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媛,连佳慧,赵王英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401)
对道德冷漠问题的思考与探究
郭丽媛,连佳慧,赵王英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401)
道德冷漠是指道德主体在面对道德矛盾时道德判断上的不思考或道德行为上的麻木。现如今社会危而不扶、难而不帮、险而不救的事例屡见不鲜,道德冷漠形势日益严峻。道德冷漠症的形成与现代的生活模式、诚信缺失现象、道德赏罚体系的不完善及道德主体责任感的缺失息息相关。对此,应加强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建立健全诚信机制,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建全道德赏罚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道德主体应加强道德教育,强化自身责任感。
道德冷漠;道德主体;道德赏罚体系
(一)道德冷漠的含义
道德冷漠是善的缺乏,它主要是指道德主体在面对道德矛盾时道德判断上的不思考或道德行为上的麻木,即个体虽具备一定的道德认知,但对现实情境中某种特殊情况下对道德行为漠不关心,所表现出的一种“道德上不作为”的心理表现。
(二)道德冷漠的危害
1.社会风气日益败坏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它传承下去,弘扬光大,使它生生不息。可是当今,生活越来越富裕,人心却越来越冷漠,危而不扶、难而不帮、险而不救的事例屡见不鲜,良好的社会风气不断受到挑战,社会大环境也越发的冷漠无情。
2.人际关系不断恶化
人是社会交往及生活的核心,其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互相交往的过程中所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关系。道德的滑坡和人心的冷漠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使人际关系不断恶化。道德主体的责任感不断降低,人们的道德观念淡薄导致人与人之间慢慢形成“自家扫取门前雪,莫管他人瓦山霜”淡漠与疏远的关系。
3.社会道德规范受到冲击
社会道德规范是调整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准则,也是提高社会道德水平的有效手段。当今社会,许多不合理、道德失范的行为逐渐变得合理化、日常化。比如,帮跌倒老人反被要求赔偿。将被撞的伤员送医却遭索赔,以及路人冷漠的拒绝帮助致遇难者死亡的事例屡见不鲜。但是对于此类事件,人们的反映渐渐平淡,让社会道德规范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一)亲情冷漠的悲哀
《孟子》中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自古以来中国就注重孝道。然而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孝道的传承却被忽视,亲情冷漠现象日益普遍。据米尔网消息:近日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王先生的母亲,在二儿子家喝了一袋牛奶,老二媳妇竟向老人索要五块钱。原因是那天轮到三儿子照顾母亲,老二媳妇觉得喝她家牛奶得付钱!“白发”的慈爱仍历历在目,皱纹深处且被“刀刀”伤害。
(二)社会冷漠的心痛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它传承弘扬,使它生生不息,然而,当今社会“冷漠症”却不断蔓延。据东南快报报道:2015年4月18日,跟团到北京旅游的周妈妈在八达岭长城脚下摔倒,面部朝下,脑重度缺氧,可是十几分钟内无人帮扶最终导致周妈妈窒息死亡。类似悲剧在不断上演着,如果当时有更多的人愿意站出来,即使这些人没有改变受害者最后的结局,却至少能给逝者、给社会带来一丝温暖。
(一)现代的生活模式,促使人与人距离变遥远
陌生化的现代社会导致个体的封闭化,“窒息”了人们的道德感。城里的围墙越来越高,人们的联系越来越少,随之感情越来越淡。社会的进步虽然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也导致了人们之间的感情日益冷淡。在大厦林立的环境中,在与陌生人交往的时候,人们都习惯生活在自己封闭的小空间,享受着没有道德约束的自由,导致对自身道德水平的自我约束不断降低。此外,科技的迅猛发展使手机和互联网等电子产品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频率越来越低,因此增加了人们之间的冷漠感。
(二)诚信缺失现象严重,加剧人与人之间不信任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颓”,众所周知,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可是如今诚信缺失的现象仍广泛地存在于各个领域。社会上仍有坑蒙拐骗等违法违纪行为,使人们之间的信任度不断降低,人际关系不断恶化。此外,在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一些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下,人们唯利是图、坑蒙拐骗,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诚信文化,破坏了社会的道德准则,加剧了道德冷漠恶劣的影响。
(三)道德赏罚体系的不完善,加剧人心无情
