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色体育的战略逻辑

2016-02-13 15:52:24刘仲华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6年36期
关键词:革命红色战略

刘仲华

中国红色体育的战略逻辑

刘仲华

中国红色体育史具有战略维度。本文通过系统解析中国红色体育活动的历史实践,指出红色体育战略是体育服务革命大目标的一种全面的行动规划,并随着不同阶段的革命目标要求而不断得到调整的体育操作方式,梳理出红色体育战略的基本逻辑是战略环境影响红色体育战略操作方式,红色体育战略操作方式影响反作用于战略环境,勾勒了红色体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战略实施过程,指出红色体育的战略实践作为战略遗产极大的影响了新中国的体育战略。

红色体育;战略;战略环境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12.046

红色体育是中国共产党运用体育手段促进20世纪前半叶革命斗争的实践活动。红色体育从1919年到1949年,跨越了中国近代史的一系列重大事态,主要有辛亥革命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19-1927),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这些重大事态与红色体育相互影响,构成中国共产党人体育活动的最主要战略特征,重大事态特征决定和制约红色体育发展,红色体育的发展则反作用于这些重大事态。红色体育运动与中国革命运动之间是手段与目标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构建与发展可被视为红色体育的战略。中国红色体育战略从19世纪初期到新中国建立,战略实施长达数十年,革命和变动的革命环境造就了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体育战略实践,其中的蕴含的战略逻辑尚有待发掘。中国红色体育的研究目前聚焦于揭示红色体育的特征与价值[1-2],阐述红色体育的精神[3-4],描述红色体育演进与发展[5-7],对大历史中体现的红色体育战略逻辑尚未关注。本文以中国红色体育历史为基础,对红色体育的战略逻辑进行解析,促进当下社会对红色体育的历史实践更全面的认知,丰富红色体育的历史研究。

1. 红色体育战略

任何革命斗争都离不开微观的人,在人的体质塑造和人群的集体革命精神的养成中,体育可以扮演重要角色,因而体育具有辅助革命斗争的价值。诸如跑步、爬山、武术、跳远、投掷等体育项目,可用于军事训练中,提高军事素质,也可以丰富军事生活,还可以被用来展示和发挥影响力,争取外部环境的好感与友谊,产生潜移默化的心理效果。因而体育具有可以服务革命大目标的战略性素质。

红色体育战略是体育服务革命大目标的一种全面的行动规划,并随着不同阶段的革命目标要求而不断得到调整的体育操作方式。具体包含体育与革命、革命环境之间关系的战略性协调。战略的主旨是通过对体育与革命之间关系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有利条件,实现革命的最终的目标。具体策略是调整体育与斗争环境的关系,让体育服务于革命和变化的革命斗争环境。

2. 红色体育战略的基本原理

2.1 战略环境影响红色体育战略操作方式

红色体育战略环境具有层次性,从系统观点看,红色体育是红色革命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红色革命系统中的其它子系统构成红色体育的外部环境。红色革命系统所处的外部敌对势力是红色体育的更大的外部环境。红色体育战略环境可分为政治、经济、文化、地理、时代潮流与趋势。政治环境指能够决定体育开发、动员、使用目的的因素。红色体育的政治环境是极为优越,领导人对体育的战略运用有很高的共识。经济环境指体育发展的可用的现实与潜在经济能力与资源,一般由领导人依据成本与效益决定分配。红色体育的经济环境较为恶劣,体育运动的物质基础严重不足,因此体育活动主要以体能塑造类为主,技艺或技巧类活动较少。文化环境是指大众对体育的接受与排斥程度。红色体育发生地一般而言,文化基础薄弱,红色体育文化环境几乎空白,易于塑造新型革命体育文化。自然地理环境是体育的空间特征,例如,山地、平原、河流一般决定体育的开发、动员方式。红色体育地理环境结合革命战略与战术几乎决定了体育的活动方式。时代潮流与趋势指体育所处的政治集团某一历史阶段的特点,这类环境决定特定历史时期的体育发展的具体进程。

2.2 红色体育战略操作方式影响战略环境

体育对环境的影响是体育硬、软力量的运用。硬力量主要通过体育军事动员、价值观念宣传、制度等措施来开发、提升自身潜力与能力。软力量主要通过形象展示形成感召力和群体凝聚力,让自身文化被受众认同。软力量是通过心理因素来影响环境,通过心理劝诱而非强制的手段实现目标。红色体育战略以硬、软两种力量的运用所产生的效果间接影响环境。

3. 红色体育的战略实践

3.1 中国革命红色体育战略的形成

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与革命大潮影响下,体育持续的与不同的革命事态相互作用。安源工人体育是共产党人的第一次体育的战略实践,处于弱势的革命者有意识、有目的的选择体育手段是发挥体育战略性素质的典型表现。体育成为辅助斗争能力的工具,利用体育团结、教育、启发革命阶级的觉悟,壮大革命力量。例如,被毛泽东称为“中国农民运动大王”的澎湃,通过从办拳馆入手搞农民运动,在农民自卫军中进行体育的军事化。向警予受体育新思潮的影响,也曾将体育与教育、社会风俗改造结合起来,成为早期革命者运用体育进行革命的先行者[8]。

