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解决“三农”问题指向越来越清晰

2016-02-13 14:47冯奎国家发改委研究员
中国合作经济 2016年2期
关键词:市民化务工人员小城镇

冯奎国家发改委研究员

城镇化解决“三农”问题指向越来越清晰

冯奎国家发改委研究员

从2010年以来,每年的一号文件都专门讲到城镇化。今年的一号文件,在文件中多次讲到外出务工人员市民化、户籍制度改革、特色小城镇发展、城乡关系等,都是城镇化的内容。这说明,通过城镇化政策来解决“三农”问题,这个指向越来越清晰。

从定位上讲,一号文件提出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是“双轮驱动”;从作用上讲,提出新型城镇化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带来持续牵引力;从城乡关系上讲,提出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稳步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从载体上讲,提出要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从近期目标讲,提出要落实1亿外出务工人员和常住人口在城镇定居落户的目标;从着力点上讲,也就是要大力促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创业、稳定并扩大外出务工人员规模、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关于城镇化,还是要讲外出务工人员进城并且市民化。从数字看,2014年,外出务工人员的数量大约是2.74亿,比上年增加500万人;2015年是2.77亿,比上年增加300多万人。这几年正是推进城镇化的关键时期,大城市要放开,中小城市与小城镇也要放开,其实压力都非常大。但这股“气”要顶上去,要把大城市的门打得更开,让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进来变成市民;中小城市要全面放开,许多具备条件的镇可以设市。哪些地方进来的外出务工人员多,也要相应增加这个城市建设用地的指标。有效、有用的城镇化政策一定要围绕着外出务工人员的流向去设计,跟着劳动力流动的方向走。

中央特别重视就近就地城镇化,目前,就近务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比如中西部的重庆就吸引了周边的南充、泸州、自贡等城市的外出务工人员。有人用外出生活支付宝用户的数据来分析,发现外出务工人员在离家200—800公里的大中城市比较集中。就地就近还有一种更狭义的理解,就是在家门口的镇、县城等就实现非农就业与城镇化。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在本地外出务工人员约1亿人,在外地的外出务工人员约1.6亿,本地外出务工人员的增速要比外出的快许多。

就地就近最大的好处就是不造成大城市病,但是不能把就地、就近单纯地理解为在家门口的本村、本镇去实现城镇化。东部沿海地区不少地方已经实现变成城市群,成为都市区,就近就地可以是“本镇”,但中西部就要在更大的行政区、经济区范围内去看待就地就地的问题。要重点发展县城和少数经济大镇、强镇,推进工业园区和住宅小区建设,达到吸引就业人口的目标。

很多地方在就近就地城镇化的背后,也都有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影子。有的是一个企业家牵头,有的是一群回来的外出务工人员结合在一起,做成一个产业园、建起一个产业集群。

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要支持,但不能把这件事想得太简单。外出务工人员流向最大的趋势仍然是走出去,到城市去、到大城市去。其中少数能人,他们找到合适的机会返乡创业,现在只能是补充,不是最大的趋势。在具体的工作中,对于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建议补人头,也就是谁创业支持谁,从税收、办证照等方面给他们优惠条件。地方政府还是要重点建设好县城、重点镇、美丽乡村,提高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水平,培训提高就业人员素质。

猜你喜欢
市民化务工人员小城镇
云南:800多名务工人员乘“务工专列”外出就业
农民工市民化精准转化的大数据分析
农民工市民化精准转化的大数据分析
农民工市民化研究综述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一)
诗歌专列送务工人员返乡过年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增至 28171万人
西藏城郊失地农民市民化研究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市民化与个人劳动收入:外部性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