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卓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 300350)
基于校企合作的专业社团建设探析*
陈卓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300350)
专业性社团是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一个类别,在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个性化培养、专业氛围营造、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文章从高职院校专业社团的功能分析为切入点,深度解析了高职学院专业学生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依据高职教育、教学特点,提出了校企合作是未来高职院校专业学生社团发展的前提。
高职学院;专业社团;功能;校企合作
引言:作为高职院校中各类学生组织之一-大学生社团,其对学生能力锻炼有着积极的作用,业已引起了学生与学校的高度重视,而专业型社团凭借其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专业领域的知识、强化学习专业技能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在社团活动中能够了解自我、发掘潜力、形成创新意识,培养创业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专业型社团是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有力保障。
(一)高职学院专业社团的功能
专业型社团是近些年伴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而逐步成长起来的学生社团,对于专业人才个性化、精英化培养、形成专业良好学习氛围、校园文化开展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具体分析其具有的功能,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1.从高职学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观察
(1)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及专业素养等综合素质。
(2)有效对接企业岗位,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
(3)成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人才孵化基地之一。
2.从学生角度分析
(1)满足部分学生对专业的兴趣爱好。
(2)通过社团活动,汲取更多的专业知识及专业素养,丰富实践经历。
(3)锻炼自身的职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4) 搭建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3.从教师教学角度分析
(1)专业社团可有效形成第一课堂学习与第二课堂学习的知识共振效应。
(2)专业社团可作为高职职业技能大赛的种子选手池,有效选拔优秀选手。
(3)专业社团可对其他学生起到引领及示范作用,既可引领下一年级学生的参加社团形成接力发展机制,也可对本专业及其它专业的学生起到良好示范作用,营造更优的专业学习氛围。
(4)提升专业实践经验,通过对社团活动真实项目的指导,参与的专业教师可提升自身的专业实践经验,更好的促进教学水平。
总之,无论从那个角度讲,专业型社团都可有效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个性化培养突出专业人才。
(二)高职学院专业社团的特点
分析高职学院专业社团的特点可从两个层面进行考虑,一是学生层面,高职学生相比较普通高校的学生在学习上缺乏自主性,学习能力偏弱,但从人才培养的目标上看,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应更强;二是社团层面,既然定位为专业型,那么社团的活动应是以专业为核心进行的各项技能训练与实践,这里的专业技能不仅是本专业的专业能力,还包括其它诸如自控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再有就是高职社团相较普通高校社团其发展历史较短,自身尚未形成一套有效的运作机制与模式,缺乏自己的品牌。
综上所述,我们将高职学院的专业社团特点概括如下:其一,社团成员自主学习能力不强,需强化导师管理;其二,社团活动是以专业为核心组织进行的,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能力为目标;其三,社团自身运作机制与模式需不断发展与完善。
通过对多所高职学院的专业社团调查研究后,我们归纳出如下一些社团所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社团活动内容不专,缺乏职业导向性
从多个调查样本分析中可以发现,很多专业社团的活动内容游离于专业外围,主要体现在:一是没有以某一专业为依托,而只是强调兴趣,所以其活动内容主要以科普性讲座、常识性专业小技能及一些认识参观为主,缺乏专业的深度性;二是活动内容缺乏规划性,没有围绕核心目标进行组织活动,或者说偏离了“以专业为核心组织进行的,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能力”这一高职学院专业技能型社团的目标。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由于社团活动缺乏指导,特别是以行业为背景的职业导向性不足引起的。
(二)社团机制不完善,资源配置不足
专业社团对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而高职院校的专业师资普遍偏弱,另外鉴于专业社团指导教师的指导力度要强于其它类型社团,故需要有相关的配套制度来给出合理工作量考核,而大部分院校目前在这方面都存在缺失,必然会出现指导力跟不上。所以,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这一弱点就会在此被放大,往往是指导教师布置任务后,由于后期的指导与监督跟不上,学生在活动中感到无从下手,或干脆放弃,使一些活动内容无法完成,长此以往,社团也就形同虚设,流于形式了。另外,参团学员的配套管理制度也有待完善,如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其某些专业成果是否可冲抵相应课程的学分等。