3.2 红色体育战略对战略环境的影响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革命领导者的体育理念有了极大的用武之地,体育服务红色军队和根据地的战略实践构成了红色体育的首要战略内涵。频繁的围剿和反围剿要求体育的完全军事化,体育的发展围绕地理、战略战术、运动战、游击战方式,因此爬山、刺杀、投弹、打拳、抢山头、劈刀、赛跑、跳高等项目是常见的体育手段。在此时期,红色体育不仅在思想上明确了体育服务战争与根据地的任务,并在组织领导体制与制度上予以保障。例如,1933年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赤色体育委员会、省、县赤色体育分会、社团俱乐部来领导红色体育活动。在制度方面,形成了《各种赤色体育规则》等一系列苏区体育政策法规,保障红色体育的发展。五卅全苏区运动大会、八一江西全省运动会等体育赛事提出运用体育手段锻炼无产阶级的铁的筋骨以适应战争需要,养成工农的集体精神,激励军民革命斗志。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色体育战略的重点在于应对军队与革命根据地建设的需求,通过体育提升战争能力,改造军队与根据地文化,呈现体育单纯服务军事与根据地建设的特点。

抗日战争时期,政治冲突主要是民族冲突,红色体育的战略目标除了延续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体育服务军队与根据地外,还有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目标任务,这一时期的红色体育环境有了变化,国内战争转变为民族战争,红色体育的环境以国共合作为特点。由于革命的斗争对象转变为民族敌人,体育的特点不仅要符合抗日游击战的战略与战术,还要符合抗日的环境建设,因此,体育被用于抗日宣传工作,保障军队战斗力,丰富战士生活,带动根据地的群众工作开展。

体育除了军事工具性、政治教育工具性作用,这一时期体育还要发挥对社会的影响。维持一个富有吸引力的根据地社会,稳固统一战线建设和影响外部世界对根据地的认识与印象,是体育战略影响环境的主要表现,红色体育为塑造根据地文化生活和陕甘宁边区的社会精神状态做出了贡献。这一阶段,体育教育领域的发展尤为迅速,标志性事件就是延安大学体育系的成立。

抗日战争时期,运用体育影响统战工作,有力的配合了边区政治、经济改革,推动了边区社会的全面进步,也对国民党方面产生了局部积极影响。例如,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的球队和驻地附近国民党的军队赛球,良好的球风,得到对方和部分群众的赞扬。这一时期,红色体育软力量得到充分利用,与硬力量一起,发挥了对红色体育战略环境的综合影响。

3.3 红色体育战略环境对红色体育的制约

解放战争时期,国内政治冲突进入最后决战阶段,中国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内战爆发的重大事变使各边区、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机关部队、工厂农村、各类学校体育组织机构的体育活动均受到影响[8],由于革命形势变化的急剧,保存自己和夺取全国政权成为领导者的头等大事,体育战略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显示了环境严重影响体育战略以及红色体育战略领导者的优先、轻重、缓急考虑。为争取全国胜利,体育战略性的作用是维持既有体系,服务政治的发展形势。

4. 红色体育的后续战略效应

红色体育战略实践带来的直接结果无疑是促进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新中国办体育积累了人力、组织经验、制度知识,更重要的是丰富了革命领导人体育的战略性操作的知识。此后,新中国体育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作用下,体育大目标中的优先次序也得到确立,重点依然在于开发、动员、使用体育力量来塑造国家、民族形象,增强人民体质,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对国家、民族形象考虑为首要目标,这种思想是形成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的亚运与奥运“争光战略”的影响因素之一,显示了体育服务政治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定位。

5. 结语

中国共产党红色体育的历史实践以正面和积极地作用辅助了中国革命,也受到了中国革命环境的影响与制约,这个过程是红色体育战略实践过程。红色体育战略效果的实现主要依赖于中国共产党人对体育与革命两者之间关系的积极和审慎的把握,并成为新中国成立以后影响体育发展的战略遗产。

[1] 党挺. 中国红色体育的基本特征与当代价值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03:.

[2] 党挺. 中国红色体育的基本特征与当代价值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03:305-309.

[3] 王珂. 简论中国红色体育文化精神对当代体育的影响[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10:52.

[4] 岳游松,杨珍. 新时期中国红色体育的发展理念研究[A].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China Sport Science Society).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China Sport Science Society):,2011:1.

[5] 史进,刘晓莉,于学岭,王珂,吕欣徽. 对中国红色体育的定义、分期、主线问题的探索与研究[A].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China Sport Science Society).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China Sport Science Society):,2011:2.

[6] 李洁明. 中国红色体育的发展进程与特征分析[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5,04:59-62.

[7] 党挺. 中国红色体育的演进与发展[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09:28-32.

[8] 王增明,曾彪.中国红色体育史[M].西北大学出版社,2013.

刘仲华(1974-),男,汉族,陕西渭南人,硕士,研究方向:体育系统分析,讲师,西安体育学院体育经济与体育管理系。

猜你喜欢
革命红色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当代水产(2022年1期)2022-04-26 14:34:58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战略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上海建材(2017年5期)2018-01-22 02:58:52
追忆红色浪漫
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 19:42:51
战略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48:47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