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琪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天津 300350)
建立学历教育与企业培训有机衔接机制与模式的思考
张琪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天津300350)
职业院校在提供学历教育供给的同时,发挥多功能作用,主动服务于企业和社会,开展职业培训,并将两者有机融合,在不断提高学历教育质量的同时,提高职业培训的质量,这是促进职院校的发展、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亦是其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体现。
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机制模式;有机衔接
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是高职院校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模式,已经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的共识。职业院校,在提供学历教育供给的同时,主动发挥多功能作用,积极辐射企业和社会,开展职业培训,并将两者有机融合,在不断提高学历教育质量的同时,注重提高职业培训的质量,成为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体现。作为全国第一所设立国际邮轮乘务与管理专业的交通与海事类院校,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国际邮轮乘务专业在开展职业培训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得到了国际邮轮知名企业的高度认可。
面对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的新形势和职业教育改革的新情况、新课题,要求职业教育工作者要具备从更新视角、更深层次、更全面深刻地认识职业院校培训功能的规律、特点和意义,探索高职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深度融合、有效衔接、优势互补、借力共赢的途径方法,及其与学校发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1.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需要
在终身学习体系中,无论是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教育,都将向社会开放,学校教育资源状态的封闭将成为历史。职业教育资源将为社会共享。终身学习体系,应该为社会、企业和各类人员提供广泛多样的学习机会。正在建立中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是学历与非学历、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举,教学模式多样,教育对象多层,教育方法灵活,可以提供不同年龄、不同岗位、不同需求的公民受教育的机会,面向大众的一种教育。
2.建立终身教育制度的必然要求
职业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切实体现职前教育的特征,为学生提供职业技术培训,使之具备相当的职业能力而顺利就业,而且还要将这种体现“零对接”的培训内容和方法贯穿和渗透于学生培养的各个阶段,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了解和探索未来职业世界的特征,并具有职业意识。这样,职业教育便不再是狭义的职业和技术教育,而真正成为把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的面向人人的教育;因此,高职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融合不仅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的需要,是高职院校必须承担的责任。
3.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纵观国内前进的职业院校,能够找到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把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有机融合并实现了彼此的相互促进。学历教育可以使高职学生受到系统、正规、完善的职业教育,是院校的办学之本;而职业培训也为学历教育拓宽了与企业紧密联系、深层合作;打造“双师”型教师、促进教学改革;熟悉、了解、实施并参与完善企业人才标准等方面的一条重要渠道,事实证明,一所好的职业院校,常常成为其为之提供服务的行业、企业的一个重要的人才培训基地,这也成为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基础和条件。
大力开展职业培训,不仅实现了社会所赋予职业院校的服务功能,更促进了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科研水平和实力的提升。
无论是学历教育还是职业培训,目标是一致的——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如果每一个专业都能够将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进行衔接和融合,就会特色鲜明,健康发展,这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了。同时,在衔接的过程中,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差异也会体现出来,在目标、内容上,和关注和追求的结果上,均能够看到二者鲜明的“个性”。因此在融合衔接过程中,不能简单的将二者混为一谈、视为一物,看不到区别与差异,用同样方法、思路去处理学历与非学历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就很容易造成策略上的失误,偏离教育、培训的自身规律。所以,强调“有机”、“有效”的融合衔接,是十分必要的。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一直承担着学历教育与企业培训的双重任务,因此而形成的优势是,建立了与企业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为教师和学生的企业实践提供了较完备的校外实践基地,促进了专业的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和双师型教师团队水平的提升。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和特征,以及全面发挥高职院校办学功能的角度分析,衔接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念衔接:坚持产教融合、校企结合的办学模式
