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报言论建设如何破冰前行——以重庆《合川日报》为例

2016-02-13 15:23:35颜家兵
中国地市报人 2016年11期
关键词:合川区县言论

□颜家兵

(中共重庆市合川区委宣传部,重庆合川401520)

区县报言论建设如何破冰前行——以重庆《合川日报》为例

□颜家兵

(中共重庆市合川区委宣传部,重庆合川401520)

党报姓党,区县报的党报属性决定了言论在引领思想、舆论引导、强化“喉舌”上的重要作用。区县报由于缺乏经验和建设方向,导致言论建设一直停滞不前,效果不理想。本文结合《合川日报》言论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从打造言论品牌、构建言论智库、凸显言论个性、推动言论传播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为区县报言论建设破冰前行提供了有益参考。

区县报言论 破冰 前行

言论是党报的旗帜和灵魂,极具思想性和引导性,是凝心聚力、引导舆论的有力武器。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媒体之间的竞争不单单是内容的竞争,更是观点的竞争。所以,言论是新闻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区县报作为地方党报,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实现突破与跨越,言论建设是必经之路。当前,不少区县报已经在探索言论建设、加强言论建设,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刊发言论、表达观点、引导舆论。

然而,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区县报言论建设也非一蹴而就,需要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不懈努力。《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卢新宁长期主笔“任仲评”评论文章,她指出,“不抓住机会推出评论版面,参与不了激烈的观点竞争,对不起党和人民给的平台”。【1】在当前媒体融合发展的大环境之下,区县报言论建设如何破冰前行?结合重庆《合川日报》的探索与实践,笔者认为,应该从打造言论品牌、构建言论智库、凸显言论个性、推动言论传播四个方面下功夫。

固定栏目 打造言论品牌

区县报言论大多散见在报纸的各个角落,既无固定版面,也无固定栏目。有的编辑甚至认为,言论是新闻的“配角”,有稿子就用一下,没稿子也无关紧要。这种“有你不多、无你不少”的观念,严重影响到区县报言论建设的进程。有的区县报隔三差五上一篇或者蜻蜓点水似的说几句,既没有满足公众的阅读需求也不能回应社会关切,很快便淡出公众的视野。试问这样怎么能与读者产生共鸣,何谈引导舆论。因此,区县报言论建设首先从固定栏目开始,打造一系列精品稿件,树立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

人民日报社原社长邵华泽说:“高出一筹一定要落实到精品意识上。”品牌已不仅仅是一个概念、名称或标识,它早已成为产品或服务在消费者心中的效应,成为一种重要的、可以更新或传递的无形资产。【2】区县报言论品牌的打造,离不开一系列精品原创稿件的支撑。范敬宜在主持人民日报编务工作期间,就非常重视评论工作。他认为,树立“精品”意识,就要具体落实在行动上,把评论专栏办成有影响力的品牌。【3】

2000年以来,《合川日报》在头版固定开设了“三江小议”专栏,该专栏结合合川地域特色展开议论、引导舆论。该专栏每周固定刊发1-2篇,年累计发稿近百篇。短短数百字的小言论,以“一事一议”的风格呈现,让读者觉得“大有味道”。其中,《服务群众要做到“三个必须”》、《让业余时间成为“黄金时间”》、《权威声音缘何“上头条”》等精品言论被读者广泛传阅。目前,“三江小议”专栏不但成为《合川日报》的言论品牌,被公众广泛称赞和传播,更是合川名副其实、有口皆碑的新闻品牌。

培育人才 构建言论智库

消息和通讯主要以报道事实为主,而言论则以观点、思想见长,其选题和内容都要有深度。这导致很多编辑记者对言论都是避而远之的态度,总感觉遥不可及,难以下笔。我们经常发现,每当中央重大会议召开或者重大决策落地,需要党报围绕中心工作配发评论时,往往是社长或者总编辑亲自动笔。社论、评论员文章更是总编辑和部门主任的“专项工作”,很少有编辑记者站出来主动“迎战”。即便有人站出来主动请缨,写出来的言论也往往难登大雅之堂。

区县报言论的缺位,归根结底是缺乏能写、会写言论的人。针对言论写作人才的匮乏,《合川日报》积极探索、因人施策,在绩效考核、好稿评选、教育培训等方面都向言论作者倾斜。报社定期邀请言论领域的专家学者为编辑记者授课,并且鼓励编辑记者多读言论、多写言论、写好言论。报社总编辑和部门负责人还亲自带头写言论,在整个报社营造了写言论、谈言论的浓厚氛围,言论写作队伍不断壮大。