专业社团的运作离不开各类专业资源的配置保障,这里主要包含师资资源、实验场所资源、经费资源及其它学习资源等内容。在师资资源中,学校本身的专业指导教师其专业经历及工程实践经验存在先天不足,这必然会带来其指导的活动缺乏职业性与实践性;专业社团由于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必然会需要一个固定的实验场所与相关实验设备,这就需要学校在有限的实验场所与实验设备资源的情况下给予大力支持;在实践活动中,必要的实践经费也是必须的,而且往往这类社团的活动经费又会相对其他类型社团开销更大,这些经费除去社团成员缴纳一部分外,其他部分的筹措也需要有关各方的大力支持入;再有就是学习资源,针对专业社团活动的学习往往靠书本是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网上的学习资源来补充,所以配套的网站学习资源是否有也是社团成员所必需的。
(三)社团文化建设不足
高职院校的社团发展相较于普通高校,都存在历史短,尚未形成自己的品牌的情况,即缺乏社团文化建设。不重视自身社团文化的积淀与发展,没有认识到文化对社团整体建设的影响,就会使社团的发展缺乏可持续性,社团组织缺乏对成员的凝聚力。一些专业技能型社团在开展活动时,只追求形式,不注重活动内容的设计,违背了专业社团建设的初衷,这势必会导致社团成员的稳定性;再有就是一些社团只重量不重质,常此以往必会使社团成员产生疲劳感,对今后的活动降低参与度,影响社团未来发展。
对于高职学院专业技能型社团建设中存在的弱点,本质问题就是没有把握住社团的既定目标——以专业为核心组织进行的,实现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的提高。达成这一目标,高职院校的专业社团就要体现出鲜明的专业性和职业性。
(一)注重专业性
对照其它类型社团,专业型学生社团的特色在于学生的社团活动应全面围绕专业进行,与学生专业培养相吻合,这样才能吸引一部分学生积极加入进来。紧密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契合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应成为高职院校专业学生社团的大方向。社团的定位,高职院校的专业社团应摸清高职人才培养脉搏,依据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特点,强化专业性,强化学生在社团管理、运行、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及时了解最新专业技术应用,并据此开展实践与讨论,依托自身专业优势,根据外部需求积极开拓、完成各类实践活动,使社团切实成为学生专业锻炼的支撑平台,使社团成员成长为符合行业领域需求的精英人才。社团活动内容,除了普及型内容外,还须具备专业外延知识的延伸,以研讨或交流的方式,促进社团成员对专业知识的体会及对专业问题研究的深度。专业型学生社团的发展也要密切跟踪专业建设、社会需求的变化,扩大社团成员与社会接触的面。形成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在锻炼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努力成为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接口,鼓励学生走出去引进来,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并通过社会检验专业掌握的程度。
(二)加强校企融合,注重职业性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优势在于动手能力强、岗位适应快。高职人才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养已经成为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成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专业社团建设应辅助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其职业性特点也应得到进一步深化。社团建设要积极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路径,校企双方共同配合,整合双方优势资源,为社团成员开通学习、实训、交流的渠道,通过认知实践、主题研讨、专项讲座等活动让社团成员更清晰地了解一线行业现状,紧跟专业发展方向。积极学习最新专业技术应用,增加专业实践经验;同时也有助于提前了解、领会行业、企业的文化,提高对个人职业发展的认知与规划。在自身建设方面,社团也要注重文化层面的提升,依据社团专业情况,增厚社团文化底蕴,提高社团凝聚力,同提升社团成员的专业兴趣度,进而将兴趣转化为专业学习的动力。
(三) 优化结构,整合校企优质资源
指导教师、社团负责人、会员是社团的主要构成元素,三者相互协作、有效沟通,才能确保社团的有效运行与发展。将导师的引导力、社团负责人的带动力、社团成员的执行力,构成社团发展的合力。作为专业社团的导师,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实战技能及丰富的学生管理经验是其引导功能发挥的首要元素。专业技能型社团的建设,离不开政策、经费、场所、设备、导师等资源的支撑。社团导师的选聘条件一定要执行严格标准。校内要具备乐于参与学生社团建设、专业知识基础好的优秀教师,另外,校方还可依托合作企业,定期聘请其资深专业技术人士等担任社团的兼职导师,形成双导师制,以弥补专任教师在实践工程经验上的不足,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实践任务。从社团成员角度讲,社团负责人是社团日常运行和推动的关键,是社团发展的关键要素。专业社团的发展,要有一套有效的社团负责人选拔机制,要有相匹配的选拔流程,要选拔那些责任心和爱心、耐心、恒心兼具及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学生担当社团负责人。社团是一个松散的学生组织,只靠一时好奇、兴趣加入,成员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而社团发展的可持续性,一定要有精英化意识,社团成员的选拔也需要那些具备长期自主自愿地参与社团建设发展、在专业项目任务的执行上肯付出辛苦的人员。搞好专业社团建设,就应实施成员准入机制,以自愿报名、推荐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吸纳专业素养高的的学生加入社团,增强社团成员的荣誉感与使命感,从而保障社团成员的素质,增强整个社团队伍素质。此外,社团的前进动力与活力,也有赖于校方是否制定了一套系统的评价体系,对专业社团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估,如组织机构、任务的质量、社团影响力、创业指数等进行逐项评估。对评估不达标的社团提出指导意见及改进期限,从而保障专业社团的发展活力。
(四) 强化校企合作是搞好高职专业社团建设的前提
高职学院的专业性社团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其职业性与技能性,做到这两点,单靠高职学院自身体系是无法达成的,必须引入合作企业的支持,才能顺利发展。否则,我们的专业社团活动内容就会出现与行业、企业发展不符,与社会真实需求不符的情况,形成闭门造车的局面。