道德赏罚就是赏善罚恶,道德赏罚体系主要是由国家的法律法规、各行各业的规章制度及社会群体的监督所构成的。我国的道德赏罚制度一直都不完善,在我国的法律条文与地方的规章制度中,对于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并没有相关的强制性惩罚措施。同时,不健全的道德奖赏体系有时会导致善行得不到保障,使得人们“见义不敢为”、“见义不能为”。由此道德赏罚体系的完善亟待解决,要依赖于相关部门不断完善并强化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健全舆论引导机制,有效统一德治与法制两种方式。
(四)道德主体责任感缺失,招致内心冷漠
道德责任就是指人们对自己行为的善或恶、是或非所应承担的责任。面对屡见不鲜的道德冷漠事件,我们仅仅是简单地将它看作是社会环境与社会制度不完善的后果,那我们就在认识上存在着偏差,而且有为自身减轻愧疚感的嫌疑。如果我们以此为由,逃避良心的考问与谴责,不承担自身应该履行的相应的道德责任,这本就是道德主体责任感缺失的表现。在别人需要关爱与帮助的时候,如果我们犹豫了,甚至走开了,那我们都是导致社会日渐冷漠的一员。
(一)加强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
人们居住的现代化、封闭化使其独立性得到了空前发展,但也使人的社会性被遗忘,所以应加强社区建设,完善社区的服务功能。社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旨在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以此提高其之间的联系频率,增进其感情交流,从而使其在情感上和心理上获得共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最终使社区居民亲如一家、互帮互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代社会人和人之间的冷漠和隔阂。社区的建设一方面可以不断完善社区服务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层次、多功能、多形式的社区服务;另一方面可以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来丰富社区活动和繁荣社区文化,为构建和睦的邻里关系以及和谐社会注入强大的生命力。
(二)建立健全诚信机制,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论语·为政》中有“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至今这对我们树立诚实守信的价值观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市场主体必须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促进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构建。此外,高校要建立科学合理、实际可操作的诚信教育体系,健全校园诚信管理体制,深化学生诚信道德观念。同时,相关部门还要有效宣传和开展诚信教育活动,提高全社会成员的诚信意识,使“诚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深入人心,从而有效地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营造彼此信任、相互帮助的社会氛围,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更加亲密与顺畅。
(三)建全道德赏罚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外在的道德赏罚机制和相关法律法规既是驱动道德主体见义勇为的有效手段,又为站在道德十字路口的人们提供了趋善避恶,使人性走向至善的积极引导,所以对见义不为的责罚和对见义勇为的赏善就显得尤为重要,应建立明确的赏罚机制来缓解道德冷漠现象。政府有责任提供一种公平正义的规范制度,相关法律法规也应得到不断的完善。此外,相关部门要无条件地对见义勇为者进行支援,为人们的善行解除后顾之忧,从而为缓解道德冷漠现象提供制度性的保障。所以,政府可以通过赏罚机制的有效运行以及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来帮助社会形成“扬善抑恶”的道德氛围,加速道德冷漠的消解。
(四)道德主体加强道德教育,强化自身责任感
道德主体应注重培养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道德教育主要是依靠道德主体在自己活动基础上能动地接受道德教育,主动进行自身完善的过程。矫治道德冷漠的重要途径是道德主体要真正学会理解他人、理解社会及理解人生的道德价值;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己的价值追求,还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自身责任感,从趋炎附势中抬起头来,吸一吸新鲜的空气,让自己的心灵自由一些,让自己的精神充实一些,带着温度,怀揣真情,做一个有“温度”的人。保护爱心、拒绝冷漠是我们对自己的一份责任,更是我们对社会的一份责任。
面对各种各样让人寒心的事件,我们不禁反思,是谁偷走了我们的爱心,是谁动了我们的良知?幸好,在我们身边仍有这样一群人,在大多数人选择犹豫和拒绝的时候,他们毫不犹豫地伸出了自己的双手,表达爱、传递爱,用自己行动温暖了别人的心,用自己的微弱的力量描绘着大爱无形。我们都应成为那些大多数人,你我都要以温暖待人,这样便会被人温暖相待!
[1]陈伟宏,陈祥勤.道德冷漠的成因及其矫治对策[J].道德与文明,2014(4):30-35.
[2]万俊人.再说“道德冷漠”我们都住在神的近处[M].长春: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86-87.
[3]刘曙辉.论道德冷漠[J].道德与文明,2008(4):18-21.
C3
A
1673-0046(2016)8-01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