除此之外,报社每年组织召开3次以上言论作者座谈会,言论作者来自全区经济、文化、政法、宣传、旅游、教育、社会保障等十余个重点行业,年龄层次涵盖老中青三代。会上,编辑记者与社会各界言论作者齐聚一堂交流经验、激荡思想、切磋业务,建立了与外界良好的互动机制。报社将专业评论员与社会各界评论人士“两支笔”相结合,使报社内部力量和社会力量形成合力,构建起了一个巨大的言论智库。不但有效解决了言论稿源不足、稿件质量差等问题,而且提升了言论的深度和广度。

差异定位 凸显言论个性

言论,尤其是政务型的言论给受众的印象是空话套话多,没有实质性的内容。读者看了之后,有一种“天下言论一个样”的感觉。言论没有做出差异化,更没有细分受众群体,读起来自然是索然无味,没有一点“营养”。这是目前区县报言论建设亟待思考的问题之一。不少区县报言论建设,还仅仅停留在刊发社论和评论员文章阶段,没有思考如何把言论做出差异化和特色。

《合川日报》率先意识到言论差异化定位,并进行了积极的尝试。除了刊发社论和评论员文章等规定动作之外,《合川日报》在每个版面均开设了差异定位的言论专栏。《合川日报》头版言论品牌“三江小议”,关注本地热点,以“一事一议”的风格,传递和反应党的声音和人民的心声,做到不失声、不妄语;第二版开设“想到就说”专栏,对该专栏主题不做硬性规定和要求,编辑记者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只要说的有理有据,都能刊用;第三版开设“鱼城茶座”专栏,顾名思义就是以坐下来喝茶、摆龙门,以比较轻松愉快的方式对一些事情展开讨论。

此外,《合川日报·都市特刊》头版开设“影视评论”专栏,受众对象是青年影迷,该专栏是作者看过电影之后,写出自己的切身感受和客观评价,以供读者参考;《合川日报·都市特刊》第二版开设“生活随笔”专栏,记录作者在日常生活当中,无意间得到的启发或者感慨;《合川日报·都市特刊》还开设了“健康时评”专栏,针对当前热门的健康话题展开评论。

做深融合 推动言论传播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了以微博、微信、客户端为代表的新媒体。新媒体的兴起,影响和改变了现有的传播方式。不但为个人提供了表达思想、发表评论的机会,让“人人都是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更重要的是,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了确立与增强话语权的平台。从当前区县报言论的传播机制上看,基本上是通过平面媒体进行传播,其传播力和传播效果是非常有限的。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区县报不但要依托平面媒体刊发言论,更要学会运用新媒体发表言论、传播言论。言论通过融媒体的形式发出,既能增强言论的曝光率和传播力,又可以提升言论的发声与引导功能。《合川日报》紧跟融媒体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地方新闻门户网——合川新闻网,并且首批获得了互联网新闻采编资质。2014年初,报社开通了《合川日报》数字报,线上线下有效互动,言论通过报纸、网站同时发声,走出了一条“报网”融合发展的特色之路。

2016年2月,《合川日报》开通了“微观合川”微信公众号,抢占新闻在新媒体领域的传播阵地。除了每日推送本地重大时事新闻外,还定期筛选优秀言论推送给读者。在微信公众号头条,《合川日报》创新开设语音播报(口播)新闻栏目,每天6分钟的口播新闻,其中包含言论。这种“有声”的播出方式,不但创新了言论的传播方式,而且让言论更加亲民、易懂。

党报姓党,区县报的党报属性决定了言论在引领思想、舆论引导、强化“喉舌”上的重要作用。不可否认,言论建设是党媒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刘奇葆同志说过,“评论是报纸的一面旗帜,是报纸的思想导向”。所以,作为传统媒体的“带头人”的区县报,应当率先迈出言论建设的步伐,用言论来举旗、铸魂、凝力、树形,不断提升报业的核心竞争力。■

注释:

【1】李劲松,潘德东.区县报评论如何“亮剑”——《渝北日报》加强舆论引导的探索与思考.传媒[J],2014(03):37-38

【2】王海静.网络新闻评论栏目的差异化策略——以腾讯《今日话题》为例.新闻世界[J],2014(5):110-112

【3】肖峰,陈雪.论城市党报新闻评论品牌的打造——以四家省级党报评论专栏为例.西部学刊[J],2013(5):30-33

猜你喜欢
合川区县言论
合川脱险
他笑了
重要言论
重要言论
他们的言论
智族GQ(2019年12期)2019-01-07 09:08:57
红肉蜜柚在合川引种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现代园艺(2018年1期)2018-03-15 07:56:17
区县电视台如何做好重大赛事报道
新闻传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
北京:上游水质不合格 下游区县将收补偿金
中国水利(2015年13期)2015-02-28 15:14:04
天津市2013上半年各区县节能目标完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