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欣 陆美琳
浅谈高校体育俱乐部式实践教学
郑欣 陆美琳
高校所实行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为高校体育教学创新教学模式提供了参考,促进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步。其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了更为宽广的空间,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喜欢的课程。高校体育俱乐部实践教学对课外一体化教学行为的形成、学生终身锻炼理念的培养,有着极大的价值。
高校;体育;俱乐部;实践教学;探讨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12.085
伴随招生人数持续增加以及教学效率日渐提高,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而传统的体育教学形式对“及格率”以及“高分数”极为看重,而对学生的爱好、感情的培养却不甚重视。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与体育教改的需求已经无法吻合,而全面贯彻新时代体育教学理念,让学生爱上体育课的关键就是增设体育俱乐部。本文将着重对体育俱乐部实践教学进行阐述。
1.1 内容的多元化
体育俱乐部项目不但包含蓝足排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游泳等传统项目,还包含一部分高校的冷门运动项目,例如攀登、定向越野、野外求生等。与以往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对比,俱乐部是扩充与拓展,其能够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强健学生体魄、健全学生心智。
1.2 过程的主动性
学生可以以兴趣为出发点,选择体育项目。兴趣是学生积极学习、拓宽眼界的基础,唯有让学生不再排斥或抵触体育运动,学生才能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提升自身的竞技水平,进而获得成就感;在愉快的气氛下,学生会对运动改观,进而形成终身锻炼的理念。而目前在大部分高校中,通常因为班级学生人数多、体育教师配置不合理以及场地器材匮乏等缺陷,不能通过观察学生爱好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而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模式能够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1.3 目标的多元化
学生在俱乐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并坚持练习,每日的练习时间应至少保持1小时,由浅入深地增大运动强度以及运动量,并力图提升自身的竞技水平。通过反复锻炼,获得他人的认可后,学生会变得更为积极,自信心也更强,而竞技水平的提升就显得顺理成章了;而俱乐部式实践模式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人的重视,在这样的驱动因素的作用下又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一定的刺激,渐渐让学生的体育学习走上正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1 以学生为核心的俱乐部教学
体育俱乐部的实践教学通常以学生为教学核心。在此基础上,完成互动性、激励性的运动,以迎合学生独有的学习爱好以及需要,并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学生为核心的俱乐部实践教学变通性极强,学生能够任意选课,上课时间也没有硬性规定,还能够选择与自己合拍的任课教师,凸显学生的兴趣爱好,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组织层面,应凸显教学主旨的多元化,尽量满足学生的体育运动需要;而在师生关系层面,倡导师生间的精诚合作、双向进步。
以学生为核心的体育俱乐部实践教学的特征主要是时代性、社会性、针对性、适应性、可行性以及实践性,其先天优势极为突出。如此的教学组织形式、实践过程、考评准则等均体现出科学性、标准化以及以人为本的理念。
2.2 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实践教学
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实践教学通常要使用到高校体育场馆,在“健康至上”、“终身锻炼”的理念的影响下,是健全学生身心,使其尽快适应社会的内在需求。以学生为核心,综合利用各类教学方略,将课堂体育教学与课余体育活动紧密联系,其既注重课堂教学,又鼓励课余活动的开展,并且可以组织团队比赛以及业余练习。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实践模式有着如下优点:
2.2.1 我国高校体育教改为其提供了发展机会;
2.2.2 我国一部分高校的俱乐部实践教学模式为其提供了参考。
而且,因为其本身的特征,让课堂学习与课余活动无缝对接,提升了教学质量。
2.3 项目设置的非竞技性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健全学生身心,而为我国培养竞技类专才并非头等大事。因此,其有别于普通体育教育的竞技类教学模式。
在选择项目方面,教师应放弃乏味单调的技术类运动(例如耐力跑、竞走等),然而也不能过于马虎。要做到选择的运动项目既能够让学生保持专注力,同时还有着较强的趣味性与难度。例如网球、羽毛球、排球等。
2.4 获得体育赞助
通过体育赞助资本的注入,高校能够在物资方面更为充裕,让俱乐部实践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出其效能,这有助于高校体育教学的进步,并且能够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
体育赞助的涵义是:企业与体育组织联手,由企业向高校提供物资、劳务资本等,体育组织以广告、冠名、专利等无形资产回馈企业,让双方互惠互利的商业活动。体育赞助对高校体育俱乐部的进步提供了资金支持,其不但能够让俱乐部模式真正为高校服务,还能够让体育运动充满魅力,并且能够推动经济的进步,强化企业的向心力。
高校应清楚体育赞助的价值,完成对高校体育资源市场的建设,应通过积极的心态来认识体育赞助,激励企业、公司或个体对高校俱乐部实践教学给与物资方面的赞助,并在政策上获得实惠,并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让利给赞助单位。
3.1 一体化准则
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成立体育俱乐部,抑或竞技体育俱乐部,均应遵守统一部署,构建逐级监督体制。由负责体育工作的校长来对俱乐部的发展进行布局,并监督俱乐部的运转。俱乐部主任应制定工作计划,检查每位教师的实际教学内容。各位教师应做好本职工作,做好学生信息的记录与学生档案信息的收集,方便日后检索。俱乐部内的学生体育干部应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其实际工作包含:组织各类教学竞赛,协助裁判做好辅助工作、监督学生的体育锻炼等,进而在俱乐部中起到示范作用。
3.2 层次化准则
因为先天天赋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化特征较为明显。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情况而使用一类合理的、定量性的体育训练模式,这被叫做运动处方式教学法。
不管是课内体育俱乐部抑或课内外结合的体育俱乐部,其课程的安排也要遵照由浅入深的原则进行分层次教学,让学生从基础训练做起,并逐步掌握运动的要领,提升竞技水平。每一层级的教学均应制定完整的教学纲要,明确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模式。依照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运动能力,指导学生完成对相关运动项目的锻炼,让学生体会到“攀登”的乐趣,让学生能够获得成就感以及满足感,提升自信心。
综上,体育俱乐部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而体育俱乐部除了健全学生身心外,还应参考专业俱乐部的运转模式。而模拟专业俱乐部的训练模式,这会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借鉴专业俱乐部的运作理念,应把握好度,不能本末倒置。
[1] 邓攀,谭磊.高校乒乓球俱乐部教学方式创新研究①--乒乓球“微课”教学方式的理论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4,(35):151-152.
[2] 朱小亮,刘伟博,段炼等.秦皇岛市高校开展青少年业余篮球俱乐部的可行性研究[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7):281-281.
[3] 王兵.建立高校篮球俱乐部长效机制的研究——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为例[J].体育时空,2015,(23):32.
[4] 王秀荣,王斌,王凌娟等.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市场对接的再探讨——以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形式的实验研究为例[J].临沂大学学报,2013,35(6):24-27.
[5] 辜德宏.购买教学资源:高校高尔夫办学的策略--基于对上海3所高校与1家俱乐部合作办学的考察[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15-22.
郑欣(1962.8-),男,汉族,江苏南京人,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副教授,南京审计大学体育教学部; 陆美琳(1959.11-),女,汉族,江苏南京人,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副教授,南京审计大学体育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