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离开了产业,职业院校就失去了存在的根本理由。要保障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健康发展,必须首先在理念,即办学指导思想上衔接,在产教融合、校企结合的理念基础上,坚持把行业企业标准作为制订专业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和重要依据。从行业标准中,分析学生的能力要求,正确理解、准确把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进而确认必须设置的专业课程。学校应自觉贴近企业的最新要求,及时了解企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和创新驱动的态势和未来发展的趋势。不仅要最大程度满足经济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总量需求,也要主动满足行业企业发展对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结构性需求。
2.标准衔接:坚持人才培养与企业的“零对接”
行业标准对职业院校实施产教融合具有巨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离开了行业的人才标准、技术标准,与企业就没有共同语言,就失去了校企合作的话语权。职业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关注教育本身的问题,还应将视野始终盯住你的服务对象。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首先提高学校教师和管理者自身的行业素质,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审视、谋划和安排教育工作。行业标准一直作为企业人员培训的基本原则,学历、非学历教育在这一方面,有着天然的契合,这也是企业认同学校承担培训任务的原因所在。学校与企业目标一致,就有了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责任和共同的利益。
邮轮是国内尚未成熟的行业,标准尚在形成过程当中。目前,国际成熟的邮轮公司面对中国这个新兴的市场,需求大量的是中国籍的员工。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在2006年,凭着对市场敏锐的嗅觉,准确预测了这个行业的人才需求,率先申办了为国际邮轮行业培养乘务人员的专业。从这个专业自酒店管理(国际邮轮乘务方向)的“括号”中脱离出来,成为目前职业院校中快速增长的专业的发展历程中,我们看到的了一个“逆袭”的经历,也正是这样的专业背景,坚定了我们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学历教育中开办“企业订单班”,按照邮轮公司各岗位的职业标准、技能要求以及服务水准培养学生。同时,我们密切追踪行业翘楚企业的中国市场战略,在2014年成功将邮轮行业最知名的企业——美国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员工培训中心引进校园,落地生根,在该专业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领域的不断探索,使两者有效衔接和融合的模式进一步完善。
3.课程衔接: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改革
目前,高职院校正在推行的课程改革,无论是职业能力系统化、实践导向课程、行动导向、还是工作导向等课程模式,贯穿的都是能力本位(职业能力培养)的思想。而职业能力的培养、生成,又都离不开源自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在这一方面,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在实践和技能训练环节上,都是基于实际的工作过程、强调实际的教学情境、源自实际的工作项目和任务的,在思路和模式上有许多相通之处,这是课程有效衔接的重要基础。
学校的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越有成效,人才培养的质量就越高,同时,对企业的吸引力也就越大。我们理想状态的是校企的“深度融合”,而这个“深度”更多的体现在课程的融合、衔接上,具体表现在:
一是内容的融合。仅以《邮轮英语》课程为例:对于国际邮轮乘务专业的学生来说,“英语听说”作为一种专业技能,几乎成为企业选择毕业生的标准。美国皇家加勒比的HR(人力资源)培训专员在招聘时对所有的学生说:“只要你能听懂英语,我可以教会你任何工作技能”。而他们对学生的面试,除了观察学生的基本素质,心理抗压能力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语言的听说能力。《邮轮英语》这门课是贯穿两个学年,三个学期的一门考试课,如何才能通过专业英语的教学,切实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提高面试通过率,降低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语言障碍和风险,是课程改革的目标,也是出发点。这门课的改革按照工作场景和任务流程,重新编制教材,从内容到手段,完成了与行业特色的有机融合,它不再是《酒店英语》的翻版和升级,亦改变了用相关专业文章作为精读材料,提高词汇量,把语言作为“知识”讲授的陈旧方法,而是在由师生构建的真实的企业环境和工作任务场景中,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成为邮轮专业语言教学的“利器”。
二是教学方法的彼此借鉴。长期以来,从事学历教育的教师习惯了以“讲”为主,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职业院校教师抱怨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听课效率低,总觉得自己满腹经纶,却没有“好学生”可教,英雄无用武之地。企业培训中心运营的第一件事就是培训师的认证。公司在教师中筛选,认证了一批具备全英语教学能力的专任教师,兼职加勒比培训师。使英语教师在这种“双师型”的认证中完成了“邮轮职业化”的过程;而专业教师也将自己“逼迫”成了真正的双语授课专家。培训过程中,老师们感受着互动、促动、情景教学、角色扮演、小组合作学习等新颖的教学方法的好处,极大地调动了这些“准员工”的学习兴趣,让原本枯燥的全英文教学课堂变得活跃而充实,学生参与度极高,课堂上没有睡觉、玩手机、不听讲的学生,有的是积极参与、乐于实践的学习氛围。在“讲师”与“培训师”角色融合的过程中,变化悄然而至,这些“双师型”教师回到学历课堂,也开始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尝试用培训的方法调动学生,学历教育的课堂变的“温暖”起来。
4.文化衔接:引进行业、企业文化,用环境“育人”。
在与企业合作、有效衔接上,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在学校与企业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一是学生还没有顺利跨过行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门槛;二是许多教师还没有跨越教育与产业界之间的鸿沟;三是校企合作没有达到文化层面上的真正融通。这种差异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校企之间,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之间衔接、融合的有效性,甚至成为一种障碍——文化的障碍。要破解校企文化融合难题,一是进行工作价值观教育,提高学生行业文化素养,这是校企合作文化建设的核心层面;二是与企业共建符合先进行业文化特征的职业教育课程;三是提高教师行业文化素养,填平学校和行业文化的沟壑;四是吸收行业文化精华,建设具有行业和企业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
