创业。一是加强交流培训。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参加各类教学基本功竞赛,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强化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培养,2015年共派出55人次专业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参加学术会议。二是深入生产一线。组织40名骨干教师赴行业、企业调研,制定教师到企业实习与挂职管理办法,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学习。目前,全校共有149名教师取得80余种职业资格证书,有29人具有国家注册师执业资格;“双师”素质教师达158人,占全校担任专业课教师总人数的比例高达82%,有16名教师荣获山西省“双师型”优秀教师称号。

(三)以课程建设为重点,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一是大力推进理实一体课程建设。采用制度管理和奖金激励等多种方式,加快“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2015年共申报优质网络资源课30门,现已批准立项建设22门,打造了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创客空间等系统完整又多途径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强学生的实操能力及就业竞争力,各专业实训课程开设率达到85%以上。2015年,共完成67088课时的实训任务,实训课时占总教学时数的60%。2015届毕业生职业技能取证率达到100%。二是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为保证课程质量,成立了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建立了包括听课、学生到课率、学生网上评教、教职工评教等内容的信息反馈系统,推进了课程教学质量的明显提升。三是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为契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改革,广泛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适合学院特点的教学过程,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并组织考核,建立健全相应的教学运行机制。四是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在2016年度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将“双创”课程引入教学计划中。结合学院教育教学特点,做好学院师生创新意识培养工作,编制创新创业教育校本教材,推进“双创”教育进课堂、进实训室、进顶岗实践实习等教学环节,加快慕课、微课、创新创业网络课程等在线课程的建设和应用。

(四)以校企合作为依托,打造创业实训基地。学院重新修订了《学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学院校企合作实施细则》,为校企合作全面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新增5家校企合作签约单位,全院已有42家合作单位。探索校企合作新路径,与太原轨道交通总公司建立了全面“订单式”培养合作关系,山西戎子酒庄电子商务部进驻学院,实践了从“订单培养”到“教学工厂”的新模式。探索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师生提供必要的导师、场地、设备、资金,收集与推广项目,协调解决创新创业难题;建立创新创业服务工作机制,搭建学院创业教育实践交流平台,设立与企业联系、项目展示、交流、交易平台;围绕“创客空间”、《中国制造2025》、精准扶贫、“互联网+”、大数据等主题,举办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专题研讨会。

(五)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相融合。以专业教育为主阵地,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实到各专业的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等人才培养各环节和全过程,使创新创业教育从“旁支”到“主干”,覆盖全体学生、贯穿学习历程。积极引导各系部、各教研室将行业产业的“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新工具、新应用”融入到专业教育教学之中,关注社会需求、理论联系实际,实现课堂内外创新创业的有机结合,通过深度的产教融合,激发老师和学生的创新潜能,将创新创业的知识体系、精神理念嵌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同时,将特定的专业、职业背景嵌入到创新创业的基础性课程中,在专业技术的语境中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培养创新创业的能力素质。

(六)加强顶层设计,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保障。成立了以学院院长为总负责,分管领导为总协调,学生处、教务处、团委等部门具体负责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构。制定出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办法”,将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的工作量纳入教师职称晋升评定体系,激励教师投身创新创业工作。通过创新创业实践学分奖励、课程加分、课程免听、弹性学制等政策制度的实施,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激励和保障。组织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优秀创业者担任创业指导咨询师,选派校内资深心理教师担任大学生创业心理咨询师,定期为正在创业或即将创业的大学生“减压”,解决他们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和心理困惑。利用移动互联网贴近学生、服务便捷的优势,开通创业就业心理诊室微信公众号、党员服务热线,为大学生们创业就业保驾护航。

[1]张志艳,徐智策.高职院校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职教指导,2016(4):68-70.

[2]缪宁陵,吴云飞.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J].职教通讯,2012(35):19-21.

G718.5

A

1673-0046(2016)9-0039-02

猜你喜欢
校企学院院校
初等教育学院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学院掠影
校企合作五反思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16期)2014-02-27 14:13:45
院校传真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