在高职学院专业社团建设过程中,应把握好“校企合作”这一战略前提。高职学院培养的人才是面向企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所急需的,作为服务于专业学习的专业社团及其活动也必然要紧贴企业的生产实际,只有与企业生产活动紧密结合,专业社团组织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再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业能力及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才能使校园与企业的全方位对接。才能使专业社团的各项建设与发展落到实处。
(一)校企合作支持专业社团建设的模式
1.课题模式
社团运行以校企双方横向课题为研究内容,课题申报以校企双方指导教师为主,社团成员为参与者,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围绕重点开展专门的调研和实验活动,该类模式优点能够很好锻炼学生的调查、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但缺点是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不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训练还存在不足。
2.项目任务驱动模式
社团活动以企业提供的实际项目为驱动,以企业专家为主导,学校专业教师为辅助,完全按照企业真实项目的运作流程开展。企业专家定期发布不同阶段任务,校企双方及社团负责人及时跟进监督任务完成情况,不定期开展阶段成果报告会及最终成果汇报会。该模式使学生通过项目的完成真实认识企业运作的完整过程,熟悉了各个岗位,锻炼了各项专业技能,感受了企业的文化,体验了团队协作及沟通的重要性。该模式的优势就是通过学生的全程参与项目,可以完全覆盖学生所需的各项综合职业素质能力。应该讲,这种模式更适应高职学生的培养。
(二) 校企合作支持专业社团发展的优势
1.真正体现高职学院专业社团的职业性与专业性
正是由于在专业社团活动中引入了企业的工程化运作模式,使得参与的学生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通过不断地、自主地学习,在按标准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使自己的各项专业与职业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增强了岗位适应能力,在可能地基础上,其完成的项目成果通过不断完善,也可进一步作为今后创业的项目启动,大大降低其创业的风险系数。
2.充分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
企业最大的资源就是其对专业能力及职业能力的把控,这些可通过其提供的师资、提供的项目及运作方式上充分展现出来,而这些是学校所无法具备的。另外企业还可依据情况,对引入专业社团项目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从而保证项目的顺利达成。
3.提升学院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
学院专任教师通过与企业专家合作指导学生完成项目,即可充分体验真实项目的运作方式及其所需的各项专业技能要求,也可在与企业专家的交流过程中学习到行业最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从总体上提升学院专任教师专业水平与职业素养。进而将这些体现在课堂上提高学院的专业教学效果。
[1]张婷,董彦汐.高职学生专业社团与专业建设的关系浅谈[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5,(07).
[2]沈铁敏.高职院校专业社团建设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湘潮,2013,(10).
[3]郭晟等.校企合作构建高职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的新模式[J].当代职业教育,2012,(08).
[4]王春旺.高职院校建立学生专业社团的可行性研究谈[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4,(10).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f Professional Society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Cooperation of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CHEN Zhuo
(TianjinCollegeofCommerce,Tianjin,300350)
professional societies is a category of student association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which plays an active promoting role in professional talent personalized cultivation,creation of professional atmosphere and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Starting from function analysis of professional societi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professional societi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depth and proposes tha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the premise for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societi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futur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professional societies; func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2016-07-11
*本文系2016年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规划课题“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社团建设与发展研究 ”(课题编号:XV4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陈卓(1970-),男,天津商务职业学院 软件教研室主任 副教授 硕士,主要从事软件技术专业的建设研究。
G718.5
A
1673-582X(2016)10-012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