2014年,由校企双方共同建设的“美国皇家加勒比员工培训中心”在我院落成。对企业来说,培训中心是加勒比在设立在中国市场的人才培养基地,招聘和培训企业合格员工,以满足“井喷式”增长的中国市场的人力资源需求。主要功能有三项:一是在中国招收的新船员,以及到中国航线运营的“新船”上的老船员,都在这里完成入职、升职和转岗培训;二是在天津港上下船的各国籍员工在这里住宿周转;三是公司中国船员管理服务中心办公室,中国籍新员工的录用和派遣手续,以及老员工的合同续签、船期调度均在这里办理。
对于学校来说,培训中心的主要功能有四个方面:一是教学功能,从前台到客房,从酒吧到餐厅,从中餐到西式烹饪,邮轮上需要的岗位,在这里都有教学场地;二是实训功能,酒店设有前台(宾客服务)、客房、中餐烹饪、西餐烹饪、面点、冷菜与食品雕刻、红酒、中西餐厅摆台服务等专业各岗位实训室,所有实训室都遵循“教、学、做”一体化的职业教育理念设计;三是实习功能,酒店为五星标准,200多床位,管理层均承担实习指导教师职责,可完成该专业各岗位的认识实习和顶岗实习;四是文化和环境适应功能,这个酒店是由双方共同设计的一个号称“陆地上的邮轮”的五星级标准酒店,内部装修装饰均体现“皇家邮轮风格”,同时打造极具加勒比特色的文化氛围,酒店的工作语言是英语,服务标准执行美国皇家加勒比邮轮标准。整个酒店随处可见的是公司LOGO,旗下舰队的照片,以及公司的经营、管理、服务文化理念。散落在酒店的来自各国的船员更让实习的学生倍感亲切,说不定谁就将成为自己未来的同事,服务于他们的同时,既练习了口语,也能够在近距离的接触中考量、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
5.证书衔接:学历文凭与资格证书衔接
职业培训与学历教育相互衔接、相互融合,需要一座“立交桥”,将二者构建起来。通常采用的方式:一是根据企业对职业教育框架下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企业冠名订单班,双方共同商定人才培养方案,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和技术培训。基础理论教学一般采取学分制,实训、操作类课程则可采取“零存整取”的方式,分项目、分阶段进行。学习者完成理论课程并达到专业实践要求,颁发相应的学历证书、相应岗位、工种、工作项目的培训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二是企业在学校设置培训中心,完成人才培养方案4个学期的理论课和实践课,同时参加企业面试,被录用的学生进入培训中心完成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培训课程成绩合格,学历教育承认相应理论课程或实习实践课程学分。
1.进一步明确教育与培训衔接融合的意义
职业教育本质意义,涵盖了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学历教育与培训虽然在形式、特点上不同,于职业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往往表现出二者互相关联,密不可分的特殊关系,因此,客观上提出了二者衔接融合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教育与培训的衔接与融合,对于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与企业更加密切的沟通和合作,有利于推进教育的创新,全面提升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
2.切实构建有利于教育与培训衔接融合的管理机制
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是教育与培训衔接沟通的基本保障,要明确,教育与培训衔接沟通,是学校意志、学校行为,只依靠一个部门,是无法完成的。应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协调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主管部门,根据具体专业和课程,成立专门工作小组组,就教育与培训衔接沟通问题,进行论证、研究,并采取措施推动落实,以确保衔接沟通工作长远持久有效地进行下去。
3.统筹兼顾教育与培训衔接
要实施好衔接融合,学校需要重视二者的兼顾与统筹。
一是在教学内容上,统筹教学资源的共享,课程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强调教学内容贴近企业标准,对应相关职业技能证书。二是在教学组织上,根据学校者的不同情况,在学习场地、时间安排、考试考核方法、质量监测、教学评估等方面,采取灵活、适用的措施,以保证实施的顺畅和教学的质量。三是在学籍管理上,逐步扩大并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资源共享和学分互认。
[1]刘荣才.高等职业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沟通的对策[J].职教论坛,2001,(10).
[2]胡顺利,张颖衍,张红升.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行性研究 [J].天津经济,2014,(07).
[3]龙德毅.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角色定位和责任——构建业制定标准,院校负责培训,政府实施监督”校企合作的基本制度和运行机制 [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5,(06).
[4]钱茜露.邮轮旅游服务性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09).
Thinking on Building Connection Mechanism and Mode Degree Education and Enterprise Training
ZHANG Qi
(TianjinMaritimeCollege,Tianjin,300350)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multi-functions besides offering degree education.Measures shall be taken to push ahea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s,deepen the teaching reform,and play the role as a social service provider.This means vocational college shall open vocational training courses catering to enterprises and society,which shall be integrated,so as to improve quality of vocational training besides improving degree educ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vocational training; mechanism and modes; connection
2016-05-26
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科研项目“国际邮轮乘务学历教育与企业培训有效衔接的研究”(2015-B25)。
张琪(1965-),女,江苏无锡人,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G710
A
1673-582X(2016)10-0018-05