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视域下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困境及其对策

2016-02-13 18:04刘艳军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发展

张 群,刘艳军

(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理论探索与研究]

中国梦视域下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困境及其对策

张 群,刘艳军

(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提高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而文化交流也成了各国友好往来的主要元素之一。近年来中国的文化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同时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质疑。研究和解决中国面临的这一系列文化产业发展的挑战和质疑,推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对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梦;中国文化;文化挑战;精神文明

在全球竞争中,只有国家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共同发展,只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共同发展,才能更大程度上提升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而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软实力大发展却相对滞后。只有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创新和文化事业繁荣,充分把握“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机遇,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才能推动中国软实力的发展,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中国梦。

一、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中国梦的实质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和文化软实力。当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要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促进综合国力的增长,推动中国梦的实现,就不能忽视文化产业的重要作用。

(一)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国家富强的必备条件

实现国家富强,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不仅仅要提高人民的经济水平,同时也要求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和素质,提高文化软实力,让文化软实力与我国经济实力提高在同一水平,从而实现国家富强。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逐步提高,文化产业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市场。在文化和经济融合的过程中,文化产业渗透于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支撑乃至引领作用,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使国家的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助推国家日益繁荣富强。

(二)文化产业的振兴是民族振兴的内在需求

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活的灵魂,实现民族振兴必须实现文化的振兴。文化产业的振兴不仅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能够全面提升人民的文化涵养和精神境界,同时也铸造着民族的活的灵魂,捍卫着人民的精神家园,对于民族的振兴起着强有力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三)文化产业的繁荣提升了人民幸福感

文化产业的繁荣为人民提供更加了便捷的文化元素,使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提升;文化产业的繁荣为人民构建了更加全面、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进步,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文化甘霖的滋润与洗礼;文化产业的繁荣可以为人民带来更多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大大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提升了人民的幸福感。

二、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困境

(一)市场经济持续发展下的精神缺失

当前我国处在一个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市场经济下的“利己主义”和“物质主义”横行,人民喜欢用经济效益去衡量精神文化的价值。作为近年来兴起的热词之一,“碰瓷”一词备受关注,“碰瓷”现象的产生正是有人将传统文化中的“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等高尚品德用来变换经济价值。包括近年来频频出现的“潜规则”“集体式过马路”“宝马女”“封口费”“关系户”“霸王条款”“房姐”“表哥”“拜金主义”等热词都充分表明了当今社会风气下行,人民普遍精神缺钙。然而当前的人民并未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依旧沉浸在物质主义的狂欢中,试图用物质去麻痹精神的缺憾。

(二)现代化建设、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发展的冲击

美国学者艾伦指出,当前西方化在中国随处可见,现在的许多中国年轻人喜欢用英文名字并为之感到骄傲。他也曾在他的自述《中国梦》一文中提到他来到中国后看到的一幕西方化甚至是美国化的典型场景:在上海的一个装饰别具特色的星巴克咖啡厅里,拥挤的年轻上班族一边听着店里的音乐,喝着拿铁浓咖啡,一边迅速地敲击键盘,那是最典型的美国星巴克场景。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遗迹或被拆除或被破坏,大量文物被损毁或被高价销往国外,大量传统习俗和传统工艺逐渐消失,大量传统文化资源和传统文化发展空间被挤占。中央电视台曾用数字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的担忧:皮影戏有9个流派面临失传,国家级水晶雕刻传承人不足8人,可修复壁画的勉萨派唐卡绘画大师仅剩1人。现代化进程中,人民在外来文化以及市场经济的利益熏陶下,在巨大的变革压力下,都倾向于以经济利益去衡量文化遗产的价值,随之产生的就是那些工序复杂的、经济效益低的、产能不高的技艺工艺逐渐失传或者消失。

(三)文化产业创新疲软

现阶段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是我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及世界文化市场的要求。就如2014年我国发生169起文化传媒行业并购现象,并且多家互联网大佬相继进军文化市场,但资本家投资文化并不是为了宣传文化,只是单纯从文化产业上看见了巨大的利益链条,这种资本利益性的文化投资给中国文化市场带来了严重的损害。依靠资本灵敏的嗅觉,资本家充分分析市场热点,例如一个电影火了,大家都开始进军电影市场,一个纪录片火了,相似的纪录片接踵而来,一个电视节目火了,其他电视台纷纷效仿,一部电视剧红了,类似题材的电视剧立马跟上。一味地跟风、模仿和照搬,加剧了中国文化产业的枯竭,也不利于激发人民的文化创造活力和创造潜力,更不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精髓,无法更好地提高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可度。

(四)文化传播内容与传播媒介单一

我国积极参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活动,然而外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依旧多为中国功夫、熊猫、孔子、中国瓷器和中国文物等,相比起国外涌入中国的文化洪流,“走出去”的中国文化略显单薄,但中国文化的精髓却远不止这些,中国文化的传播范围和传播领域有限,中国文化出口渠道和文化传播范围有待拓宽。

三、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对策

(一)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国文化精髓

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首先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人民的精神支柱,是人民的行动向导,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面对当前国内的文化发展状况,要解决好市场经济下人民精神普遍缺钙的问题,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精神,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

其次,也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价值,提升对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的转换,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积极鼓励群众共同参与保护和传承,采取正确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与时俱进的方式处理中国传统文化,在保持其先进性的前提下结合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继续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二)调整文化产业发展结构,以文化创新带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创新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根本动力,创新文化发展模式,避免跟风模仿,充分利用本国以及本土的文化资源优势,结合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审美需要,打造当地富有特色的文化发展模式,将特有的民俗文化或民间艺术或其他文化资源推向大众的舞台,既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又有助于加深外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创新文化传播技术,以便拓展文化的传播范围,拓宽文化传播渠道和领域,为更快更好地向外界传播中国文化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文化传播的方式不应仅限于传统的电影、电视,报纸和书籍等,同时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络,利用现代电子技术、网络电视、手机、移动电子平台、客户端等便捷、迅速、领域广、影响大的现代传播技术向外界宣传中国文化。

(三)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产业发展的成果

要实现中国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要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产业发展的成果。首先要大力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把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城乡规划,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均衡配置公共文化资源。其次要保障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将老年人、残疾人、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对象,积极开展面向特殊群体的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服务、演展和科技普及活动。另外也要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以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导向,展开基本的文化宣传活动,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最后也要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统筹资源,合理配置,规范及安全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制,提高文化服务水平。

(四)充分把握“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

曹元龙曾在光明日报中提到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合作不应只是停留在物质层面,更应该是精神层面的交流合作。在过去的几千年中,中国不仅是与世界在谈生意,更是在与世界谈文化、谈理想。

丝绸之路的沿线各个国家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以及璀璨的文明,也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极高的文化艺术水准,具有广阔的文化交流合作的空间以及巨大的文化产业发展潜力。我国应充分依托这些已有的丰厚资源,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国际合作机制,促进各国以及各地区文化产业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创造更加丰富、更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将各国优秀的文化以及和谐共存、和平共处的发展理念传播出去。

综上所述,中国应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增加对外界文化的了解,也需要增加外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在尊重彼此、平等共赢的基础上积极与外界展开文化交流活动。一方面要鼓励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在立足本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符合国际文化市场的特色文化产品,打造中国的文化品牌,助推中国文化走得更远、影响更深,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以更好地实现中国梦。

[1]张涛甫.“中国梦”的文化解析[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4:4-5.

[2](美)艾伦.中国梦[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1.

[3]曹元龙.中国外交的“文艺范儿”[N].光明日报,2015-5-30.

D6

A

1673-0046(2016)8-0136-03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